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精神之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北京市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制定出台实施意见,以深入实施思想道德引领战略为抓手,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首善之区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强化首善之区的责任担当。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首要窗口,应该展现中国礼义之邦的泱泱气度,在思想道德上对内发挥强大的渗透力、感召力,对外发挥独特的辐射力、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树立首善意识,强化“建首善自京师始”的责任担当,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立标杆、树旗帜。做到这一点,就要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科学发展上率先示范,聚焦首都城市定位和核心功能,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城市建设管理上率先示范,营造良好的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秩序、法治环境,增进社会和谐;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市民形象上率先示范,传承好首都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
做好更柔更活的宣教工作。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品格、价值追求,需要抓好教育引导,在全社会扩大认知认同。教得其道,乐为用矣。面对新环境、新挑战、新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要在更柔更活上下功夫。更柔,就是要切中利益的聚焦点,找准情感的共鸣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常想的问题、身边的事例、生活的变化中,通过有血有肉、朴实感人的人物和故事,让人们听得进、受触动、有共鸣,在潜移默化、情理交融中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活,就是要讲究途径和手段的多样性,因地制宜、改进创新,善用“十八般兵器”,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灵活运用报告宣讲、典型引路等传统教育手段,善于运用艺术创作、公益广告、微纪录片等以文化人的新手段,以不同的传播策略、表现形式、叙事风格,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覆盖、入脑入心。
形成人人践行的科学导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形成全员参与、人人愿为的浓厚氛围和科学导向。形成这一科学导向,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时代先锋、社会楷模,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带动首都社会出现新的气象。形成这一科学导向,离不开榜样的引领。具体强于抽象,身教重于言传。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人格化,选好榜样人物、讲好榜样故事、弘扬榜样精神,就能焕发榜样的无穷力量;重大典型是“指路明灯”,凡人善举是“星星之火”,要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形成覆盖全面、老少皆宜的示范效应。形成这一科学导向,离不开青少年这支生力军。要教育引导他们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从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起,日积月累、不断品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班人。
采取更细更实的具体举措。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光大,关键在于付诸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于细处着手,在实处用力,推动人们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目标细化、措施细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国家发展、社会运行和个人生活的过程与细节,分解成可操作的具体任务,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精确指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如空气遍布、清水常流,形成事事可为、时时能为的良好局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融入生活、接上地气,注重生活化、对象化、情景化、平民化,帮助人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志愿服务、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等常伴身边、落脚点滴的行动中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价值追求。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李 伟)
来源: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