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82|回复: 0

一带一路与双循环事关主场全球化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4 06: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9月24日,以“高水平开放 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广州正式拉开帷幕。
  
近年来,广州不断深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边交流和贸易往来。今年1至8月,广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1644.7亿元,增长11.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穗实际投资4.73亿美元,同比增长70.9%。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而“一带一路”建设正是通过打通国内外的商品、要素市场,为“双循环”构建坚实的发展平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一带一路”建设一脉相承、同频共振。
  
从2000多年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到今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将发挥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链接作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新的贡献。
  
广州万宝工业园一片火热,在工人的操控下,厂房里机械臂忙碌作业,生产线上一件件完成组装的冰箱有序排列,即将运送到欧洲市场。
  
面对疫情冲击,一手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捕捉海外新需求,一手优化产业链、修炼“智造”内功,万宝这家老牌家电企业冷柜出口量增长199%。
  
万宝逆势而上是经济企稳、展现韧劲的缩影。全市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三次产业全面实现正增长;1-7月外贸出口同比增长0.6%,今年首次实现正增长,“一带一路”市场发挥重要力量。
  
经济社会应对疫情的承压能力,以及快速修复、反弹能力,根植于先前布局培育的深厚产业链、供应链基础——广州拥有全国41个工业门类中的35个,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有年产值超百亿元行业共26个,其中,超千亿元行业4个。
  
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经济发展,广州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撑起一片天。今年上半年,新兴产业增加值2897.68亿元,占GDP比重为26.4%。其中,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分别增长2.9%和4.0%。
  
农业在革新。“极飞科技致力于提升全球农业生产效率。”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说,从在印尼进行病虫害防治到在越南助力疫情防控,极飞无人机已经“飞”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引发了新一轮的农业升级。
  
工业被赋能。德国“老牌”企业普茨迈斯特生产的混凝土机械,在链入树根互联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后进入数字时代,其工况数据被“激活”,通过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应用,可以预测预防故障与问题,提高效能。
  
数字经济未来可期。广州在全国率先发布的数字新基建政策,聚焦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充电基础设施等四大领域,开展23项重点任务和17条政策措施,剑指全国城市级数字新基建典范。
  
决胜未来,新的力量蓄势待发。
  
国家科技部日前发出公告,支持广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广州试验区从蓝图到落地,不断走向实处、走向深处。以“一区三城”为主阵地的创新平台催生新发展动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布局串联起产业“骨骼”,奋力撑起城市经济未来新格局。
  
广州港出海航道上,巨轮往来不断。
  
就在一个月前,这条川流不息的“黄金水道”由243米拓宽至385米,结束了珠江口至南沙港区巨轮单向通航的历史,实现了10万吨级与15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
  
城市的北边,白云机场停机坪上的飞机有序起落。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可支撑白云机场实现近期2030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远期2045年1.4亿人次需求。
  
大湾区城市之间轨道交通加快完善,诞生了越来越多的“广佛候鸟”“广深候鸟”。根据最新规划,未来广州中心区与佛山、东莞等邻近城市中心区将实现30分钟通达,广州与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白云国际机场航线覆盖全球230多个站点,是国家第三大航空枢纽。广州港航线通达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去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球第四。地铁里程数和客流量位列全国第三,是国内客运强度最高、增量最多的城市,且以每年80-100公里的里程增加……南来北往、通达四方的航空线、航运线和轨道线在广州交汇。
  
交通枢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命脉,也是城市经济活力的有力保证。
  
斯里兰卡的螃蟹、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樱桃、土耳其的无花果、巴基斯坦的岩盐……从广州出发“买卖全球”,今年1-8月,通过广州海关跨境电商平台进出口257.7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中国跨境电商综试区城市发展指数报告(2020)》显示,在全国10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城市中,广州位列先导城市首位。
  
城市发展格局因枢纽而优化,实现从流到留、从通道到平台的转变。
  
在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已逐渐形成航空维修与客改货、航空物流、跨境电商、航空总部、通用航空、飞机租赁等六大产业集聚。在2020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活动上,总投资超10亿美元的瑞士AMAC宇航集团中国总部及华南飞机生产维修基地项目成为了示范区内的“新成员”。
  
“城市的机场,正升华为机场的城市。”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全球空港经济之父”约翰·卡萨达如是研判。
  
