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
新华社记者 慎海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近日在主持召开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四十次会议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狠抓工作谋划和落实,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战略指导性。把越来越多的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这不仅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紧迫需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工作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切实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人才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让各类人才充分涌流,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生力军,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
识才是用人的前提。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要练就发现人才的“慧眼”,善于当伯乐,乐于做红娘。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贤任能。识人选人不能只看高学位高文凭,更要看其修德、修身。汉代的王符曾经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一个人的品德与职位不相称,或其才能与所承担的职权不适应,不但殃其自身,甚至祸国殃民。因此,德字当头,是识才之要。要注重实践,人才只有在实践历练中才会显示才干。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光说不练的“人才”即便吹嘘得天花乱坠,也不要轻易上当;而那些默默无闻、讷言敏行的人才,包括在体制外的贤才,更要高度关注。一方面要避免选人用人的“灯下黑”;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人才引进中片面信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总之,要广纳各类人才为我所用,对人才一视同仁,让他们各得其所,防止“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现象发生。
爱才是有无强烈人才意识的检验。有的领导干部天天喊着没有“千里马”,却对眼皮底下的人才熟视无睹,结果弄成武大郎开店,人才自然敬而远之。“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等典故,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在人才问题上借鉴。对于已识之才,我们要以如获至宝的宽广心态,善待他们、爱护他们,将心比心、以心交心。欧阳修曾经说:“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对看准了的人才,领导干部要和他们交朋友,真诚地信任他们、鼓励他们,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做到留人先留心。
敬才是尊重人才的关键。我们党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人才首先要有敬才之心,方能由内而外地敬重人才。东汉蔡邕倒屣相迎的故事之所以美传至今,正是生动展示了其敬才之心切。中国知识分子往往看重精神层面的尊重,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就说明了这一点。同时,在科技等领域的人才往往有其个性,有的习惯于索居独处,不谙世故。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关心他、包容他的特殊、尊重他的个性,创造条件让人才发挥其特殊的价值。
用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唯有以用为本,才能让人才的价值最大化,也才能让各类人才竞显其能。在用才问题上,领导干部要防止吹毛求疵、因噎废食、责备求全,而是要以大气谦和、兼容并蓄的胸襟,扬长避短、用人之长。清代诗人顾嗣协有一首《杂兴》诗,形象描述了用人所长、容人之短的道理:“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人各有所长,关键是怎么用。将帅才用到士卒位置上,就是大材小用,就是人才的浪费。我们要通过改革完善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加快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人才成长规律、人才流动规律,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伟大的事业呼唤优秀人才,伟大的时代必是英才辈出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是各类人才大显身手的历史机遇。只要我们加快体制机制和政策的改革创新,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必将形成,实现中国梦的智力支撑必将源源不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