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8|回复: 0

中美有太多理由选择发展建设性的双边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0 22: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20714a7b061344a3.png

  “中美两国必须相信,即使在以特朗普为领导的新一届政府‘美国优先主义’原则下,中美关系依然会延续过去近40年的互惠、共赢、共生,且合作将继续深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日前发布的《特朗普时代的机遇、挑战与中国应对》报告称,特朗普总统强调“美国优先”和“务实主义”来振兴美国经济和提高就业,然而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对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和重新谈判WTO未必是符合美国利益最大化的选项。事实上,中美两国经贸、人文交往非常紧密,任何一方都难以毫不自损地切断这层联系。在特朗普就任之后,中美之间可以化挑战为更多合作机遇。

  美国企业需要为中国经济的未来波动做足准备,这点至关重要。同时,中美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关系,且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长期宏观经济驱动力和回报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长远来看,维护良好关系有利于两国既得利益的发展。简而言之,中美贸易和投资将继续进行,但需用专业知识应对新环境。

  企业应当积极地与深谙中美市场的专家、顾问紧密合作,在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中国经济预期中寻求机遇,包括如何在中国高品质经济增长的环境下提升竞争力,充分利用中国政府可能推行的新举措,如进一步向美国的产品、服务和投资开放市场。

  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到全球的1/3,人口的1/4,贸易总量的1/5。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活动构成了全球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

  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同时中国是美国除加拿大和墨西哥外(NAFTA)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之际,中国能够超越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进一步反映经贸是中美两国共同利益交集最多的领域。

t017bf3c2a84e9c76a9.jpg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何宁认为,贸易的持续增长反映的是两国在经贸上的互利需求,不是中国一方做得好,也不是美国一方做得好,而是双方按照自己的意愿互动的结果。总体形势不会因为两国领导人的变更而发生大的变化,因为大选并没有改变世界经贸总体的格局。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1月份发布的《中国执行世贸组织承诺2016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来取得成效。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出口2015年达1160亿美元,自中国入世以来增长了505%,中国也由此成为美国在北美之外最大的货物出口目的地;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达480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802%。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5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比两国建交之初的不足25亿美元增长了200多倍。双边贸易给两国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带来了巨大利益。

  “很难想象,如果美国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哪个国家可以填补1500多亿美元的出口贸易损失。”CCG报告称,事实上,随着中国继续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中美贸易给美国蓝领带来的竞争压力将减小,中国对美国服务进口和高端制造品的需求将增加,中美贸易将更有益于美国的就业与经济发展。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并不像特朗普所说的会导致美国工作机会的流失,把美国就业问题简单归咎国际贸易有失偏颇。CCG高级研究员何伟文表示,2008年以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减少的年份是2009年,依照上述推断,制造业就业当年应该相应增加,而实际却出现了制造业就业减少的情况。而且,美国制造业就业在1970年~1976年即已减少64.5万人,但美国贸易逆差总体上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

  CCG报告认为,导致美国就业减少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物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和3D打印等概念式新科技正越来越多地进入日常和商业应用,许多工作环节被自动化所取代。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制造业提供的工作岗位自1996年到2006年减少了300多万,下降18%,该期间美国制造业的产出却上升了15%。

  “不论美国是从中国进口还是出口,都为美国创造了就业岗位。”CCG报告称。美国商会2013年赞助的一项研究估计,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支持了美国270万份工作。另据美国国际贸易署统计,2015年美国对中国的货物与服务出口达1650亿美元,是2005年的3倍,在2015年支持了91万个就业岗位。

  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美国企业需要真正理解中国经济增长不断变化的实质原因。从2005年到201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长率为10.1%,而2016年这一数字下降至6.7%。2017年形势看起来更不容乐观,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倚赖投资,但不断上升的债务风险和必要的加息将不可避免地抑制投资上涨,而其它促进GDP增长的因素也将在2017年放慢脚步。2016年,中国的家庭债务涨幅创下历史新高,预示家庭消费增长将面临新的挑战。此外,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贸易顺差国,但伴随逐渐放缓的全球进口增长趋势,中国的净出口地位也将受到威胁。综合这些因素,2017年的经济增长很可能低于过去水平。