推进白云机场三期建设,加快推进南沙港四期、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二期、5个国铁、7个城际轨道、12个地铁、6个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力争在全国经济融入全球体系中发挥更大影响力。
  
枢纽能级更高,承载能力更强。从人流物流资金流到信息流、从有形流动到无形链接,让超级枢纽带来的资源要素沉淀下来,广州真正实现从“城的枢纽”到“枢纽城市”跃进。
  
机 遇 之 城
  
一个月前,在2020年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签约项目共266个,协议总投资额超过6000亿元,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企业共享广州发展新机遇。
  
“广州热度”还在持续。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20》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位列前4名,广州在多个维度上排名靠前,其中“智力资本与创新”位列第一。
  
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部合伙人金军表示,无论是体量规模或者发展质量上,北上广深已经是中国名副其实的“超一线”城市,“这四个城市是能与世界级城市比肩的,也是城市集聚效应的典型体现。”
  
第5年上榜机遇之城,广州机遇何来?
  
创业者为广州而来。“20多年前,我拉着一个拉杆箱从宁波南下,在广州创业,广州开放包容给了我发展的机会。”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在2018年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讲述了这段创业故事。
  
从创业起步,到拥有全球唯一一家母公司及子业务在纽交所、纳斯达克、港交所同时挂牌的互联网企业,是他为“广州机遇”写下的最佳注解。
  
人们为广州机遇而来。夜幕降临,广州“最美科创大道”科韵路上灯光闪耀,映照出奋斗者的身影,这里走出了网易、UC、小鹏汽车、酷狗等一大批知名互联网科技企业,也广聚全国最优秀的人才。
  
日前,网络招聘平台发布的《2020二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广州第一次跃居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榜单首位,源源不断的人才流入广州,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全球项目为广州而来。1—7月,全市注册(落地)项目538个,增长371.93%;协议投资总额超3500亿元,增长超60%,协议投资总额100亿元以上的项目8个;协议达产年产值7827.16亿元。
  
总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的渣打银行大湾区中心落户广州天河。“这里人才、外贸、金融资源强劲,同时在政策开放的推动方面具备引领作用。”渣打银行华南区CEO吴乃莘充满信心。
  
巨头的成长、科技大道的沉淀、市场主体的信心,都能折射机遇的内涵。
  
登记财产仅需60分钟,开办企业仅需0.5天,获得电力仅需3天,办理建筑许可仅需11天……从1.0到2.0再到3.0,广州营商环境改革连续三年实现“三级跳”。培育企业发展沃土,广州正努力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品 质 之 城
  
新加坡国家工程院院士李德紘是个大高个,每逢周末他总爱骑着折叠的小自行车,慢行在珠江两岸。历史的厚重和创新的活力让他享受着与城市地标的每一次遇见。
  
“国际大都市的文化是多元的,内涵是丰富的,能让来自全球的人才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广州有这样的底气和潜力。”李德紘现在一年365天里有200多天是在广州。
  
深厚的人文底蕴、现代的都市风貌、宜居的城市环境,不论是创业还是生活,广州是人们“用脚投票”的品质选择。
  
这里文旅融合更活。
  
老建筑、老品牌、老城脉的“小切口”讲述城市的“大改变”,聚集全市96%的历史街区、70%历史建筑的荔湾、越秀、海珠等中心城区,可以称得上是“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永庆坊,这个曾经破败的传统西关社区,蝶变成为当下周末年轻人相约“打卡”的热闹地,更被视为探索城市更新“微改造”的经典样板。
  
这里生活环境更优。
  
PM2.5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国家中心城市及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大城市中率先达标,“广州蓝”刷爆朋友圈。四季繁花似锦,公园星罗棋布,曾经被称为违建拆除最大“钉子”的白云大钵盂18栋违建已经消失,即将“还绿于民、还景于民”。
  
这里发展劲头更足。
  
一部手机、一台支架、一名主播,就能打造出一个直播间,当全民直播热潮来到千年商都,坐落在西关骑楼间的老字号迎来了直播“探店”,广彩、广绣等岭南味受到网友热捧。来自五湖四海的奋斗者们聚集到一起,棠下城中村的旧仓库里“变”出“中央大街”,一个个网红创客空间成为互联网创业者的奋斗沃土。
  
千年商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汇东西南北,多样性的城市文化成为广州与世界互通的纽带。
  
