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1|回复: 0

卡未离身一夜被盗刷27次,储户状告银行胜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2 02: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燕赵晚报

人在石家庄,银行卡随身携带,一夜之间这张卡却在连云港相继被盗刷27次,消费14万余元。柴女士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一纸诉状将开卡银行告上了法庭。两审法院审理后,均认为银行未能有效识别伪造的银行卡,存在一定过失,应承担相应责任,最终柴女士赢了官司。缘何银行卡会被复制?记者从以往银行卡被盗刷的案例中发现,原来是一种名为“银行卡复制器”的设备克隆银行卡,进而实施盗刷。面对“高科技”的盗刷事件,有着多年办案经验的法官教市民如何有效保护银行卡信息,防止被盗刷。

  案例

  她的银行卡被盗刷14万元

  事情还得从一年前说起,2013年5月31日一早,家住石家庄市高新区的柴女士起床后,习惯性地打开手机。

  开机一瞬间,意外发生了……短信提示音响个不停,柴女士一看,竟是数条银行卡交易信息。信息中显示,她的银行卡在一夜之间连续被刷27次,其中ATM机取款4万元、转账10万元、跨行交易手续费41元、POS机消费300元,共计消费14.0341万元。

  柴女士从钱包里拿出银行卡时,还以为是有人开玩笑,但看到信息中的银行卡号和自己的银行卡号完全一致时,她再也坐不住了。

  于是,柴女士立刻向公安部门报警,同时连忙赶往开卡银行,等待银行开门营业后,查询银行卡的交易记录。

  5月31日9时16分,柴女士拿到了那份交易记录。交易记录中显示,她的银行卡从5月30日23时36分至次日6时46分,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续交易27次。

  银行卡从未离过身,却被盗刷14万。柴女士认为,肯定是不法分子将其银行卡复制后实施的盗刷。

  第一时间报警

  储户胜诉

  存款存入银行,银行应有义务保障资金安全。柴女士认为,银行卡至今还在自己手中,可卡里的钱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消费了,银行就应该对此负责。于是她一纸诉状将位于裕华区的开卡银行告上法庭,要求该银行赔偿本金及利息。

  随即,裕华区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此案。经审理查明,柴女士未去过连云港市,所持有的银行卡也未曾丢失,发现银行卡被盗刷后第一时间报警。从消费时间和报案时间以及报案时银行卡仍在柴女士手中的事实综合考量证明,持卡人柴女士并未持涉案卡到连云港市进行消费,由此可以认定存在他人在连云港持伪卡消费。

  法院认为原告柴女士作为该银行的储户,在向被告银行开设账号存入资金后,原被告之间就形成了存款合同关系,同时也就产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在他人持伪造的卡支取原告的存款时,相关的金融机构未能识别出假卡,其本身存在一定的过失。

  由此,裕华区法院最终判决被告开卡银行向原告柴女士支付被盗刷的存款140341元及利息。判决后,被告开卡银行不服,上诉至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中院认定原判事实清楚,使用法律适当,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1调查

  市民大多还在用磁条卡 输密码无遮挡

  面对“高科技”的盗刷事件,市民的防范意识如何?昨日,记者街头拦截采访了20名市民发现,大多数市民在取款、刷卡的过程中,对银行卡密码等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

  在接受采访的20位市民中,有18名市民还在使用磁条式银行卡。而这18名市民中有16名市民,在POS机或ATM机上刷卡时,只会注意身边的环境是否安全,而从未关注过使用的设备是否存在异常。

  市民马先生说,由于业务关系,他每天都会到银行ATM机上进行转账、取款等交易。“平常交易数额挺大的,我特别注意附近的闲杂人员,但很少关注ATM机设备的安全情况。”马先生说,虽然听说过银行卡复制器可以克隆银行卡,但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柴女士的遭遇也给我提了醒,以后取款时要更加小心了。”

  王女士说,她习惯使用POS机消费,购物几乎都是刷银行卡。“每次刷卡都会注意身边的环境,但只要他人离我有一定的距离,输密码时我很少用手遮挡。”王女士还说,每次输入密码都会莫名紧张,生怕密码输错了,根本无暇去注意附近是否装有摄像设备。

  揭秘

  “盗卡器”在作怪 芯片银行卡更安全

  银行卡未离身却在异地被盗刷,难道真是银行卡被复制了吗?记者通过网络查询发现,在银行卡被盗刷的案例中,几乎都是一种名为“银行卡复制器”的设备在作怪。

  据了解,目前国内银行卡普遍使用磁条技术,利用磁条记录客户信息,用户只要在POS机或ATM机上刷卡,就会在机器上留下该银行卡的磁条信息。而这种银行卡复制器设备,则利用磁卡读写器、采集器、卡口磨具、微型高清摄像头等设备,获取客户的磁条信息和密码,进而克隆出一张与原卡相同的银行卡。

  据省会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李女士介绍,她在行业内的培训中,曾经接触过类似的案例。通常情况下,犯罪分子会通过在ATM机上或者自助银行的“门禁”处安装磁卡读写器,窃取磁条银行卡信息后制作伪卡,并通过偷拍银行卡密码进行盗刷。“甚至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POS终端安装“盗卡器”来窃取银行卡信息。”李女士说,还有的犯罪分子会通过电话银行,打着各种幌子让用户在通话时打开免提,录下密码按键音,用专业的音频软件分析出密码,继而实施盗刷。

  李女士介绍,目前,各大银行已陆续推出芯片式的金融IC银行卡,并且央行也宣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发行的银行卡都应为芯片式金融IC卡。“芯片式银行卡的保密设置将更加精密,可有效降低银行卡被克隆的风险。”李女士说,随着这种银行卡的普及,储户的合法权益也将得到进一步保护。

□本报记者 董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9 08: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