  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些挑战,并正朝着一种完全不同的经济管理方式前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告诉经济政策制定者,不要为了达成增长目标而过度冒险。在就业率坚挺的前提下,中国的领导层们似乎已经准备好接受低增长的可能。这是一项重要的进展。随着政策导向从关注GDP增长速度转变至更高品质的持续性增长,中国将呈现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经济环境。这对于部分企业来说是种痛苦的转变,特别是资本约束较弱,在低回报项目上过度杠杆化的企业。但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将从中迎来新的机遇。美国及其它跨国企业也将受惠于新的经济环境,共享商机,重拾全球化信心。

  近期,世界各地的选举和公投结果显示,各国政府对于自由贸易和全球一体化的支持正在下降,美国也不例外,新政府已将重新平衡中美贸易列为首要工作。美国企业应做足准备,合理审慎地应对更多可能发生的中美贸易波动。同时,随着新政府对华贸易条例的调整,美国企业在这场贸易战中遭受大量损失的可能性日益清晰。此外,无论是提高关税或贸易壁垒,都无法有效缓解美国整体贸易逆差,或将低端制造业工作机会带回美国。

t01273c3dee9ba797ef.jpg

  我希望美国政府对于这点可以有所认识,并利用贸易谈判筹码促使中国为美国企业打开更多市场。新政府中一些人表示希望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谈判,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例如,促使中国放宽对服务业(如电影配额和金融服务)丶农产品或高端制造业产品等的进口限制,将令美国企业受益非浅,实现互惠互利。尽管中美贸易摩擦在2017年有加剧的趋势,但适当的谈判可为双方带来更多实际利益。

  基于中国与其它国家的政治变化,2017年跨境投资方向也将有所不同。

  2016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总额再攀新高,达4百56亿美元,是2015年投资总额的三倍。从经济基础面来看,2017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趋势将保持不变。首先,随着中国经济放缓,企业纷纷开始多样化其海外收益来源,尤其是在与欧洲及其它发达经济体相比发展前景较好的美国市场。其次,为提高竞争力,中国企业在提升技术丶建立品牌和扩大本地消费群方面所面临的压力仍然不容小觑。再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据预测仍有上升空间,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增加在美资产。这些因素将不受美国贸易政策的影响。如若贸易壁垒大幅抬头,我们也许会看到中国企业将在美国市场进行本地扩张丶中国制造商将在美国寻求供应商,从而带动中国企业在美绿地项目(greenfield project)的繁荣发展。

  但2017年中国企业在美投资也将面临更多限制。国际收支平衡(Balance of Payments, 简称BOP)的压力迫使中国政府于近期收紧境外投资审批程序以减少资本外流,及确保境外投资项目的合法性。另外,美国进一步加息的预期让国际收支平衡的压力在近期内不会平息,因此,中国在境外投资上不断加剧的监管压力将在短期内对中国在美投资造成风险。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需要提高自身水平,尽管投资量减少,但通过审批的投资项目品质将提升,成功率更高。中国对外投资额能否与往年持平,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如何处理当前的国际收支状况,而这点与中美货币政策前景紧密相关。

  美国政治仍充满不确定性。美国政府近期表示将对中国在半导体和其它高科技资产投资方面采取更强硬的态度,而新政府可能将维持或加强对中国资本的审查。国会拟立法进一步加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简称CFIUS)对投资项目的管控。同时,中国长期存在的市场准入壁垒也是造成中美投资差额日益扩大和投资流向其它方向的部分原因。

  有迹象表明,中国将在短期内解决市场准入问题。外商投资数量的骤降促使中国政府出台新政,对外国资本开放更多投资领域和项目。2016年10月,中国已全面进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还宣布,中国在2017年将加大行动力度,保障外资享有准入前国民待遇,营造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市场,进一步开放高端制造业及服务领域。一旦这些计划实施,那么2017年在中国的美国企业将获得更多新机遇。