在国际权威全球城市排名评价中稳步发展、城市面貌向国际一流靠拢、营商环境改革对接国际规则、年新增常住人口连续五年超过40万人……绣花见功夫,老城正青春,漫步城市CBD和“微改造”网红打卡点,不仅可以感受城市向上的创新活力,还能唤醒“食在广州”的味蕾记忆。
  
双循环事关主场全球化未来

中国经济的内循环已经开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融为一体,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近期发表的文章强调,我国提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闭关锁国,驳斥了“一带一路”建设因疫情而式微的流言,还体现出“一带一路”建设与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两者间并不是厚此薄彼,而是紧密联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同频共振。

何谓同频共振?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提出的初心,还是理念以及发展逻辑,“一带一路”倡议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都有着众多相同点。

“一带一路”倡议与双循环均为我国提出的长期发展规划。在此次疫情期间,“一带一路”暂停论死灰复燃。对此,我们只需要翻开中国共产党党章有关“一带一路”内容予以回应。与此相类似,双循环刚刚提出的时候,被目光短浅的一些人误读为应对当前形势的权宜之计。后来,有不少研究成果指出,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双循环格局,或者具备了双循环发展的能力。从历史经验来看,在一个国家走向经济强国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构建完善的内需体系,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形成。目前全球人口和市场规模较大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基本上都属于这种类型。

“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循环的理念相通。“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则是畅通,打通各市场要素在循环中的堵点、痛点。这两者都通过一个“通”字,促进我国经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保持一定的韧性。
最重要的是,“一带一路”与双循环均为未来全球化发展画出了蓝图。当前全球化出现了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把这种出现问题的全球化称为“客场全球化”。在他看来,“客场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长期持续的战略,具有“依附经济”的不良特征,从而可能会导致各经济体无法有效地用好自己的竞争优势,还会与其他经济体之间产生严重的贸易和经济摩擦,难以在竞争中培育出自主品牌和技术并取得高附加值。

此次疫情进一步暴露了“客场全球化”的问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表的分析文章《新冠病毒大流行如何扰乱全球价值链》指出,受疫情影响的全球价值链中断将留下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长期隐患。这其中就包括,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全球化获益机会越来越少,这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造成沉重打击,并阻碍许多发展中国家已取得的社会经济进步,未来很多年里发展中国家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进行工业化的潜力将大大降低。

当前,“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各方积极对接的发展平台,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计划、泰国的4.0战略、柬埔寨的“四角战略”等国家发展规划纷纷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这意味着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双循环格局或者拥有构建双循环格局能力的当下,各发展中国家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以吸引外资等方式不断完善国内产业链,打通内循环。与此同时,以多双边自贸协定、投资协定等渠道,形成外循环,从而逐步达到各国都形成双循环的目标,以重塑全球化格局。这种各国以自身发展带动全球化向前发展的模式,可称之为“主场全球化”。也就是说,在“主场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每个国家都是全球化的动力源,即他们都要有自己的双循环。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或将当前全球化推到一个转折点的位置,“客场全球化”迎来了尾声,“主场全球化”时代即将到来。在此情势下,我国将通过自身经济发展来带动全球化不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构建自己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促进全球化健康发展。正如黄奇帆所说,中国内循环的质量越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带动作用就越强,价值就越大,从而形成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更高质量的社会经济新生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更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对当前经济发展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新形势下内循环最突出的任务是什么?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如何让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相互促进、联动发展?

保障经济安全 谋划增长新空间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参与全球的分工与经济大循环,通过持续产业升级,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逐步成长为世界工厂。总体上形成了欧美作为研发中心、金融中心、消费中心,东亚特别是中国作为制造中心,其他一些资源能源大国作为资源品输出中心的全球经济大循环模式。美国1953年制造业产值占世界比重达到峰值(44.7%),随后,全球的生产中心就从美国向东亚转移,其中日本制造业产值占世界的比重从战后的2.6%提高到1980年的14.9%。随后又转移到中国,到2009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已经占到世界的25.9%,是美国的1.6倍。这一模式在一定时期是有效的,欧美占据了产业链高端,同时获得物美价廉的消费品,是多方共赢而欧美发达国家多赢的局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这一国际大循环模式的弊端暴露出来,美国出现了过度消费、过度负债的问题,制造业空心化加剧了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加剧了99%与1%的对立。2008年以来全球化发生了重大的转折,由全球化扩张阶段,进入了逆全球化的全球化收缩阶段。同时,欧美国家试图对全球分工做出调整,以重构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推动制造业“两个转移”——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中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

