|
新华社南昌12月28日电 题:中共改进巡视制度捕“虎”灭“蝇”
新华社记者 程迪 胡锦武 石寿河
随着中共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以实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全覆盖,中共反腐的决心与手段正在各地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以江西为例,今年中央巡视组第一轮巡视工作中,巡视组向江西通报当地在廉政建设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存在插手工程建设项目、谋取私利、节假日收送红包礼金后,江西省纪委针对“收送红包”问题,派出2个督导组和21个明察暗访组进行监督,发现有关问题线索61个。
“巡视组对官员的警示震慑作用非常明显。”江西省一位县委书记告诉记者,目前很多领导干部都已经开始自我反思,并对以往做得不当的地方进行改进,这与中央巡视组的到来有着直接关系。
江西省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舆论宣传和明确的政策引导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令行禁止,自觉抵制收送“红包”不正之风,有收受“红包”行为的党员干部能自觉上交。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处级干部告诉记者,有时碍于“潜规则”的存在,他不得不接受一些灰色收入,虽然有时会悄悄交到纪检部门设立的“廉政账户”上,但心里不免“七上八下”。“这次借着巡视组的‘威慑’,正好可以名正言顺地拒收了。”
自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工作于11月初全面展开以来,10个巡视组分别进驻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吉林、云南、山西、安徽等地和部门开展工作。至此,中国今年已有20个地方、部门和单位已经或者正在接受中央巡视组的巡视。
据悉,巡视组在各地巡视期间,主要通过听取汇报、列席会议、受理来信来电来访、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调阅资料、民主测评、走访调研、商请有关职能部门或专业机构协助等九种主要方式进行工作。
记者了解到,此次巡视通报,一反往年“肯定工作”的态度,少了“唱赞歌”,更多的是直接点明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对地方形成了很强的震慑作用。
9月19日,《江西日报》刊出第八巡视组反馈通报会的情况,直陈当地干部群众针对党政领导班子反映的一些问题,如插手工程建设项目、收送红包礼金、公款吃请等。此后,贵州、湖北、重庆、内蒙古等地的党报党刊也相继发布巡视通报情况,肯定成绩的内容减少,直陈问题的内容增加,且措辞严厉。
在巡视组持续发布通报的同时,省部级官员被调查和查处的消息也被公之于众。近日,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童名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10月底,第一轮巡视工作刚刚结束,中央纪委就发布消息,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据悉,廖少华案件就是由中央巡视组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线索移交给中央纪委的。
此间专家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反腐形势充分反映出中共的反腐思路,一方面要继续保持“治标”,即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也对制度反腐做出安排。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指出,除了纪检体制改革和中央巡视制度的“全覆盖”,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制度反腐的新布局,更加强调通过权力本身的制约,减少发生腐败的土壤。
他说:“比如领导干部的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权力清单制度,不动产登记等,这些都是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反腐效果将在今后逐步显现。让官员从‘不敢腐’‘不能腐’‘不会腐’到‘不愿腐’。”
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日前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10月底,各地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共计17380起,处理19896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675人。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认为,中央巡视组有助于打破一些地方的自我保护,这项制度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他说:“无论是中央巡视组还是信访制度,都是通向法治的有效渠道,有助于推动法治进程,但这些制度不是法制本身,最关键的是加大反腐败体制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发挥法院、检察院的作用。”(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