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北京日报
“文山会海”历来饱受诟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政机关纷纷改进会风、削减文山。日前,有媒体公布统计数据称,全国已压缩大小会议58.6万个——即使按每个会议只有半小时保守估算,连续开完这些会仍需33年。
这种估算是否科学准确姑且不说,但会议可压缩空间之大显而易见。在为删繁就简叫好之余,我们不禁追问,被压缩的都是些什么会?原本要讨论的问题解决了没有?更重要的是,压缩会议的标准是什么?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恐怕需要还原会议的本质,厘清会议加减法的原则。
开会本是个博采众长、寻求共识的沟通过程,体现着“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理念。内部协调、动员推进、总结交流,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会议。事实也证明,解决问题时搞“一言堂”,开展工作时“拍脑门”,难免捅娄子、添乱子,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凡事过犹不及,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政机关把会议开错了方向,开出了问题。有的“以会议贯彻会议,以讲话贯彻讲话”,大有“懒政”之嫌;有的开成了“露脸会”、“出镜会”,只为上媒体刷一刷存在感;有的开成了“请功会”,只为评功摆好,自己给自己晒一晒政绩;更有甚者,借开会之名,行吃喝旅游之实,肆无忌惮挥霍公款。凡此种种,都歪曲了会议的本质,消耗了大量资源,没多少成效。
开会是末,解决问题才是本。开不开会,开多长时间、多大规模的会,都应从实际问题着眼,从实际需要出发,以“会到病除”为根本原则。有些意义不大的议题,有些偏重形式的程序,该压则压,当免则免;而有些重要内容、深刻道理,必须开会讨论、强调的,则当开就要开、当长就要长。转作风、改会风,为的是挤掉水分,剩下干货。实实在在地讨论地区发展、民生冷暖的会议,哪怕开上一天也不嫌多。为免而免、为短而短,就会沦为新的形式主义。“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准确道出了会议加减法的精髓。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对待会议,党政机关也需要拿出认真态度来,开必要的会,开管用的会,开务实的会,开出质量、开出效果。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理解了改会风的内涵。(崔文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