同时,随着中国科技实力增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竞争关系。美欧近年发布的报告,都将中国作为5G、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也是美国挑起与中国经贸摩擦的重要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 全球环境更大的不确定性,加速了 传统国内国际循环模式的终结。

首先,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旧世界秩序裂变时期已经到来。在国际秩序新平衡达到之前,外部世界不确定性会非常强。

第二,美国对中国的打压进一步升级。5月20日白宫发布了对华战略报告,否定了过去40年对华接触政策,要对中国开展长期战略竞争。

第三,西方国家要求制造业本地化的战略诉求更强烈,不但强调高端制造业回流,防疫等广义安全产业也要求本地化。

第四,疫情期间全球的经济运行都不正常,造成外需的进一步萎缩,全球供应链也不稳定。

在此背景下,推出双循环制,积极保障我国经济安全,主动谋划新增长空间,主动推动我国 从旧的国际国内循环模式转向新的国内国际循环模式。

首先,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利用我们产业基础实力雄厚、产业链条完整,战略回旋空间大,超大市场规模的特点,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推动实现内部自我循环,包括供需循环、产业循环、区域循环、城乡循环与要素循环等。

供需循环上,需要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为国内产品销售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产业循环上,需要稳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构建三次产业结构协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结合,实物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共生的现代产业体系。

区域循环上,需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更有效的区域协调战略,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加强区域之间联通性,畅通区域间循环。

城乡循环上,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农村成为新的生产中心与消费中心,推动城乡形成多层次交换循环。

要素循环上,要进一步打通痛点与堵点,畅通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的循环。

供需循环上,需要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为国内产品销售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产业循环上,需要稳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构建三次产业结构协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结合,实物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共生的现代产业体系。

区域循环上,需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更有效的区域协调战略,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加强区域之间联通性,畅通区域间循环。

城乡循环上,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农村成为新的生产中心与消费中心,推动城乡形成多层次交换循环。

要素循环上,要进一步打通痛点与堵点,畅通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的循环。

其次,要形成国际大循环新格局,摆脱过度依赖传统国际大循环模式,形成更多的面向南方国家,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大循环模式。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市场加大对全球的开放,继续和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继续为世界提供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形成国内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内需供给两端发力内循环

不论从经济安全,还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构建内循环为主体的体系都是非常重要的。上文提到的几个循环中,最重要的是要实现供需循环,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扩大内需。近年来,有效需求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挑战,疫情的冲击无疑加剧了这一点。不扩大需求,无论如何降成本、保运行,长期来说都难以持续。

中国需要积极扩大内需,扩大有效投资,恢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供需内循环,但要转变投资领域与投资方式,避免造成新一轮的过剩。

加大对软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环保、公共卫生、养老健康、教育、防灾减灾、国防基础设施等。中国在保障生态安全、防疫应急、村庄社区保健、终身教育、备战应急、前沿科技设施等方面都有大量的投资缺口,亟待弥补。

布局若干超级工程,例如陆海通道、“一带一路”国际通道与走廊、生态走廊、前沿科技基础设施等。

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即便像北京上海这种国内最发达的城市,也还是有很大的升级空间,包括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智慧城市建设,绿化生态环境升级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的防洪抗灾能力,提升城市的应急避险能力,提升城市的建筑节能水平,提升城市建筑的抗震能力等。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例如,根据央行课题组发布的调查数据,我国目前城镇户均住房已经1.5套了,再大规模开发房地产会造成新的泡沫,可以考虑通过政策组合设计,拉动住房市场波浪性传导消费,推动居民住房条件升级。对于改善型住房需求,通过减免契税、住房公积金补贴等政策手段鼓励居民住房以旧换新,以小换大。对于首套住房的刚需,通过共有产权、限价房、政府集中采供等方式促进住房消费。通过消费补贴等政策推进汽车、家电用品以旧换新,带动家居大件消费品的消费需求。同时可以在目前各地发放消费券的基础上,考虑推动公共消费,在线上线下设立公共消费区,低收入人口可以凭券免费消费,这既是保障民生的措施,也是挖掘潜在的消费潜力。

从需求侧要扩大有效需求,那么从供给侧需要做什么来促进构建内循环为主体的格局?

