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8|回复: 0

为了来不及告别的生命——记马航370航班国际大搜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4 01: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特稿:为了来不及告别的生命——记马航370航班国际大搜寻(详版)

      新华社记者

      这是一场庄严的的撤离仪式。

      4月29日,澳大利亚珀斯附近的皮尔斯空军基地,参与搜寻马航MH370航班的中、澳等多国空军部队在这里集体合影,为数周来的密切合作画上句号。离别依依,执手无言,无尽的遗憾与继续前行的坚毅写在脸庞。

      前一天,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宣布,由于一直未能取得进展,国际联合搜寻将“进入新阶段”,即参与的空中和海面力量减少,海底搜索将成为重点。5月1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叶海亚发表声明说,我们必须面对马航客机失踪这一事实,客机迄今下落不明,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命运未卜。

      这场前所未有的国际联合大搜救今天已经进入了第57天。据马来西亚交通部统计,共有26个国家的89架飞机和80多艘舰船参与了搜寻马航失踪客机工作。这场国际搜寻范围之广、时间之久、信息之多变、行动之艰巨,也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航空事件面对挑战的传统认知。

      自事件发端以来,从祈祷机上人员平安到希冀早日揭开谜底,挥之不去的焦灼与哀伤始终与我们相伴;而今,难以言表的不甘与隐痛依然在心中弥漫……

    生命无价,水云共见。

    近两个月来,为了生命、牵挂生命、感动生命的日日夜夜,让人刻骨铭心。

    不忍告别——为了生命搜救的黄金期

    “晚安,马来西亚370。”这类晚上平静的道别,每天在世界各地反复上演。它是美好的慰藉,蕴含着再见的希冀,亦是3月8日凌晨1时19分,马来西亚地面人员收到的、来自马航370航班的信息。

    谁能想到,这短短数语,竟是它留给世界的最后问候。

    彼时,这架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航班正安然飞行。驾驶这架客机的,是服役超过30年的机长;执飞这趟航班的,是先进的波音777客机;舷窗之外,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天气状况和公认安全的飞行高度——3.5万英尺,这意味着客机已经处在巡航阶段。

    机上239人的国籍,足以构成一个“小联合国”。除了154名中国乘客,还有来自美、法、澳、印尼等10多个国家的旅客,以及马来西亚的机组人员。

    旅程的终点,或许是手持戒指的甜蜜求婚,或许是家人温暖的拥抱,或许是下一站的中转……然而谁也未曾料到,这一切的一切,在数小时后戛然而止。

    6时30分的北京,晨曦映照在首都国际机场的跑道上,陆续有航班起飞、降落,不时有旅客进进出出。这一天,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是个再寻常不过的周末。而平静中,却酝酿着风暴的来临。

    不久,国际到港的大屏幕上,马航370航班的备注栏中出现用红色字体标注的“延误”。又过了不久,一则可怕的消息在世界各个角落流传开来——马航证实:这架航班失去联系。“失联”这个人们并不太熟悉的名词,将在此后50多天里触目惊心地反复出现。

    时间在一点点流逝。中午时分,“延误”变成“取消”,最后消失在大屏幕上。闻讯赶来的亲友们怀着隐隐的恐惧,甚至抱住不认识的人,失声痛哭。

    “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这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经典对白,竟成那句“晚安”之后伤痛的写照。

    然而,没有人能接受这种告别。

    灾难最初的24小时往往是“黄金救援期”。为了乘客生还的希望,第一时间,中国领导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参与救援工作;第一时间,中国外交部等部门启动救援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包括中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的搜救力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赶赴客机最有可能的失联地点——泰国湾与南海。

    在搜救的主战场,迅速聚集了40余艘船只和近40架飞机,多颗卫星为搜救护航,形成空中、海上、水下立体搜救国际力量体系,昼夜不舍,分秒必争……

    然而,事后被证实南辕北辙的搜救,留给人们苦涩的回忆——搜救由于信息的缺失而裹足不前,各种猜测莫衷一是。而客机为何失联、之后是否继续飞行、飞向哪里、飞了多久等关键问题,始终笼罩在迷雾之中……

