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法制日报
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近日发布消息称,武汉市财政审计近3年查出问题资金60多亿元。某区发改委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私设11个银行账户,两年入账9.8亿元。
尽管近年来国家三令五申禁止设立小金库,但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私设小金库现象依旧屡禁不止。对某些人而言,小金库除了可以将公款改头换面、随意支配外,还能掩饰贪污、受贿等不法行为,由此引发的职务犯罪层出不穷。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审计署发出通知,从今年8月至10月,在全国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虽然中央每隔几年打一次,但风头一过就死灰复燃。”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今天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治小金库不能只打运动战,而是要打持久战,要完全曝晒收入来源、支出去向,杜绝私设小金库者的暗箱操作与权力寻租。
发放福利成为借口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庆市分行原行长储桂生在任农发行安庆市分行行长的几年间,非法收受贿赂50余万元,检察机关侦查期间,又发现其私设小金库,挪用10万元用于支付购房首付的犯罪事实。
储桂生指使农发行安庆分行办公室主任王某(另案处理)设立小金库,由储桂生和王某两人管理。2012年12月,储桂生在安庆购买住房需付首付款,想从小金库借10万元。王某私自从小金库中拿出10万元现金借给储桂生,储桂生给王某出具了收条,至今未还款。
近日,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检察院以褚桂生涉嫌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小金库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农发行办公费用的结余,平时用于发放职工福利和业务中无法报销的费用。”蚌山区检察院反贪局检察官曹缙告诉记者,褚桂生主要采取报账时多报一些的手段,用这些结余设置小金库。
记者了解到,我国每年发生的小金库资金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曹缙表示,为职工发放福利、津贴和奖金是很多单位设立小金库的重要借口。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的政策性研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抑制小金库产生的重要举措。
小金库多有大老鼠
小金库虽冠以“小”字,能容的资金数额却大得惊人。记者发现,因小金库问题而落马的官员并不少。
湖南省常德市原纪委书记彭晋镛,以纪委办案经费不足为由,强行拍板将纪委收缴的130万元清房罚没款留作“备用金”,并由自己总管,办公室副主任经手,其他人不得过问。后彭晋镛利用职权在“备用金”中报销私人费用、医药费、私人电话费以及妻儿外出的住宿、交通购物费等。
民航华北空管局内蒙古分局原局长陈庆元指使该局部分干部采取虚假发票报账等手段,从单位账内套取资金或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使用部分小金库资金成立11家公司。并指派部分分局中基层干部担任公司经理。公司成立后,陈庆元指使部分经理采取假发票报账、虚列人员支出等手段,在上述公司中设立小金库15个,涉及金额达1.28亿元。
“我经手的贪腐案件很多都和小金库有关。”北京市京银律师事务所律师邓云林说,资金一旦脱离国家控制,就会导致权力滥用。小金库已逐渐发展成为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因。个别领导干部或管理人员大肆挥霍并进行贪污、挪用公款或私分国有资产等职务犯罪行为,让小金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邓云林认为,今年党和国家反腐力度空前,治理小金库是反腐的重要切入点。要强化对私设小金库的单位和个人的问责机制和惩治力度,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还要启动刑事追责程序,严惩贪污腐败,真正从源头上消除某些单位和个人的侥幸心理。
屡治不止花样翻新
记者了解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30年里,中央清理整顿小金库多达13次。国务院曾发过11次相关文件,地方的相关文件更是多如牛毛,但私设小金库现象不仅没有得到遏制,甚至愈演愈烈,设立花样也在不断翻新。
从转移支付、套取专项资金,演变成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从打着出租收入与资产处理的旗号,到光明正大地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等名义套取资金,再到明目张胆地利用假发票、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据公开数据显示,两年前全国专项整顿时,累计查出6万多个小金库,涉及资金300多亿元,但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只有千余人,平均10多个小金库才会有一人承担责任。
“很多部门都有创收渠道,将公共资源和公共财产转移为部门小金库,这是部门权力利益化的表现。”庄德水认为,一部分小金库资金转化为福利,对内部员工来说是有利可图的,大家都是利益共同体,谁也不愿意自己利益受损,因此内部监督十分困难。小金库现象由来已久,但屡治屡犯,一个重要原因是“棒子”打不到个人身上。查出问题往往通报、交钱、检讨,但之后不了了之,集体决策没人负责。
庄德水建议,应正确引导将小金库摆在台面上,合理收入和支出可以保留,不合理的部分剔除出去。建立严格的预算公开机制,单位有义务说明、公众有权利质询,让每一分钱的流转、使用都处在公众监督下。(记者 蒋皓 刘子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