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 石岩)“要继续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18日,正在上海自贸区考察的中国总理李克强如是强调。这标志着,一道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加减法”远未结束。
事实上,这道以“政府放权,市场扩权”为核心的“加减法”,贯穿了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来的所有探索。通过以政府放权为核心的通关便利化等23项海关改革举措,自贸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节省40%以上;通过及时调整法检项目、减免法检费用,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降费比例超过40%,为出口企业降低数亿元成本……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改革和创新,可以说,自贸区的成绩值得肯定。”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对中新社记者表示。
邢厚媛将上海自贸区的探索比喻为政府“转换制式”。她以“负面清单”为例指出,这一模式体现了“法无禁止则自由”的原则,有鉴于中国国情,这一模式不仅仅成为一个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行业准入目录,更是成为国务院自上而下主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载体。
“负面清单实际上支撑着政府的责任清单。”李克强指出,禁止做什么比允许做什么更难!负面清单更加精细化,不像之前大而化之,这实际上也增加了政府责任,要求政府要对负面清单更加熟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
邢厚媛对此深表赞同,她指出,相较于中国此前沿用的混合清单模式,负面清单列表存在很大难度。但这一道政府的高难度“减法”如获成功,将极大激发市场的活力。
政府的“减法”,还体现在上海自贸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上。自贸区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试点,采取了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和统一营业执照样式。
这一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后,迅速换来市场的“加法”。今年1月至8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5.75%;新增注册资本(金)同比增长66.7%。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工商注册更加便利,也降低了企业设立的资金成本,直接推动李克强所谓的创业“井喷”的出现。
“在上海自贸区的诸多尝试中,很多都是有着里程碑意义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秀云向中新社记者指出,这也是她对自贸区的发展报以希望的主要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加减法”并非毫无成本,其间不仅有关乎实体性权益问题,更重要的是,很多改革事项事关多个部门,更多的沟通和协调成本因此在所难免。
“可以说,一年多来,上海自贸区寄托着各方面太多的期望,走过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邢厚媛说。
或许正因为此,在金融体制改革创新等领域中,上海自贸区并未如某些舆论所愿,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这也构成了李克强诘问“不问各部委为自贸区支持了什么,更想知道他们还可以再支持什么”的重要原因。
“对于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我们应对它抱持关注,但不能过于求快或苛求。”韩秀云说,“既要允许它‘试对’,也要允许‘试错’。这才是试验区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