    备受煎熬的是焦灼的等待,比等待更揪心的是在希望与失望中不断轮回。马航乘客的亲友,在这样的折磨中捱过了50多天。

   希望之弧——为了生命的一线希望

    “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一位家属在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3月15日宣布调查不排除劫机可能性后这样说。

    这看似违背常理的表达,却不荒谬。仿佛行将溺水者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劫机”——这个蕴藏着无限凶险的词汇,在凄惶无助中,竟成了一个特殊的表达,因为蕴含着生的希望。

    扑朔迷离,一波三折。

    在飞机失联后一周之后,马方根据失联客机卫星“待机”信号的分析和推算宣布:客机很可能在中途折向印度洋,并沿着南北两道弧线——南从印度尼西亚延伸到南印度洋,北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边境到泰国北部——飞行了数小时。

    这两道跨越大半个地球的弧线,如此陌生——无论地理划分还是政治概念,它们从来不曾存在;却又如此真切——239条生命系于一线,它们可能是承载着生命的希望之弧!

    从苍茫林海,到峭拔高山,从隐秘陆地,到无边海洋,面对这片面积相当于整个澳大利亚的广袤区域,经历了最初错愕的国际社会,立即重新调整力量:参与搜寻的队伍在迅速扩大,采取的方式亦突破常规——一些国家临时开放领空,为搜寻开辟了宝贵的通道,一些国家提供敏感的信息数据,为尽可能寻找到失联飞机的蛛丝马迹。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应尽百倍努力。中国政府铿锵有力的宣示,表达了很多国家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搜救意志。

    不离不弃——为了生命尊严的守望

    “我怀着深深的悲痛与遗憾告诉大家,根据海事卫星组织的新数据,MH370客机已终结于南印度洋。”3月24日22时许,纳吉布总理宣布了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

    电视台直播传来家属的哭泣声……

    “17天,我们等来了最不愿听到的消息。”有网友这样写道。

    但这一宣布,并不意味着搜寻的终结。为了生命的尊严与守望,必须继续搜寻。

    就在马方宣布前4天里,搜寻有两次重要发现:

    ——3月20日上午,正在国会发言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宣布:澳方在卫星图像上发现印度洋中两个疑似马航370航班残骸的物体。澳海事安全局当天说,上述物体位于珀斯西南方向约2500公里处。

    这意味着,此前的“希望之弧”缩小为南印度洋上一个凶多吉少的海域。

    ——3月22日傍晚,马来西亚代理交通部长希沙姆丁称:中国卫星在印度洋南部海域发现长约22米、宽约13米的疑似漂浮物,距澳公布疑似物位置南偏西120公里左右。

    一张海空搜寻大网迅速铺开: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军机先后赶赴目标海域,挪威“圣彼得堡”号货轮临时改变航向展开搜寻。  

    中国空军2架伊尔-76飞机飞赴澳大利亚;“雪龙”号科考船临时改线直奔疑似漂浮物海域;昆仑山舰、千岛湖舰和海口舰等加速奔向南印度洋;“海巡01”“南海救115”等船只也日夜兼程前往;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协调60余艘中国过往商船参与搜寻……中国投入的力量前所未有。

    这是一个新的标志,中国成为搜寻工作的中坚力量。调用20多颗卫星,军机起飞,舰船劈浪——为了生命,为了真相,搜寻、再搜寻,向前、再向前。

    南印度洋,气候恶劣,反复无常。遇到恶劣天气,原定的飞行计划不得不取消。为了能参与每一天的搜寻,中国军机总是争取作为第一架次起飞,尽管这意味着机组人员凌晨4时就要开始准备。洋面上搜索主要依靠肉眼和望远镜。为此,澳大利亚专门租用了民用客机,搭载有经验的观察员前往搜寻。

