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人民日报
最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县委书记郭玉海家里不大平静。由他主导的在全县推行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制度,让包括其爱人在内的干部职工倍感压力,二人常常在家“辩论”。“现在单位人人都是监督员,不要说上班偷懒,就是迟到一分钟都不行,有点过分。”爱人说大家有这样的抱怨。郭玉海回答:制度的目的就是要在党员干部中形成震慑,不作为就要被召回,对谁都一样。
州人社局计财科工作人员小杨,最近心情也不顺。单位实施的第一批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中,她是其中一员,培训完被转岗到下级单位。“过去纪律观念不强,上班自由散漫,现在动真格了,不认真干只能垫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黔西南州针对“在其位不谋其政”“庸懒慢浮混日子”等突出问题,开展“向惰政宣战、向惰政问责”行动。州委组织部梳理归纳了30种“惰政”,涉及干部办事冷硬推、吃拿卡要、履职不力等内容,在全州推行不胜任干部召回管理办法,通过组织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参加民主测评会议,将得票排名末位的列为召回管理对象,并根据情节轻重,采取集中教育、跟踪考察、组织处理等方式进行处理。对跟踪考察仍不合格者,将采取转岗、免职、降职、降级、待岗、辞退、解聘等处理措施。这把整风重锤,敲得全州干部不敢懈怠、不敢不为。
铜仁市亮出“三把刀”:在党政机关向“不找熟人办不成事”开刀,在司法执法系统向“有理有据得不到公正结果”开刀,在乡村两级“向没有关系得不到公平对待”开刀。今年以来通报12批典型案例,587人受到处分。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贵州以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系统整治“庸懒慢浮贪”突出问题。目前,贵州向6000个村派驻驻村工作组,驻村干部达5万多名,帮助3600个后进村脱贫致富。优良的作风,在全省凝聚起“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强大正能量。
“刚开始我们认为这些干部是作秀,没想到每周都来,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反复收集意见。”贵阳市白云区铝兴社区居民毛羽义,提起“周末广场干群见面会”赞不绝口。
白云区党员群众广场见面会,区一级每周搞一次,乡镇每两周一次,村一级每周一次。见面会由主要领导参加,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实行问题挂号销号制,办理情况由群众评判,不解决不销号、效果不好不销号、群众不满意不销号。
群众高兴,干部则是“压力山大”:怕准备不足无法解疑释惑,怕群众提的诉求没能力解决,怕群众当面批评下不了台。“就是要让干部出出汗,红红脸,千锤百炼见功夫。”白云区区委书记杨明晋说。
党的十八大后,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贵州以“三实三同”为载体,集中整治“庸、懒、慢、浮、贪”突出问题。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表示,要打好干部作风建设的攻坚战、持久战,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治惰促勤,动真碰硬频亮剑
50岁的熊忠卫,兴仁县原史志办副主任,今年9月被召回,接受集中教育后,主动放弃转岗到离县城只有10分钟路程的民建乡,而到离县城一个多小时的回龙镇工作,“没想到像我这样的老同志也会被召回。这些年工作中得过且过,这次被召回是一次彻底的警醒。”
今年,兴仁县出台了《兴仁县不胜任现职干部职工召回管理办法(试行)》,把干部职工作风上容易出现的不作为、乱作为等12种情形,视为不胜任现职,对出现这些情形的干部,由单位提出意见,县委统一召回,根据不同情形分别采取集中教育、转岗、组织处理等方式进行管理。
如今在黔西南州,干部心头悬有一把“利剑”——怕被召回,怕贴上“不胜任”标签。州委书记张政说:“召回制度就是要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石阡县龙井乡克麻场村57岁的郭太芬独自拉扯3个孙辈,她在今年6月拿到低保,“这名额是村支书的父亲让的,3个娃读书不赖,往后更有盼头了。”
村支书陈世堂的父亲年过古稀,多病缠身,当初拿低保是通过群众评议的。不过,陈世堂思忖自己是支书,改进作风要让利于群众。和陈世堂一样,石阡县324名公职人员和175名村干部主动清退了亲属的低保名额。
“治惰促勤,就要出重拳、下猛药,既不怕揭疤亮丑,也不怕找自己的茬,更不怕戳自己的背。”贵州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孙永春说。
主动作为,多管齐下促发展
穿行在贵阳国家高新区,仿佛走进“云”的世界,沿着白金大道打造的20公里大数据走廊雏形初现,落户高新区的食品安全云、教育云等“二十朵云”将大放异彩。这是记者在2014年贵州省第三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上看到的情景。
自2011年5月起,观摩会连续召开了8次,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带队,省四大班子成员和省直相关部门、各市州党政负责人进园区、看项目,踏遍全省9个市州的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了近200个项目。
贵州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度最大的省份。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裴说:“要在同步小康的进程中不拖全国的后腿,没有一批主动作为、干字当头的人,没有一股迎难而上、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肯定不行。”
独山县县委书记潘志立对项目观摩会感受颇深:“这种活动形式,让各地领导干部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必须拿出更高昂的精神和斗志,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压力层层传递,作风影响一片。2013年初,贵州省从党员干部、大学毕业生、农村知识青年中成队建制组成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对全省贫困村实现全覆盖。
在驻村干部和镇党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兴义市敬南镇新坪村在两个月内完成土地流转2000亩,建立起产值近2亿元的兴义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镇党委书记徐瑞伦说,驻村干部给镇上的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推动当地跨越发展。
建章立制,作风建设求长远
安龙县戈塘镇政府大门右侧的电子显示屏上,配有标准照片和具体工作职务的10名被列入“红榜”的“干部之星”和6名被列入“黄榜”的干部格外吸引眼球。
连续3季度被评为“干部之星”的年轻干部唐永胜表示:“荣誉是肯定更是鞭策,对待工作更加不敢掉以轻心。”第一季度“黄榜”干部张兴形容自己的变化:“工作再也不敢吊儿郎当,整天都在琢磨怎么干事、干成事。”
作风建设务必立足长远。在黔西南州州委组织部部长穆嵘坤看来,要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建立起“公开、公平、高效”的体制机制。
去年以来,贵州查处落实惠民政策不力、以权谋私案件180件、216人,查处“吃拿卡要”案件1438件、2547人,清退“吃空饷”干部1925人,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电子政务服务网络平台,分别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66项和3771项。
作风之变转化为发展活力。2013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保持了高于全国、高于西部、高于以往时期的发展速度,经济增速从2010年排名全国18位连续攀升到2011年的第三位、2012年的第二位,2013年跃居全国第一位。
“作风是形象,更是力量。贵州在变,贵州人更在变。党员干部精神面貌越来越好,群众心气越来越足。”贵州省省长陈敏尔说。
(记者万秀斌、汪志球、黄娴、郝迎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