  尽管大量的市场噪音及不确定性让我们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但以下几个方面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企业应对于中美关系的波动做好准备。热烈的美国总统竞选言论以及中国正在经历的经济转型都预示着一场破旧立新的转变。第二,尽管中美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在短期内可能遭受干扰和波动,但长期来看,中国对美投资仍将持续,长期宏观经济驱动因素和收益并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维持良好的中美关系有利于两国可观的既得利益。最后,摆动不定的中美关系也可能创造更多机遇,明智的企业应与深谙两地市场、政治环境的专家合作,发掘商机,斩获先机。

  最近中国企业界的关键人物先后于特朗普正式就职前见面,涉及到的合作项目进一步表明中美经贸合作是两国关键利益所在。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1月9日与特朗普会见时表示,阿里巴巴将在未来5年为美国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通过其平台帮助美国中西部的小型企业及农户把农产品和美国服务销售到中国和亚洲。随后阿里巴巴通过推特发文称将帮助美国向中国的3亿富裕人群出口商品。特朗普也表示将与马云一起在美国做大事。马云侧重支持美国中西部的小企业的举措,正好契合特朗普希望增加美国就业的目标。

  特朗普本人及其政治伙伴对中国商界认识友好、热情的态度,与其中国政策的咄咄逼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事实上,这早有先例。自1997年起,每年国会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进行投票前,都有一支规模庞大的力量为中国“摇旗呐喊”,帮助中国成功获得最惠国待遇,直到2000年获得永久贸易贸易地位。这支队伍由数百家美国跨国公司组成,包括三大汽车公司、嘉吉(食品)、通用电气、卡特彼勒,为首的波音公司甚至调动了近20万名员工参与其中。有报告估算,美国企业为中国最惠国待遇的游说、政治捐款和广告花费超过1.1亿美元。

  CCG报告认为,中美两国的跨国企业在特朗普任内还将发挥“稳定器”的作用,帮助中美关系化解矛盾,促进互惠合作。

  在竞选总统过程中,特朗普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其未来施政框架主要内容之一,预计规模达5000亿~1万亿美元。CCG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国,特朗普政府任内,基础设施合作有望成为中美合作一大亮点。

  当前,美国许多公共设施严重老化,在运铁路里程不断缩短。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基础设施评级仅为“D+”,ASCE估测将美国基础设施改善至良(B)的花费为3.6万亿美元,较现有计划资金有45%的缺口。其中,仅“公路、桥梁交通设施”一项就有8500亿美元待提供资金,“学校”一项则还需额外的2700亿美元。美国公共资本包括来自联邦政府和州及当地政府的投资,但其中主要部分(93%)来自州政府和当地政府,近些年州政府与本地政府的基础设施开支已降至GDP的2%左右,仅为20世纪60年代后期峰值的2/3。

t01a6792c279df83373.jpg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多层次的优势: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的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中国形成了一批具有雄厚设计、施工、管理能力的企业。2015年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显示,共有65家内地企业入围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集团包揽了世界前四大工程承包商。

  其次,中国拥有3万亿美元上下的外汇储备,并在近些年越来越多地用于境外基础设施投资。2014年,中国为新设立的“丝路基金”提供了4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中国认缴500亿美元牵头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促进亚洲区域的互联互通;2015年,中国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为东南亚的基础设施建设设立100亿美元的专用基金。

  此外,中国还有非常强大的建筑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和产量巨大的钢铁、水泥等建材行业。事实上,中国企业希望进入美国基础设施市场为时已久。

  1990年至2015年,中国对美在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行业的直接投资为1.79亿美元。中国远洋海运和中海集运最早进入美国市场,中国建筑总公司等也通过并购等方式扩大了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虽然受未能获得港口设施等资产的所有权以及受美方事关国家安全的政治顾虑等影响,在此领域中国对美投资仅占同期总投资额的0.3%,但中国通过数以百计的基础设施项目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为与美国未来的合作积累了实力。如201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等几家铁路企业成立了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准备参与美国加州高铁的竞标。

