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蒋涛)“打造改革新高地,树立开放新标杆,培育中国经济发展新优势”,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考察传递出中国发力三“新”,提速改革开放的信号。
李克强此次考察正值上海自贸区设立周年,改革实验效果如何,中国总理释放何种信号,对于中国下一步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北京观察人士普遍认为,通过自贸区的试点先行,中国将在推广负面清单等三大清单,加大开放引资,激活市场活力等方面“加码”,改革开放将继续提速。
2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承载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的重任。2013年3月底,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后首次到上海调研就曾来到这里。彼时,李克强表示,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
这是“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个名称第一次出现。此后半年中,经过各方的全力推动,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9月29日挂牌。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看来,这是中国继加入WTO后又一次更高层级的开放,也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改革的正式启动。
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年来,自贸区内新设企业数量超过1.2万家,超过原上海保税区20年的注册数量;区内跨境人民币业务累计金额达到1760亿元,同比增长数倍。
正如李克强在月初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所言,上海自贸区是改革的高地,而不是政策的洼地。在张占斌看来,自贸区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产物,总理关注自贸区很重要的一点是希望通过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使改革与开放的步伐迈得更快、更有力。
具体而言,以简政放权作为新一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的李克强,此次上海调研的目光仍聚焦负面清单实践。同样是在不久前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将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概括为:一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二是如何处理发展和开放的关系。
在中央党校教授辛鸣看来,自贸区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将前置审批改为事中事后监管,其实质是让出更多市场空间,规范政府权力行使。
此次调研中,上海自贸区用3张不同颜色的桌面向李克强展示了负面清单管理的探索:绿色桌面堆满改革前限制措施的186份文件,蓝色桌面摆着被调整的151份文件,橙色桌面上是目前留存的35份文件。
李克强指着空出大半的橙色桌面说,要继续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
自贸区成立伊始曾发布2013版负面清单,这是中国首份负面清单,具体管理措施一共是190条,不过自“出生”之日起,各界就普遍呼吁要缩短长度,且增加透明度。2014年7月1日出台的2014版负面清单,具体管理措施已从190项缩减为139项,调整率达到26.8%。
“中国条数还是太多了,有些发达国家只有20多条,相比之下还是存在差距,这使得我们在与别国竞争中制度成本还是过高,只有进一步压缩负面清单,才能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的红利。”张占斌建议。
在考察中,当负责人介绍自贸区内的国企民企已经平起平坐时,李克强插话说,公平竞争也包括自贸区内的外资注册企业,你们应该再补上一条,外资内资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辛鸣表示,中国已融入全球化进程,需要按市场规则办事,无论中资还是外资都应该在公平起点上参与竞技,对二者一视同仁是市场规律的必然要求。
“以前中国招商引资对外资更为优惠,有些人成为‘超国民待遇’,近几年来中资外资地位逐渐拉平,实际上是创立了更为公正平等的竞争机制。”张占斌说,自贸区对所有资本平等相待,将激发不同主体在市场竞争中释放活力,从而有利于中国建立一个更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李克强在此次调研中表示,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简政放权,减出来的空间给了市场,赋予企业更多的创业空间,而政府自身增加的是责任,要求有更精细化的管理和更高的工作效率,“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在辛鸣看来,三句话分别对应本届政府的三张施政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
“政府要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给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辛鸣说。
在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负面清单较去年大大“瘦身”时,首先感谢各部委做了“大量工作,给了很大支持”。李克强摆摆手,“我今天不问各部委为自贸区支持了什么,我更想知道他们还可以再支持什么?”
在张占斌看来,这意味着负面清单在现有的基础上,还将会有进一步的缩减,同时给出更大的开放空间。
“李克强总理此次调研中的三‘新’说明,中国改革的方向和前进的路径更加清晰,从改革和开放角度讲都会大力推进,通过局部和区域试点积累经验,从而在推广经验中走得更顺、更快。”张占斌说。(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