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23日电 (杨喆)台湾“九合一”选举后,多位新任县市长接连推翻前任的建设和施政计划,引发多方争论与质疑。有台湾媒体发表社论指出,政治人物只有从“否定模式”向“解决模式”进化,台湾的政治与经济才有进化的可能。
综合台媒报道,在台北,上任不久后的市长柯文哲便着手叫停或质疑前任的建设和施政计划,从拆忠孝西路公车专用道,到宣布提前成立廉政委员会,专案调查大巨蛋、双子星等开发案。在台中,前市长胡志强任内重大建设案台湾塔相关工程被现任市长林佳龙叫停,寻找替代方案。在桃园,市长郑文灿先一步把航空城相关帐册及资料移交“廉政署”调查,要查有无不当挪用经费、浮滥用人及不当利益。
对此,《联合报》在社论中指出,这些案件均涉及公共建设,市政府是计划的主要当事人,掌握有全部的资料。举例而言,柯文哲应逐案检视,就其中问题找出解决之道,或加重罚责,或从市政权责中找出制裁之道,使计划更臻完美,而不能只是凭着权威任意贬损他人。“最令人失望的是,朝野政治人物叫阵互斗,从来不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而是竞以‘相互否决’为手段。”
《中国时报》社论表示,新任县市长不能为了赢得揭发弊案的美誉,而把所有前任市长的建设,都先戴上图利的帽子,先罩上贪污的疑云,这对前任者不公平,更将进一步撕裂社会,让社会演变成财团对庶民、执政对在野,乃至于族群对族群的激化对立。
《经济日报》也在社论中指出,凡有弊案,就应追查,这是社会落实公平正义、矫正市场秩序的重要一环。不过,当政治人物宣称的“弊案”或是“图利特定人”,并非基于根本事实,而是凭感觉或是语焉不详指其社会观感不佳,尤有劣者是刻意政治操弄来打击前朝、为自己树威,都要小心留下深不可测的后遗症。
《中央日报》认为,选民当初投票给柯文哲、林佳龙及郑文灿,无非是希望他们能实践其政见,为地方带来新的建设事项,而不是将选举一延再延,展开第二阶段的政治攻防。
台湾环保服务业者陈文卿发文表示,新的县市长上任后,绝不能戴上有色眼镜,先入为主地认为之前所推动的东西一定有问题。柯政府即使另组成新的专案小组,也应该听听之前规划的想法,不宜一股脑就全盘否定。(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