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32|回复: 0

互利共赢共谋发展 “一带一路”上中缅经贸合作前景美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8 09: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蜚语 于 2018-12-8 09:38 编辑

缅甸总统府7日发布通告,宣布成立实施“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任主席。

据缅甸总统府发布的实施“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名单,委员会共有27名成员,除昂山素季任主席、第一副总统敏瑞任副主席外,其他成员均为政府部长或省邦首席部长等。

通告说,成立这一委员会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下共建中缅经济走廊的相关事务。委员会的职责包括指导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缅甸联邦政府与省邦政府各级之间的协调工作,以及相关政策等。

通告说,缅方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推动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随着中缅政治互信和双边关系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中缅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中国对缅甸投资步伐加快,两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中缅贸易额在1988年至2017年期间增长了约2.2倍。中国在2011年至2012年间占缅甸外资贸易额的28%,2016年至2017年这一占比增长至40%。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缅两国双边贸易总额1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缅甸向中国出口45.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中国向缅甸出口90亿美元,同比增长10%。截至2017年年末,中国对缅甸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达51亿美元。中国仍然是缅甸第一大贸易国,也是东盟的主要贸易伙伴。

据缅甸投资与公司管理局数据显示,至2018年2月28日,中国(包括港澳地区)在缅甸外商直接投资(FDI)中排名第一,投资344个项目共达248.5亿美元,占允许外商投资总额的40.14%。

1.jpg


互利共赢共谋发展

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拓宽和加深两国经贸合作,已经成为中缅两国政府和工商界的广泛共识。近两年来,中资企业加大了在通信、纺织服装、房地产、水泥、农业、电力、能源等产业的投资力度,金融和法律服务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推进公路、铁路、电网设施互联互通项目,以及皎漂经济特区项目和仰光新城开发项目等一批大型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缅甸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动力。

在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和中国企业商会近日共同举办的中缅企业家联谊晚会上,洪亮大使致辞表示,缅甸中国企业商会过去几年的发展成效显著,目前约有300家会员企业,成员中的大多数企业已经成为当地公司可靠的商业伙伴。商会已于去年在缅甸合法注册,既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也是一个服务平台,旨在调动两国政府和工商界的资源,更好地促进政府与商界之间的对话,建立强有力的公私合作关系,帮助企业更方便、更有效地分享商业机会,促进经贸发展。

缅甸工商联合会主席佐敏温在会上表示,中国不仅是我们的近邻,更是我们重要的贸易伙伴。当前,缅中双向贸易持续繁荣,缅甸工商联合会已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地方省市的几家工商业联合会签署了24份谅解备忘录。缅甸工商联合会愿意在贸易合作与投资方面向中方提供必要的协助。相信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够帮助东盟和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通过区域价值供应链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络,促进数字化经济转型发展。希望中国能够助力缅甸与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家一起,在未来几年实现“东盟数字经济”的东盟4.0产业。

经贸合作前景美好

佐敏温主席强调,2017年缅甸入境游客数据显示,中国游客约为18.4万人次,仅次于泰国游客的24.3万人次,位居第二。缅中旅游与贸易持续繁荣发展,得益于“中缅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倡议。“我们也希望中缅两国持久保持传统友谊与合作,通过商务旅游、文化休闲旅游,提高两国人民的互动与交流,加深彼此的友谊,共享和平与繁荣。”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缅经济走廊计划为缅甸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提供了历史性的时机。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经商处参赞谢国祥表示,在两国领导人共建“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的重要共识指引下,两国经贸合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和美好前景。中缅双方正在积极推动经济走廊建设,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特区以及其他众多领域,两国工商界的精英也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寻找合作空间。

患难见真情,事实证明,中国是缅甸真正的朋友。作为缅甸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中国正努力向缅甸胞波兄弟提供支持和援助,帮助缅甸更好地应对挑战。缅甸投资委员会秘书长吴昂奈乌近期在参加中缅商业合作座谈时强调,受若开邦事件影响,西方对缅甸的投资速度有所放缓,但来自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投资依旧强劲。中国政府倡议建设的“中缅经济走廊”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利于促进缅甸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社会福利,加深两国的友谊。