  CCG报告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将为中美两国带来很好的合作机遇,一方面为美国带来就业并改善基础发展问题,另一方面为中国的外汇投资和建筑、建材、工程装备带来新的增长点。

t01d4d88cff14449645.jpg

  每天有2万多人跨越太平洋,旅游、留学、移民和华商等构成了中美之间全球规模最大的人文交流,形成了很大的集成效应。CCG报告称,人文交流为中美关系发展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增加了稳定和成功的可能性。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国和第一大境外旅游消费国。据美国官方数据,2013年共有180万中国公民前往美国,大部分为赴美旅游和留学,为美国经济作出了211亿美元的贡献,同时为其增加了10.9万个工作岗位。其中,中国游客在美总消费达98亿美元,占美对华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近30%。

  2014年美国实行为商务和旅游活动的中国公民颁发有效期最长为10年的多次入境签证,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人赴美旅游。2015年中美双向旅游规模再创新高,超过450万人次。CCG报告指出,中美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合作,尤其是在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和州的二三线城市,对于特朗普所关切的提升就业有非常有效的推动作用。

  随着教育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大,中国已连续七年成为美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连续四年成为美国高中留学生第一大来源国。对于中美两国而言,把优秀的留学生留下来是解决人才短缺的便捷途径,尤其是高科技人才。

  在移民方面,美国也是中国海外移民的首选目的国。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站数据,2013年美国共颁发绿卡990553张,中国在获得美国绿卡的移民来源国中(不含港澳台)排第二位(7.2%),即当年约有7万多人移民到美国。2000年至2014年,约有97.9万中国大陆公民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美国发放给中国公民的投资移民签证,为人才与资金的跨国流动提供了一条顺畅的渠道。

  与迅猛增长的投资移民相伴生的是在美华商的增加。与全球6000万华侨华人一样,共同的血脉、文化、语言和情怀让美国华商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络。不同的是,美国华商更具有高科技和创新的优势,其中不少是以硅谷为开创地的华商企业,这些优势也可以转化为中美在理念创新和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合作。CCG注意到,当前适逢特朗普推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华商企业在美国影响力的提升,美国华商在中美双边投资和合作方面纽带作用的发挥迎来了历史机遇。

  美国是一个由50个州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州政府拥有包括公司法、州税、财产法规等许多经济政策的立法权。美国多个州政府由于选民对华经济利益紧密,常常是中国的“天然盟友”,如中国是艾奥瓦州、俄克拉荷马州、北卡罗来纳州、伊利诺伊州、堪萨斯州等地最主要农产品出口目的地。

  相对于联邦政府,关注对华经济往来的州政府更容易成为中美关系的“天然盟友”,来自于传统农业州的参议员也更倾向于支持中国。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大卫·蓝普顿表示,州政府更关注经济问题,在投资审查等问题上,州政府、地方政府、国会中来自各友好州的议员都存在许多潜在的“亲华派”。

  CCG特邀高级研究院霍建国也认为,美国在指责中国“不公平竞争”时应该看到中国对美国的经济有支撑作用。联邦政府不够积极的话,美国不少州政府仍会很积极地拉拢企业一起来投资。

  中美省州长论坛自2011年以来已举行三次。第三次中美省州长论坛于2015年9月举行,时任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等六位中国省级地方首脑与华盛顿州州长周杰伦、加州州长杰里·布朗等美国五位州长在西雅图进行了有关清洁能源的讨论。论坛为中美省州领导探讨投资、能源与环境、人文交流、旅游、教育、文化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提供一个务实合作的平台。类似的机制可为中美双边关系建立更稳固的联络渠道。

  2015年12月12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1)上,195个国家和地区一致通过了《巴黎协定》。2014年11月《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是《巴黎协定》得以成功的转折点。《声明》不但首次宣布了两国的2020年后气候变化行动目标,还体现了世界第一、二大经济体以及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上的多项新共识:两国首次将气候变化视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首次将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减小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分歧,在政治层面达成了共识。

  CCG认为,《巴黎协定》说明中美两国有合作意愿,将共同打造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尽管“美国优先”可能意味着美国将越来越少地为“搭顺风车”的行为买单,但是中国对参与全球治理意愿的提升,以及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提升,为中美共担全球事务的责任和代价提供了可能。中美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援助、维和行动等领域有良好合作基础,可作为探索未来合作的平台。中国应积极鼓励美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同参与亚洲地区的互联互通。

  根据国际商报、 参考消息网(北京)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1 18: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