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4|回复: 0

格力拟130亿购银隆 白电巨头纷纷谋求转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8 19: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格力拟130亿购银隆 白电巨头纷纷谋求转型

格力拟130亿购银隆 白电巨头纷纷谋求转型


  停牌近半年后,格力电器终于在昨晚发布公告,披露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股票增发、员工持股等信息。分析认为,格力通过收购银隆 ,能快速切入门槛较高的新能源领域,更希望以此转型成为“家庭能源管理系统供应商”。借着此次增发,格力电器第一第二大股东、战略投资者的股份占比将达到33%左右。有投资者认为,此举将能在资本市场上抵御“野蛮人”,而员工持股也将增强企业竞争力,可谓“一石多鸟”。

  格力电器昨晚公告披露,格力电器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交易价格130亿元。新增对价股份价格为15.57元/股,对应的增发股份超过8.34亿股。格力电器将继续停牌。

  有投资者觉得“不值”

  格力募集配套资金用于银隆的生产项目,配套资金总额上限100亿元,按照发行价格15.57元/股计算,增发上限超过6.42亿股。配套资金增发对象包括格力集团、员工持股计划和广东银通投资控股集团等合共8名“战略投资者”,锁定期三年。

  尽管收购价比市场预期的150亿元要低,但仍有投资者认为“不值”。“银隆未来三年的承诺利润仅为7亿元、10亿元和14亿元,130亿元的股票换回10来亿元的利润,不太值得。”关注格力10多年的投资者徐先生认为,收购对价太高,以及配套增发太多,会大幅摊薄现有股东的股权。另一方面,珠海银隆的核心技术并非不可代替,他认为银隆没有要高价的资本。

  国联证券研究所研究员钱健也认为,130亿元的作价“蛮高”的,因为按公开披露信息,珠海银隆去年底资产规模约100亿元,净利润也比较低,按去年底业绩计算的市盈率也不低。但以承诺业绩为依据,则作价估值低于20倍,低于同板块估值,所以估值高低关键看能否实现承诺业绩。

  格力要做“能源管理系统”

  5月,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就透露,对珠海银隆的收购是很具意义的,未来公司目标是要建成以家庭为中心的能源管理系统。来自珠海银隆公司官网资料显示,该公司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是其两大产业。据工信部2016年6月纯电动客车产量显示,珠海银隆以734辆的单月产量排名第三。

  长江证券首席分析师徐春发布的专题研报则认为,与竞争对手的平台型布局有所不同,格力对自己的定位主要为家庭(工商业)能源管家,未来致力于向家庭及工商业客户提供针对能源管理的系统解决方案。这一定位更契合格力的务实特征,也与其现有空调业务更为匹配。珠海银隆在产能方面布局较为完备,从上游电池材料到中游电池,再到下游整车以及储能系统均已实现批量化生产。

  报告认为此次收购对于格力长期发展意义重大,有助于公司快速进入新能源领域并打开成长新空间。另一方面,银隆也有望借助格力的资源优势快速在新能源行业做大做强。

  有机构人士认为,格力还能借着此次收购机会引入战略投资者,抵御“野蛮人”。根据格力的2016年半年报,总股份约60.15亿股,加上此次增发的股份将达到74.91亿股,增发后,格力的第一、二大股东、战略投资者股份占比将达到约33%,若加上原银隆股东的股份,“一致行动人”的股份占比将达到45%左右。钱健则认为,格力所在的制造业对核心团队的依赖很高,不太可能成为“野蛮人”的对象。

  机构:复牌补涨需求强烈

  “格力收购银隆进入新能源领域比做手机更靠谱。”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认为,新能源是未来发展方向,日本家电行业转型也在新能源上发力。加上新能源行业竞争还不充分,格力通过收购进入这个领域是明智的。

  更重要的是,进入新能源能够让格力的定位更加清晰。洪仕斌认为,不论是光伏空调、太阳能发电还是新能源,都是把原来以空调为核心的定位做延伸。不过洪仕斌认为,格力要注意收购后的企业文化融合。

  长江证券认为格力复牌后补涨需求极为强烈。截至8月5日,格力停牌期间家电蓝筹股美的、小天鹅A及海尔涨幅分别为57.77%、53.90%及28.19%。中金公司也认为,公司价值被明显低估,看好基本面反转以及估值提升。

  行业扫描

  白电巨头纷纷谋求转型

  在国内家电市场环境变差,家电特别是空调库存高的背景下,家电巨头都在近年谋求转型。特别是在去年,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和海尔集团上市公司营收齐齐下滑之后,三大巨头都纷纷出手巨额收购,加快国际化和多元化的转型步伐。

  不过同是收购,三大巨头的路径也不尽相同。海尔倾向成为“互联网”企业,依托互联网,驱动企业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型为与用户融合共创的平台,收购GE家电将有助海尔拥有优秀的员工和庞大的用户资源。而美的“入手”机器人制造,实行智慧家居和智能制造的“双智战略”。格力则强调“专注”、掌握核心技术,此次收购银隆也为了向新能源行业及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产业拓宽,实现产业的相关多元化。

  来源:广州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8 2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