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0|回复: 0

以中国元素的凸显提升国际话语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7 00: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光明日报

   当今全球化时代,谁的话语体系更具道义感召力和思想穿透力,谁的话语和叙事就能打动人,谁就拥有国际话语权,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法国后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米歇尔·福柯在1970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时发表的就职演说《话语的秩序》中,提出了著名的论断:话语即权力。他认为,话语的外在功能,就是“对世界秩序的整理”,因此,谁掌握了话语,谁就掌握了对世界秩序的整理权,也就掌握了“权力”。福柯的话语权理论是对西方国家抢占思想意识制高点和主导权的深刻反映,在西方国家具有广泛影响。话语权既是话语的道义力量,即所谓的说话“有人听”和“愿意听”;也是话语的强制力量,即所谓的说话“让人听”和“必须听”,是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和国家强大的主要表征。综合国力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组成。硬实力由经济力、科技力和军事力等构成。在这些要素中经济力是基础,是硬实力的重中之重。新中国已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从原先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说,硬实力提升很快,彻底解决了“挨打”的问题。但软实力还比较弱,特别是国际话语权有待提高,“挨骂”的问题没有解决。世界大党大国的发展史证明:只有硬实力而缺少软实力,或软实力与硬实力不相匹配都是不可持续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话语权的复兴。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党成立90多年、在全国执政6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奇迹,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重大创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这一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奇故事需要向中国和世界讲述。讲好了,可以成为人类发展的巨大正能量,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发展和世界进步。怎么讲?话语体系至关重要。如果盲目地简单套用西方的概念、范畴、理念、分析框架、理论体系和结论,用西方话语来解释中国丰富独特的发展实践,削中国实践之足、适西方理论之履,这个美好的故事注定是讲不好的,“好经”念“歪”是肯定的。因此,如何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科学、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始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中国实际为根本基础,以中国实践为根本依据,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客观规律把握的程度和运用的水准,决定着中国话语体系的科学化程度。只有在深入探索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才能科学地概括出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确保话语体系符合中国实际、引领时代发展。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着力探索管方向、管全局、管长远的“大规律”,积极探索运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小规律”,及时把这些规律性认识转化为中国话语体系的构成元素,讲好讲活讲深中国故事,不断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

  唱响中国声音

  85年前,鲁迅曾在香港发表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并呼吁“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他说:“青年们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今天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有声的中国”。但目前这种声音在国内还是一种需要消除杂音、形成共识的声音,在国外的声音还不响亮,与中国的大国地位不匹配。仅以传媒为例。一方面是中国声音在努力“走出去”,一方面是国际主流媒体和主流舆论对中国肆意进行围堵甚至妖魔化,中国的正面声音在海外传播仍然有限。根本的原因,还是力量对比的差距。据统计,西方几大通讯社几乎垄断了全球消息的来源及解读,80%-90%的消息是由西方几大通讯社提供的,以华语为载体的信息量,大约只占全球信息总量5%。连我们自己的主流媒体,也只好大量采用CNN等播放的国际新闻的消息和画面。

  中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需要向全世界发出最强音,以中国好声音凝心聚力,激发民众奋发图强,以此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由于当今世界所有的西方大国实行的都是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也是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在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国际话语权问题上,仍然处于被围堵和被孤立的境地,这严重影响中国在国际上发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作出的郑重选择。在这条道路上,我国实现了连续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攀升,引发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等的普遍关注,也引起西方敌对势力的质疑。西方国家担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挑战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担忧中国的发展损害西方国家的利益,凭借其话语体系优势,对中国进行抨击:抛出“普世价值”,说中国反对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普世价值”,把中国妖魔化为专制、暴政、侵犯人权的国家;炮制“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是担心中国的崛起将重复西方列强崛起的老路,会破坏现存世界秩序,损害他国利益,威胁世界和平;“中国崩溃论”是唱衰中国的伎俩,认为“中国模式”将不可持续,中国的崩溃将给世界造成灾难性后果;“中国责任论”是指责中国只享受发展成果、不履行应尽义务,要求中国承担超出自身力量的国际义务。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公开说要抵制中国的发展模式,宣称如果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达到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水平,那将是世界资源、环境的灾难。这些论调既反映世界舆论对中国的偏见,又折射出中国话语的弱势和声音的弱小。

  针对上述挑战,除了加强硬实力建设,还必须加强软实力建设。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文社科、新闻舆论等各个方面的软实力,都直接表现为话语权。因此,要把提高话语权作为国家战略来实施,在全国营造良好的舆论和观念环境,使全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外部环境和国际话语权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通过设置项目、加大投入、培养人才、打造平台、营造环境等措施,有效设置国际话语议题、制定国际话语规则、占领国际话语高地、引导国际话语走向,特别是要发挥各类媒体和载体的作用,在关键问题上有理有据地向世界传播中国真实的声音和真实的形象。用恰当的话语和形式表达中国观点、中国立场,在国际重大事件上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充分展现我国和平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友善的国家形象。要向国际社会清楚表明,“中国模式”对世界是一种贡献和机遇;中国是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创造者和维护力量;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深层次的文化对话,向世界传递中国五千年一脉相承的和谐文化,揭示当今中国倡导建设“世界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应当大胆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交流中加深理解,扩大共识,增进友谊,推进合作,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的贡献。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实际出发,批判地吸收借鉴于我有用的成果。对于那些可资借鉴的提法,比如民主、人权等,也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进行科学转换,赋予其更加科学的含义,并纳入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增强话语体系的科学性;对于那些不符合我国实际的提法,则应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加以坚决舍弃甚至抵制。要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不断探索“中国声音”的国际表达方式,不断打造中国话语体系,努力扩大“中国梦”“中国奇迹”“中国震撼”的国际影响力。

  贡献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他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美国称得上世界上最具有话语权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重视智库的国家。全世界有5000多家智库,美国占了1700多家,像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传统基金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等,都是对美国的内外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智库。美国的国际话语权无疑源于其智库的话语权。

  中国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回答和解决好这些难题是对人类世界的重大贡献。如果中国没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那是难以当此重任的。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充分体现智库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紧紧抓住中国实践面临的重大问题,作出紧贴实践发展的理论概括,进行人民喜闻乐见的学术创新,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及时解答诸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新型城镇化、缩小贫富差距、建设生态文明等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高度重视学科基础理论建设。没有学科基础理论支撑的学术繁荣是虚假繁荣。比如,在经济学领域,在学习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同时,还要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实践,形成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体系。一些新兴学科必须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学科理论体系。同时,要重视重大问题研究,认真梳理和研究国际重大议题,做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拿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对世界性发展难题进行解答。在此基础上,不断形成有力量的中国话语体系,抗衡西方国家的话语体系,以科学的话语体系对人类作出新的贡献。

  (韩庆祥 陈远章 韩庆祥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研究”首席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1 19: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