    南印度洋,水文复杂,水深浪急。珀斯以西的海域,更是世界上有名的“条件最恶劣”、“最人迹罕至”的角落。瞬息万变的洋流,使得任何卫星或飞机发现的疑似物隔日都有可能移动上百公里。为了不错过任何可能的目标,搜寻舰船日夜兼程,不断变换海区,国际搜寻人员不顾疲劳,忍受着身体的极限。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困难的一次搜索,”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对记者如是说。

      时间刻不容缓:随着飞机失联届满一月,黑匣子的信号在逐渐减弱,世界上最顶尖的设备不断加入搜寻行列:英国皇家海军派出的“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不懈”号和“回声”号测量船,美方提供的拖曳声波定位仪和“蓝鳍金枪鱼”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相继抵达相关海域,为寻找黑匣子再增力量。

      然而广袤的南印度洋再次跟人类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无论是时隐时现的脉冲信号,还是搜索海域发现的油迹,抑或是珀斯以南冲到岸边的疑似物体,在一次次为搜寻工作带来希望的同时,尚未能帮助人们在通向真相的路上再进一步。

      如果说遗憾背后有着温暖,那就是国际搜寻行动中的真诚合作。这锲而不舍的精神,展现了人类社会尊重生命、为了生命的共同理念。

    认知与良知——悲剧中找寻前行的启示

      后续的搜寻难度更大,任务更重,时间也可能持续更长。

    之所以难,是因为目前搜寻飞机坠海的疑似海域,是推算出来的,飞机真实的所在地点谁也不能确知。之所以难,还因为目标区域水深达数千米,人类对这种深度的海洋了解很少,搜寻是对人类知识与能力极限的巨大挑战。专家们有一种说法,即对南印度洋洋底的认知,甚至比对月球表面的了解还少。

    但是,困难并不能停止搜寻的脚步。中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已明确表示,搜寻工作将全力以赴,绝不松懈。

    打捞黑匣子、了解与其一起深潜于海底的事件真相以及善后赔偿,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50多天来,事件的思考与启示已逐渐展现:挑战面前,人类命运共同体该如何更好地合作与前行。

      马航370事件发生后,面对空前的迷雾与艰难,人类感同身受,守望相助,在苍茫的海天之间留下爱的温度。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搜寻队员昼夜兼程,展现了大写的人字。

    正如海上灯塔要经历风浪的袭扰,马航370事件留下的谜团和遗憾,令人不禁问道:突发事件的国际信息共享、合作协调机制如何更加完善?国际航班的跟踪系统应怎样改进?飞机厂商和卫星组织的数据可否更公开、更共享?……

    马航370事件也发出沉重的叩问:在这个人类能在遥远的外星球精准着陆、定位的时代,偌大一架客机怎么会在最先进民用、军事雷达的注视中,走失得无影无踪?当回望200多年前康德对“头上的星空”的“敬畏”时,我们发现对脚下的星球及其上人类活动规律的探索依然道路漫长。

    在迷雾中寻找“隧道尽头的那一丝光明”,始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当文明注定以人为核心,世界为每位飞机乘客提供更多的安全答案,就是我们能在马航事件中,得到的痛楚而珍贵的文明升华。

    马航370事件犹如一个警钟,让政治家、战略家以及无数普通人对人类的未来进行深入思索:世界还有多少风险需要我们面对?我们需要为安全和福祉更广泛地制订哪些预案?全球性挑战该如何集体应对?……

    每一次人类的灾难都是一座纪念碑,铭刻着沉痛的教训,也凝聚着人性的光辉。人们的责任,就是在面对灾难和未知的挑战中勇敢而智慧地前行。

    即使印度洋可能成为马航370事件悲剧性的终点,但它更应该成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一个具有警示性的起点。(记者齐紫剑、吴黎明、李学梅、任海军、徐海静、赵博超)(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7 17: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