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北京青年报
“80后副市长”其实不算年轻
10月21日下午,安徽宣城市旌德县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正式宣布周密任旌德县县委书记,并提名为宣城市副市长人选。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神童”到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再到安徽旌德主政一方,周密“80后”的身份,使其每走一步都备受关注。
近年来,年轻干部被提拔屡屡引起争议。比如说,河北邯郸市馆陶县29岁的代县长闫宁,湖南省湘潭县27岁的副县长徐韬,还有29岁市长周森锋、25岁镇长牟阳,都曾经引起过舆论的关注。这一次的周密,同样也不例外。
“80后副市长”,其实并不算年轻。周密是1982年9月出生的,正处在“三十而立”之际。革命战争年代,20多岁当上师长、军长的大有人在;上世纪80年代,三十出头当上省部级官员的也有不少,许多年轻干部也以出色表现,干出了成绩,赢得了喝彩。就拿现在来说,30多岁创业成功拥有一番事业的,同样比比皆是。如此说来,“80后副市长”又何足为奇?
这里需要社会转变认识。学历不代表能力,年龄也不代表能力。《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经进行的一项万人民调显示,71.8%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习惯性质疑”者,41.1%的人坦言自己就有“习惯性质疑症”。虽然资历对于官场来说并非没有道理,虽然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多年不得提拔,但事业需要薪火相传,年轻干部培养是大势所趋。质疑不是一个坏东西,但如果变成习惯性质疑,却可能成为伤人伤己的利刃。
更重要的,还是从制度上努力,不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从这些年一起追过的年轻官员来看,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过得硬”。有些人确实是徒有学历,有些人的破格提拔背后,甚至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这也是人们怀疑的,破格提拔背后,有没有裙带关系,存不存在暗箱操作?有没有为了年轻化而年轻化?新闻传播上存在“坏消息感染症”,即便猫腻只是个别,但由于干部提拔的敏感性,也容易被放大和扩大。
有些地方感到郁闷:在提拔过程中确实出于公心,没有私利,为何还是有这么多“老不信”?这需要从程序透明上寻找答案。而且年轻干部的提拔,大多看中的是潜质,可用什么判断、谁来判断干部是否具有发展的潜质?没有看到“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怀疑和想象也就不胫而走。这里就指向了制度力量。好制度不仅能够减少暗箱操作的空间,还能够减少人们怀疑想象的空间。网上流行一句话,要真相还是要想要的真相。制度不健全、执行不规范、程序不透明,自然会有很多“想要的真相”。
旌德县当地官员称,周密“现在刚到旌德上任,还在基层调研,给他一点时间吧”。这话似有道理,但细细想来,万一不行怎么办?周密是以宣城市副市长的身份兼任旌德县县委书记,有人讲,“县域经济就是县官经济”,这话并非没有道理。对于一个县来说,如果选错一个领导,就可能延误几年。这么重要的岗位,不能轻易“赌运气”,更不能轻易拿来“试错”。这同样指向了制度力量,在提拔过程中要体现“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
发挥制度的力量,不给人想象的空间,岂会出现“逢提必疑”。而这,何尝不是对年轻干部的保护?
乔杉(江苏 职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