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温州4月16日电 题:民间债务危机催使温州重树诚信大旗
新华社记者张和平 陈君 杜斌
过完春节,温州永嘉县一家阀门企业连续接下几笔大单,购买原料、新添设备需临时融资1000多万元。如果是在过去,企业一般依靠当地传统的“熟人经济”渠道融资,甚至不打借条。不过,现在这家企业选择通过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融资,双方签署契约并在第三方中介机构登记备案。
出借方麻先生说,这样的借贷模式对借入方的信用行为有明显制约,比之私下交易更安全。据悉,截至3月底,温州实行大额民间借贷强制登记备案制一个月里,备案的大额民间借贷达10多亿元。
经历过两年多前的民间债务危机惨痛教训后,温州人被倒逼着接受现代信用制度,重树诚信大旗。
4月10日,温州市政府出台了《2014年温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提出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助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加强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等30项信用建设任务。这是温州连续第三年部署实施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对于“诚信”,中国市场经济先发地区的温州有着深刻感悟,信用优劣伴随着温州及企业家的兴衰荣辱。
温州人曾遭受过诚信的“严厉拷问”。上世纪80年代,温州在中国率先掀起市场经济的浪潮,但在混沌、无序的经济环境下,产品和经营的“假冒骗”同步滋长,“假冒伪劣”一度成为温州的代名词。
痛定思痛,温州人自觉开展塑造诚信的“自我革命”。经过数十年卧薪尝胆,温州逐渐走出失信阴影,在海内外树立了良好的诚信形象。
当年用沉重代价换来的诚信果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中国奥奔妮服饰公司董事长郑晨爱说,前些年,温州老板之间借款几百万元不用打借条,只需一个电话就能搞定,这是建立在双方高度诚信的基础上的。
温州商人苦心经营出来的这样良好的金融生态使温州引以为豪,也为外人所津津乐道和效仿。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近年来一些企业主淡化实体经济,过度追逐炒矿、炒钱,温州民间债务危机在2011年夏末爆发。随后这场风波迅速向银行业传导,当地金融生态急剧恶化。
一些老板为了逃避巨额债务“跑路”,数以十亿计的民间债务及银行贷款无法收回,不良贷款率步步攀升。
企业与企业之间信任不再。“别说像过去那样打电话轻松借数百万元,现在哪怕是打借条、立字据借几万、几十万元也相当困难。求借人不好意思开口,出借人也是心有余悸。”温州市巨一鞋业集团董事长潘建中说。
温州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认为,信用“破产”使温州元气大伤,需要时间才能修复。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金改12项重大任务有两项涉及信用建设,一是规范发展民间融资,二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包括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加强信用市场监管等举措。
在金改的强力推动下,温州全力重建信用系统工程,其中一个重大突破是,2013年10月央行破例批准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建立了全国首个地市级的征信分中心。针对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信用“事故多发地段”,征信分中心将这些小微金融机构接入征信系统中。
该支行行长吴国联说:“我们的目的是帮助这些小微金融机构更加全面了解借款企业、个人资信状况,防范信贷风险。”
两年多来,金改的东风逐步唤醒温州企业界的诚信意识。
因资金链断裂,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福财曾在民间债务危机中“跑路”躲债。后来,他鼓起勇气返回温州,重整企业,重拾诚信。他说:“不这样做,做人一辈子不光彩!”
他在洞头县政府的支持下追回了机器,组织员工重新开工生产,赚钱一点点还债。“新找的投资者对我的产品及个人诚信表示认可,我有望重组企业、浴火重生。”孙福财说。
温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温州重拾诚信要靠营造信用体系和制度,破坏容易创立难,这还要走很长的路。(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