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润泽民族的血脉和心灵,是人民皈依的精神家园。文化的优秀和先进程度,影响着人们的自觉和追求,决定民心的凝聚及社会的和谐。当今世界的竞争,最终将取决于文化的力量。故此,必须加强文化建设,继承优秀文化,创新先进文化,不断提升广大民众的素养和自觉。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多年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大都围绕文化这一主题建言献策。从文化遗产保护到利用,从文化创新到文化创意产业,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文化资源到文化经济,我撰写的提案多达几十项。正因如此,我得了一个称号:文化“参政”。
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令人欣喜。各地乡镇综合文化站普遍建起来,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广泛覆盖,还有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工程等等,大大地改善了农民文化生活条件。比如安徽省从去年开始,在部分市县村一级启动了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建设,取得很好的效益。我在走访已建成的文化乐园时了解到:这里已成为农民休闲、娱乐、受教、学习、普法等的场所,村民的高兴劲儿洋溢在脸上。一位村民骄傲地说:“我是这里的常客,一个星期至少来四五次,唱歌、上网、看报、打拳。感觉玩得很痛快,一有空,我就要到这里来玩。”村干部也介绍,有了文化乐园,足不出村,就能看电影、赏演出,还能读书看报、健身、接受培训。这让人不禁感叹,文化乐园扮靓了农村新风景,活跃了农民新生活。
同时,我也发现这方面建设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资源分散、管理多头,导致功能和作用未能得到很好发挥。例如:在中西部,相当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因人员、经费问题不能正常运转。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坐拥海量资源,但工程点的作用发挥不够好。这表明,不同主管部门各自在农村基层设立自己的阵地是不现实的。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整合各种资源,打好组合拳。
为此建议:首先要利用现有乡镇综合文化站扩容,建设乡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整合宣传文化、广播电视、科技培训、体育健身等方面资源,实现综合性的多项功能。其次,尽可能利用闲置的校舍、礼堂、祠堂等设施及开放式的村部等场地空间,适当改扩建及新建,整合国家实施的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服务点等资源,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功能。此外,建立各层级联席会议机制,协调推进农村公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明确牵头部门,通过联席会议机制推进具体的调研、规划和建设工作。同时,明确基层文化中心的各项服务功能,通过组建多个协会,引导农民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发挥其综合性文化服务阵地和平台作用。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基层文化活力。(全国政协委员 李修松)
来源: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