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8|回复: 0

日产等大公司纷纷出事 日本制造面临信任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3 19: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田“杀人气囊”涉及故障气囊安全发生器数以亿计,三菱持续25年燃效作弊,日本钢企十年造假,日产新车竟由无资质员工检测……

  日本企业的一系列不当做法,正破坏着消费者对它们的信任。

  本月初,日本国土交通省发现,日产旗下六家工厂中五家违反日本《道路运输车辆法》,任由无认证资格的质检员工进行新车落线检测。

  紧接着,这家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同日发布召回通知,将在本土市场召回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制造的“NOTE”和“赛瑞纳”等38款车型,约合116万辆汽车。这批召回车还包含向五十铃汽车、铃木、马自达和三菱汽车进行贴牌生产供货的车辆。

  日产将于10月下旬开始向车主发送相关邮件,经销商召回后将对制动器等部件的安全性进行检查。NOTE车型召回数量最多,约为35万辆,其次为23万辆的赛瑞纳和17万辆的X-TRAIL。

  虽然日产称安全性没有问题,但是日本国土交通省大臣石井启一(KeiichiIshii)认为,“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它将引发用户的焦虑情绪,动摇认证系统的根本。”

  据《日经新闻》消息,日产汽车新任CEO西川广人(HirotoSaikawa)10月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道歉。且他强调公司以客户安全为己任,“为召回检测准备了250亿日元(约合2.215亿美元)的资金。”

  这是两年内日本车企的第二起不当行为,第一起是去年4月震惊一时的燃效门。彼时三菱承认因内部设定的目标太具挑战性,加重了员工的压力,被迫采用不符合日本标准的测试,夸大了旗下车型的燃油经济性。燃效门曝光后,三菱股价骤降,且面临停售、赔偿和罚款,损失惨重,最终被日产收购34%的股权。

  当时日产告发三菱燃效门,最后以“救星”身份出现,可从今年10月份的事件来看,日产似乎并未从三菱燃效门中吸取教训。

  而日产一向被视为汽车行业损害管控的佼佼者,它的管控能力曾于2010年得到美国交通部部长RayLaHood的认可。在听取时任CEO和现任董事长卡洛斯·戈恩对日产在日本的质量保证体系的介绍后,LaHood赞许日产是召回决策制定者的模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年丰田曾因“踏板门”召回不力被他严厉抨击对安全隐患“不管不顾”。

  然而,如今日产新车检测不符合国家要求使之淹没在客户和经销商的投诉之中,令人不得不怀疑其车辆的安全性,即使日产坚称“毫无问题”。

  当日产CEO鞠躬道歉,召回车辆重新质检之时,日本另一家大型企业也面临着信任危机。汽车不可避免地涉嫌其中,成为关注的焦点。

  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承认违反合同篡改了质量数据,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底期间伪造了强度和尺寸等质检数据。涉及其中的产品包括铝制零部件1.93万吨、铜制品2200吨、铝锻件1.94万件,约占铝和铜业务年销售额的4%。

  而且,过去10年中,部分数据也遭到篡改。经调查发现,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数十人参与其中,这说明神户制钢所造假案是一起长期的、集体性的行为。

  神户制钢所副社长梅原尚人8日在东京召开记者会,致歉称“出于完成出货目标的压力,篡改数据,对此深表歉意,正在反省”。他解释称,“截至目前,尚未发现不合格零部件存在安全性问题”。

  据《日经新闻》报道,神户制钢称铝制品的客户涉及约200家企业,以汽车厂商等运输相关企业为主供货商,汽车行业中,丰田、马自达等确认旗下多款车型使用了不合格零部件,已在着手调查是否存在影响。例如丰田部分车型采用上述铝材作为引擎盖的制造材料。若存在问题,这些车企未来将不得不发布召回通知。

  日产疏忽质检要求,神户制钢篡改数据,以次充好,为它们的做法买单的都是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和认可。

  一直以来,“日本制造”在国人眼中所象征的意义就是高品质。“工匠精神”也成为诸多企业宣传时着重强调的特点。但日产和神户制钢的做法,或者再往前追溯,三菱燃效门和高田“杀人气囊”,都对产品质量、安全性有所疏忽,更甚者隐瞒数十年,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丧生。

  尤其在汽车行业,一辆汽车由三万个零部件组成,制造、调校过程中较易出现各种问题,暗藏安全隐患。这更需要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对产品质量的重视。但是接二连三的造假、召回问题,不得不使我们重新审视“日本制造”。

  2010年丰田发生踏板门时,日本媒体不禁担心,这件事将毁了“日本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因而它们愤怒地指责丰田处理危机不力,给日本制造蒙上浓浓的阴影。

  “日本制造”一贯在国际上以质量取胜,但不断涌现的质量信任危机则使其“品质神话”站上一个十字路口。当日本汽车制造商将高品质、匠心、安全打造成为卖点和优势所在之时,一旦出现质量危机,所受到的打击后果不堪设想。而现在,高田、三菱、神户钢铁、日产正在动摇消费者对它们的信任。

  推及自身,当前中国自主品牌正在做大做强,梦想走向欧洲,迈入美国,当从日本企业的信任危机中有所思考。

  最新一期的《欧洲汽车新闻》中刊出一篇题为EyeonEurope:GreatWall,Chery,otherChinesebrandspushtogainfootholdinkeymarket(聚焦欧洲:长城、奇瑞等中国品牌努力立足于全球主要市场)的文章。这篇文章对中国自主品牌进军欧洲市场将面临的挑战做出分析。

  其中它指出,汽车管理咨询公司DistricomGroup联合创始人PeterHage认为,“欧洲是一个高度竞争性市场,客户对汽车设计、质量和性能持有不同的期望,对于中国品牌而言,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和信任度是一项艰巨任务。”因此产品质量将在中国品牌入驻欧洲车市中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在法兰克福车展上,长城、奇瑞等均未发布旗下进军欧洲市场的车型售价,但对其在国内市场和俄罗斯市场的表现或许有些帮助。上海行业咨询公司汽车远见(automotiveforesight)的分析师张豫表示,在国内市场,WEY瞄准的是“入门级豪华市场”,其售价相当于跨国车企产品的三分之二,同时它将提供不少于后者的配置。由此可见,低价是中国新创立的豪华品牌与深耕中国市场已久的海外豪华车竞争的武器。在欧洲,中国品牌很可能还会采取这项战略。

  在俄罗斯,中国品牌在跨国车企调高价格之时反其道而行之,采取降价措施。它们靠着低价战略,争取从现代、起亚、拉达和日产手中抢夺市场。

  低价战略确实发挥了一些功效,但却会使消费者对质量产生疑问。因此中国品牌在积极扩张的道路上,应坚守安全性标准,在追求规模、成本控制和产品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有效管理制造质量,控制好扩张的脚步和力度。

  (此文首发于汽车公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2 03: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