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4|回复: 0

海外华媒就这样爱上安徽(侨界关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2 00: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2.png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在华菱星马汽车生产厂参观

  近日,中国安徽省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家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由中国侨联主办、安徽省侨联承办,为期一周的“海外华文媒体安徽行”采风活动,相继走进安徽省合肥市、马鞍山市、滁州市以及凤阳县小岗村。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海外华文媒体用镜头捕捉皖风徽韵,用文字记录安徽发展,用心灵感受中国脉动,向海外华侨华人和热爱中华文化的国际友人讲述一个又一个动人的中国故事。

  看安徽

  绿水青山带笑颜

  “安徽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美国亚省时报社社长甄凯婴第一次到安徽,参观安徽省名人馆,让她备受震撼。

  有巢氏、大禹、姜子牙、曹操、包拯、朱元璋、李鸿章、吴敬梓、陈独秀、邓稼先……走进安徽省名人馆,一进大厅,迎面墙上一个巨大浮雕便映入眼帘,数十位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代安徽籍名人代表的雕像镌刻其上,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而整个名人馆一共展出800多位安徽籍名人的故事和文献。

  安徽省名人馆是此次采风活动的第一站。随着采风活动的逐渐深入,一个诗意浪漫的文化安徽呈现在海外华文媒体的面前:在马鞍山,到当涂县大青山脚下,参观李白纪念馆,瞻仰“诗仙”李白归隐仙逝之地;在滁州,登琅琊山,探访千年醉翁亭,品味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山水之乐。

  安徽不止有一面,是人文胜地,更是创新高地。

  听说话会打字的智能鼠标、自带纠错评分的智能钢琴、让学生“身临其境”学英语的VR眼镜……走进位于合肥市的“中国声谷”,“黑科技”扎堆,令人目不暇接,众多“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的智能产品让人忍不住上手体验。

  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学岛”)的“合肥强磁场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外的墙上,依次排列的十余张科学家照片吸引了海外华文媒体一行的注意,其中几位是中国引进海外留学高层次人才。正是在这些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短短几年间,该中心从“一无所有”成长为“世界第二”,令世界惊叹。

  眼观绿水青山,耳听八面来风,海外华文媒体手中相机快门不停,口中啧啧称奇。

  “马鞍山变化惊人!”在西班牙侨网总编张自如的印象中,马鞍山曾是个烟囱林立的重工业城市,但是这次深入厂区参观令她大为惊诧:在马鞍山钢铁厂和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个个现代化的生产线正高效有序运转着,很多环节是实现了全自动化和机器人操作,污染早已烟消云散。

  “安徽发展令人刮目相看,我庆幸当年的选择。”德国欧洲新侨网社长吴志芬2002年第一次到安徽考察投资环境,因看中安徽的发展潜力,毅然决定在此投资兴业。如今,日益国际化的安徽让她更加看好发展前景。

  话改革

  四十年来风满路

  12月13日下午,冬阳明媚,晴空回暖。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广场上,人影熙攘,声语喧嚣,座无虚席,“亲情中华·欢聚小岗村”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演出盛大开演。

  与以往文艺演出不同的是,此次演出请来几位特殊嘉宾:小岗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事迹报告团成员赵家龙和9位当年按下“红手印”、开启“大包干”模式的老人。

  “在赵家龙的动情讲述中,沈浩书记敬业奉献、鞠躬尽瘁的精神让在场观众无不动容;在老人们的追忆往昔中,当年18位农户郑重‘托孤’、按下‘红手印’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推动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日本《关西华文时报》副总编辑蒙令华对小岗人敢为人先的精神钦佩不已。

  不少华文媒体困惑:为什么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会在安徽?

  加拿大一带一路通讯社执行总编辑王群认为,这并不奇怪,历史上,安徽素有崇尚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务实肯干、敢为人先是安徽宝贵的遗传基因,40年前,安徽人再次创造了历史。

  时间是最精准的丈量刻度。40年前,小岗人顶着风险、敢闯敢试,率先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的先驱;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星星之火,借得东风,早已化作燎原之势,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奇迹”,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

  美国《新世界时报》副总编辑王传明有感而发,创作小诗一首:“四十年来风满路,十八手印映红星。徽州大地锦色秀,目不暇接总是情。”

  40年里,无数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参加此次采风活动的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陆续走出国门,到海外发展的华侨华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此次采风活动媒体召集人、马来西亚《海内外》杂志社社长续炳义介绍说。

  做华媒

  联通中外架桥梁

  “名人馆里论古今” “多彩合肥在腾飞”“安徽合肥倾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马钢,最‘刚’的中国智造” “永远的红手印,沈浩和小岗村的故事!”……

  以上是此次海外华文媒体采风团所发部分报道的标题。采风团每到一地,关于此地的报道就在全球13个国家的华文媒体火速上线。文字、图片和视频,报纸、网站和社交平台,形式多样,载体多元,为讲好安徽故事,海外华文媒体采风团使出浑身解数。

  “怎样颠覆大家对安徽的刻板印象?怎样让马鞍山故事传遍世界?怎样改变外国人对中国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印象?华文媒体责无旁贷,任重道远。”王群表示,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以及新媒体技术发展,新时代,海外华文媒体迎来新机遇。

  新机遇引发新变革,新变革带来新发展。

  “虽然现在美国读报纸的人依然很多,但是华文媒体转型迫在眉睫。”美国世界名人网总编王福生介绍,除了网站日常运营,他们开始尝试使用住在国的社交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推送新闻。

  “过去,海外华文媒体报道以繁体中文为主,现在随着中国对外交往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多的华文媒体开始使用简体中文。” 阿联酋迪拜新闻网副总编辑杨志宏说。

  “华媒、华社、华校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是促进中国与住在国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华媒作用不可替代,华媒发展未来可期。”王群信心满满地说。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2月21日第06版 记者 贾平凡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9 13: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