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4|回复: 0

董桥写字 “像宋词,有韵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6 09: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桥写字 “像宋词,有韵致”

董桥写字 “像宋词,有韵致”


董桥曾在《白谦慎带来了〈桃花鱼〉》一文中,如此记下跟白谦慎初次见面的印象:“幸亏这位英年学者是个雅道中人……毕竟他是真行家,不是越洋留学满肚子汉堡包的时髦人。姓‘白’已然够脱俗了,名字带的又是传家的诗礼,那天众里寻他一点也不难:稍稍拉长了两分的宋体‘国’字脸,五官细致如江南老宅粉墙上的桂影,稳健的举止遮也遮不住十年寒窗孵出来的一缕腼腆。”

上世纪80年代,白谦慎赴美求学,后经张充和的大力推荐,转至耶鲁大学攻读艺术史,师从班宗华。作为学者,白谦慎致力于中国书法和文化史研究;作为书法家,其书法清雅俊逸。当深圳商报记者寄呈上为读者解析师友董桥书法的邀请函时,日前甫正式入职浙江大学的白谦慎仍于百忙之中拨冗接受访谈。在他眼中,董桥的字“像宋词,有韵致,有意境”。

《文化广场》:请您谈谈此次看董桥先生首次内地作品展的印象?

白谦慎:董桥先生是名作家,他的散文在中国内地拥有广大的读者。过去人们只是在他的文章中,读到他谈书论画,内地的读者能够一睹他的翰墨风采,何其幸运!古训云: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董先生的文和字恰恰都能体现这古训的精神。他这次在广州展出的作品尺幅不大,如小的书房联,小横幅,小条幅,一如的他的散文,篇幅不长,但清新隽永,字字洋溢着儒雅的书卷气。

《文化广场》:如果追源溯流,董桥的字在书法史上传承的是哪种传统哪种流派,综合哪家之长?受何影响?

白谦慎:董先生喜爱书法,又长期收藏近现代文人翰墨,在这方面可谓浸染很深。他不似一些书法家那样,刻意去学哪一家,但是从他的用笔和结字来看,还是可以看到几个主要的源头。我们知道,宋词对董先生的散文影响很大,他也喜欢抄录宋词。北宋“尚意”的书风似乎对他也有影响,亦即:不汲汲于点画结构的精准严整,在自由挥洒中展现作者的胸怀和学养。董先生一些字常常有些长的笔画,这些长笔画在运行中有颤动,这使我想起了北宋的大书法家、大词人黄庭坚的书法。董先生书法的另两个渊源是晚清的何绍基和民国的台静农。何绍基的书法受颜真卿的影响大,点画的粗细对比幅度大,用笔多外拓,竖画的弧线呈外圆状。有了何绍基的这些特点,就在北宋的潇洒之外,加上了典雅端庄的气象。台静农先生在港台的影响很大,董先生欣赏台先生的文章和书法。若干年前,张充和老师收藏的几件台静农的书画精品转让给了董先生,董先生非常喜欢,还曾撰文予以介绍。台先生的字脱胎于晚明书家倪元璐的书法,气息高古。董先生用笔结字一些偏重欹侧的方面就受到台先生的影响。指出这三家,也只是举起大略而已,董先生学书,更多的是通过观摩和鉴赏的途径,他见得多,潜移默化都是有的。

《文化广场》:董先生曾在《白谦慎带来了〈桃花鱼〉》一文中,记叙了你们初次交往的经过。平时您跟董先生经常探讨书法吗?

白谦慎:由于大洋之隔,我和董先生只见过一面。2005年暑假,我到亚洲参加学术活动,张充和老师知道我要途径香港,就让我带一本她的诗集《桃花鱼》给董先生。那次见面我们聊天时也涉及书法,但并不多。去年我到香港城市大学演讲,想去拜访董先生,正好那时他有事,就没能见面。平时和董先生更多的是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联系。董先生虽然不研究艺术史,但是一直关心这方面的研究,他读了我写的关于八大山人书法的文章和关于我的老师章汝奭先生小楷的文章,就会通过电子邮件,发表一些他的看法,我也会谈谈自己的看法。大约在2008年到2010年,张充和老师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让我帮她转让自己的一些收藏。胡适、沈尹默、台静农、沈从文和张老师本人的一些书法精品转到了董先生手中。我和董先生联系时,都会围绕这些作品来发表看法。所以,董先生和我在书法方面的交流基本上是围绕着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可以触摸的作品进行的,是一种品鉴式的交流。

《文化广场》:董桥说:“文人字迷人处从来是名气不是书法”,又称“字是要养的,要天天往笔下的字灌输养分,爱心呵护,字才会写得好。我是这样养字的。老了还要靠字养我”。您如何理解董桥这些话?又如何理解其作品里所反映出来的性情和追求?

白谦慎:我想董先生大概是指文人字的气息,气息才需要养。我赞同董先生的看法。今天有很多写字的人,技法上无懈可击,但就是不耐看。为什么?气息不高。我曾在一个采访中说过,书法是很娇气的艺术,你不好好地对它,不要说想进步,就是维持原有水平也很难。古人认为,读书做人是养气的第一要义。如今世风日下,很多人也不信这个了。但是,看看我们今天的书坛,真是俗书遍野啊!

《文化广场》:在您看来,您是将董桥看成“喜写字的文人”,抑或“书法家”?

白谦慎:当然是“喜写字的文人”了。

《文化广场》:自况“文化遗民”的董桥常慨叹“写毛笔字的人少了,爱惜书法的人也少了”,这令我想起最近仙逝的张充和先生的书法同样堪称一绝。您认为像董桥这样的文人字是否越来越稀少了?后人是否愈难传承他们的写字精神?

白谦慎:写字的人其实还有不少,但是喜欢写字的读书人已经很少了。文人文化在张先生、董先生的身上还有体现,但是,这样的人很少了。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一些很有才华的年轻人,能够在书法技法上一下子冲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很快地就退步了。心静不下来,怎么能走得远呢?读书不是万能的,但是,真正读进去的人,心是比较安静的。我在此为董先生上面的话做点小小的补充:从技法上爱惜书法的人还有不少,从气息上懂得它的人真的少了。能自觉地去养字的人,就更少了。这正是董先生的字的可贵之处。

《文化广场》:能请您为董桥书法做一个简单概述吗?您对他往后的书法有怎样的期待?

白谦慎:董先生的字像宋词,有韵致,有意境。希望写字能使他健康长寿,写出更多的字来供他的读者们观赏。


来源深圳商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8 04: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