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深交所与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巴交所)交易与监察系统升级项目签约仪式正式举行。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巴交所董事长苏莱曼·迈赫迪、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霍瑞戎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内容,深交所将以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交易和监察系统为基础,结合巴基斯坦资本市场发展实际,升级巴交所现有交易系统并建设市场监察系统。
据了解,新系统将显著提升巴交所安全运行能力、市场运行效率和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增强巴交所在区域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巴基斯坦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此次签约被市场普遍评价为是落实“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生动实践,是新兴市场间技术合作的突破,也是深交所技术系统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和全球顶尖系统供应商激烈角逐并取得胜利,开启我国证券技术系统走出国门先河。
一直以来,技术系统都是交易所的“生命线”,深交所技术团队有近千人,经过近三十年的自主研发,在交易、监察、信披、金融云等核心领域均有深厚的专业储备,核心技术指标全球领先,并保持着连续17年安全运行的世界记录,具备为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国际市场提供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更加经济、更加有效的技术系统的能力。
自2017年1月作为中方联合体核心成员战略入股巴交所以来,深交所一直积极推动巴交所技术能力提升,应邀参与巴交所技术系统升级国际招标,双方团队密切沟通、实地调研、反复论证,根据巴市场情况制定了技术发展规划和产品方案,最终获得巴交所及市场机构一致认可,从全球众多技术系统提供商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
当前,金融科技时代已经到来,必将深刻影响全球证券市场的业态模式、运行机制和监管逻辑。
深交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按照中国证监会部署要求,以技术带动市场合作,推动“一带一路”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市场互惠融合,为“一带一路”提供长期、稳定、可持续的金融创新服务。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部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中,贸易连接和供应链渠道是增进相关国家同中国经贸联系的显著因素,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等六大经济走廊,不仅密切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还进一步打通了中国与南亚、中亚和欧洲的贸易投资通道。中国与相关国家的“一带一路”合作也使得中国拓宽了从中亚、南亚获取工业原材料的渠道、促进了贸易市场的融合,同时通过产业转移推动相关国家产业升级和工业制造业发展。
数据显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基建项目市场投资潜力在4万亿美元到8万亿美元,任何单个国家都无法独自承担如此巨大规模的投资,中国资本的投入撬动了这一巨大市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经济带动效应显现,相关国家的市场潜力将会进一步释放,这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政府、外资银行、私人企业资本进入其中,在多样化资金来源的同时分散整体投资风险。
正如工银标准银行(伦敦)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严瑾所说,除了政府和企业的直接或间接投资,如果在条件成熟下顺势引导,相关国家的资本市场也可在“一带一路”项目融资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流动性支持。此外,专门定位于“一带一路”项目金融产品的开发,将为国际投资者持有“一带一路”项目资产提供新的动力,特别是风险对冲类衍生品的发行,可为“一带一路”项目投资者提供规避汇率、经济波动等各类风险的保值工具。未来,“绿色债券”市场也将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的关注。
中英之间的绿色金融合作就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在伦敦金融城参与下,全球27家企业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指导框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覆盖全球55%的碳排放量,伦敦金融城将继续支持“绿色债券”发行,帮助相关国家节能减排,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控制碳排放,助力“绿色丝绸之路”。
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将会更加开放,市场化程度也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一带一路”项目合作的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展,在传统交通、能源等基建领域外,电子商务、数字贸易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新增长点,在这些方面,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优势将会进一步显现。随着“一带一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企业层面的合作、私人的资本参与也将会越来越广泛,提升“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市场活跃度,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的开放度。
未来,中国将以“五通”为基础,继续推进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国金融业为“一带一路”融通商机,“一带一路”也为我国金融业开放和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我国不同类型的银行都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包括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等。我国于2014年成立的“丝路基金”亦为丝路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当前,为促进“五通”发展,仅依靠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远远不够,需要拓宽“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来源,充分调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发挥跨境合作的作用,在开发金融、产业金融、贸易金融、跨境金融和网络金融五大领域,打造立体化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合作、贸易投资、跨境结算、互联网金融等活动,从“面”到“链”再到“点”,创建全方位金融服务平台。
同时,为适应投资领域向多元化、差异化发展,要加快多样化金融工具创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领域,将进一步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电力、交通、石油石化、建筑建设等传统领域外,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等领域的投资规模也将持续增加。当前,我国对不同沿线国家的区域性投资也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根据商务部《2018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报告》,我国未来在传统投资领域如石油石化、电力工程建设的合作,仍然主要分布于中亚等资源丰富但缺少基础设施的地区,而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资源较为稀缺的国家,则会重点发展服务贸易。投资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趋势对金融工具产生了新的需求,应根据投资的行业领域、国别特征,适时开发适宜的金融衍生品,包括风险互换、掉期等产品,完善风险对冲机制。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从行业层面来看,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重点做好以下方面。一是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基础设施联通以及经贸合作,释放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潜力,实现经济合作中的互利共赢。二是寻求新的市场机遇,将我国的优势产业积极推广到沿线国家,使东道国逐步建立自己的制造业基础,走向快速发展的轨道。三是通过产能合作推动沿线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更多城市人口就业。这有助于其开启人口红利窗口,促进经济增长。四是注意吸收沿线国家优秀的研发管理经验和技术,推动国内产业升级。
结合当前形势,金融合作更要适应行业布局,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例如,在新兴优势产业,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发行债券等方式,将社会资本纳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项目中。以金融合作助推重点投资行业的红利转化为短期可见的投资收益,激发各方投资意愿,实现多双边的长久合作机制。
除持续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及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作用外,还要大力发展国际债券市场。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与经济发展特征,积极运用创投基金、产业基金、保险基金等工具,充分发挥直接融资渠道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作用,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合作。加强沿线国家中央银行和金融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主管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定期沟通区域内金融形势,避免出现以邻为壑的政策倾向。
加强跨境征信合作同样不容忽视。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区域征信体系、区域金融信息披露管理系统。加强征信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与“一带一路”国家征信管理部门在培育征信市场、征信机构监管、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和标准、防范信用风险、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沟通,及时交流各国的征信立法情况,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同时加强征信机构、评级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信用服务方式、信息安全保障、拓展信用服务领域等方面,鼓励“一带一路”国家的同类机构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建立区域征信体系。
根据 21世界经济报 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