中国文化中心带动人文交流

去年11月19日,在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的见证下,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和缅甸宗教文化部部长杜拉吴昂哥共同为仰光中国文化中心揭牌。中国文化中心是中缅文化交流的平台,也是展示中国文化形象的窗口。经过半年多的筹备,近日该中心正式对缅甸公众开放。中国驻缅甸大使洪亮、文化参赞田善亭、仰光省议会议长吴丁貌吞和副议长吴林奈敏、缅甸宗教文化部历史与图书馆司司长吴昂敏、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王江红、缅中友好协会主席吴盛温昂、缅甸“一带一路”协会会长吴丁乌等中缅各界嘉宾共同出席了开幕式。

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首展,“美丽云南·云南画家作品展”汇集了云南省知名画家的30余幅作品,题材囊括人物、山水、花鸟,展现了云南的地域风貌、民族风情以及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让缅甸观众领略了当代云南艺术家创作的新面貌和新水平。参观者纷纷表示,中缅两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壮丽的山川风光,多元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古迹宝藏。画中的山水,代表了中缅两国山水相连;中缅跨境民族的写生,则很好地表达了中缅胞波情谊的源远流长和历久弥坚。

缅甸知名华人中国水墨画画家王根绍从艺术专业的角度解读画展作品时说:“展出的画作中,很多作品都融入了缅甸民族风貌的元素,但又采用了中国画的独特颜料和画法创作。之前的画展多以现场即兴创作为主,像这样以中国国画为主题的大规模画展在缅甸展出尚属首次。缅甸目前对中国国画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希望以后有更多类似的画展交流,借此进一步加深中缅两国的文化了解。”仰光省议会议长吴丁貌吞在参观画展时表示,希望以后能将中国画培训班开到仰光来,让缅甸的民众也能学习中国画的创作技艺。

据悉,中国文化中心今后会向公众提供中国语言、文化艺术、非文化遗产、武术、传统医学、烹饪美食等培训课程,通过展示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让缅甸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社会等各方面发展情况。此外,文化中心还将开放图书阅览与信息服务,并邀请中缅艺术家们在这里展示他们的才华与创作成果,会集两国知识界人士展开头脑风暴。中国文化中心的建立开启了两国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为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彼此了解提供契机,为巩固传统胞波情谊、加强中缅友好合作关系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11.jpg


搭建“一带一路”科普桥梁

近年来,中缅科技合作势头强劲,民间科技文化交流力度也在不断提升。最近,中国科学技术馆与缅甸教育部联合举办的“‘体验科学,启迪创新’展览——中国流动科技馆缅甸国际巡展”在缅甸内比都第六中学举行,并正式向缅甸公众开放。

此次在缅巡展是中国流动科普资源首次走出国门,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巡展遴选了60余件最受公众欢迎、展示效果好、互动性强的展品,涵盖了基础科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人体健康等多学科领域,融合了3D打印、智能机器人、裸眼3D电视等高新科技展项。同时,移动球幕影院还为缅甸公众展示航空航天、恐龙等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技主题影视内容。该展览在缅甸境内巡回展出,展览面积为800平方米,计划展出3年。

此次展览是中缅双方在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领域的首次合作与初步探索,是依托科普公共服务和科普资源共享促进中缅科技文化交流的一次重要尝试,“为缅甸的青少年学习科学打开一扇窗”。

缅甸执政党全国民主联盟名誉主席吴温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昂山素季高度重视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工作,非常支持中国流动科技馆在缅甸的展出。缅甸很荣幸能够成为中国流动科技馆走出国门的第一站,中方搭建的流动科技馆也是缅甸历史上第一家科技馆。“流动科技馆里的展品非常新奇巧妙,富含科学原理,不仅对青少年,对我本人也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参观完展区后,我感到十分震撼,非常感谢中国,希望以后这样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多”。

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表示,此次国际巡展项目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希望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从孩子抓起,通过展览、展品及教育活动的开展,让缅甸青少年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带动中缅两国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推动双方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共赢,为进一步加深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贡献。

据悉,2018年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将与缅甸、柬埔寨、老挝3国合作开展试点工作。试点期间,每个试点国家配置一套流动馆展览,以巡回展出的方式为当地公众提供科学教育服务。之后将逐步推广到其他有需求的邻邦国家,以充分发挥流动科普资源的独特优势,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中国科技文化发展成果。

根据 中新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7 23: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