最重要的是要 稳定优化产业链。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这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随着要素成本上升,可以把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以更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产业垂直分工,但是从经济安全角度却并非如此。在继续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要避免重蹈一些国家出现的制造业空心化覆辙。尤其是要避免中国全产业链优势被削弱,加强自主创新补足产业链短板,利用国内战略腾挪空间大的特点,鼓励产业往中西部梯度转移,提高政府与企业的本地化采购比例,以保障本国企业生存空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了稳市场主体的措施,包括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于企业的金融支持等,都是为了让企业在艰难时期能够活下来,能够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牢牢把握第四次产业革命机遇

在双循环中, 创新中心是重要的节点,直接关系着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提升。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创新实力持续快速提高,逐步成为全球创新潜在领导者之一。特别是由技术引进、引进吸收、集成创新、跟随战略等外源式创新为主,逐步转变为自主创新、创新驱动、蛙跳战略、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原始创新、基础研究等内源式创新为主。2019年,中国的PCT专利申请量达到5.9万件,首次超过美国(5.8万件),跃升至世界第一位。中国仍然需要通过布局三个面向: 面向科技前沿、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面向经济主战场,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中国创新是后发优势、跨越优势、引领优势、集成优势、协同优势的叠加。特别是具有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巨大的应用场景,中国将成长为世界重要的创新中心,由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创新竞争的重点是 布局第四次产业革命。第四次产业革命不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有效抓手,也是中美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历史上全球性大国的崛起根本上是在于占领了新兴产业革命的领导权。人类正处于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早期阶段,其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

第四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是 新基建、新投资、新就业、新消费的经济发展机遇。

新基建为第四次产业革命构建基础设施,包括构建各种类型智能终端、构建5G等通信基础设施,构建城市大脑、行业大脑、国家大脑、数据存储中心、超级计算设施等智能中枢设施。

新投资指第四次产业革命孕育着巨大的产业投资机会。这是一个席卷商业部门、生活服务业部门、生产服务业部门、工业部门、农业部门、交通部门、社会治理部门等,贯穿生产、配送、消费整个链条的数字化、智能化过程,而且随着新技术的迭代涌现,将不断创造出新的投资风口。

新就业指第四次产业革命使得组织和市场的边界进一步融合,使得就业由传统的组织内就业,转变为多平台就业、灵活就业、多元就业。就业关系由雇佣关系转化为协作关系,就业和创业相互融合。

新消费指第四次产业革命将带来新的消费方式变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的风靡,实际上已经带动传统电商进入了内容电商时代。随着5G、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结合,将推动人们在线消费的升级,人们的衣食住行游娱学消费方式都会发生重大变革。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鼓励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等都将促进第四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消费。

第四次产业革命也会重新塑造产业链与价值链。各种类型的平台型企业通过数字赋能的方式,延伸到研发、制造、配送与销售各个环节,已经成为产业链生态的组织者、价值链的重塑者,颠覆了传统微笑曲线的价值链分工方式。

构建内外联通的战略大走廊

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如何让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相互促进、联动发展?

“一带一路”将成为世界新的贸易轴心和产业协作、共同发展国际大平台,也成为我们 推进国际大循环的最重要战略平台。今年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在对外贸易下滑6.4%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增长,同比增长3.2%。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等,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布局国内国际两个生产、两个市场。逐步摆脱过度依赖中国作为生产制造中心,欧美作为金融研发中心、消费中心的传统国际循环模式,转向更均衡、更多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化模式。

这种模式的转换主要依靠以下几个循环:在推进海外投资的同时,扩大资源品的进口来源地,形成资源品—— 制造业的循环。通过帮助当地发展,提升当地购买力,形成农产品、轻工业品—— 消费市场的循环。通过国际工程项目的建设,拉动配套制造业产品的输出,实现制造业—— 建设项目的循环。通过推动中国投资,提高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服务能力和全球服务半径,实现生产性服务业—— 对外投资的循环。

同时,要 构建“一带一路”内外联通的战略大走廊,加大沿边地区开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推动中国形成东西双向、海陆并进多层次多渠道的开放新格局,推动内外循环相互促进。

根据 中国新闻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2 0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