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89|回复: 0

“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朋友圈”扩大至64所大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 08: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10月30日,“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召开2020年会议暨校长论坛,围绕“构建‘一带一路’建筑教育共同体”为主题,共同探索跨文化培养与跨境交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筑类大学的全面交流合作。联盟成员扩大到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64家成员单位。

近年来,该联盟积极推进新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围绕“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需求,推进遥感、大数据等新技术合作研究与应用,组织联盟成员联合申请国际合作课题。北建大也围绕建筑、土木两大优势学科,每年举办国际暑期学校,加强联盟高校间的师生国际交流。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为联盟高校间架起了一座“云”桥梁;共有12个国家、25所高校的150余人参加。在联盟主席、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的主持下,法国里尔天主教大学校长帕特里克·斯戈弗莱尔,安徽建筑大学校长孙道胜,法国犹尼亚高等工程师学院校长蒂里·欧克等7个国家的15位高校校长齐聚线上。

北建大党委书记姜泽廷代表学校提出倡议,联盟应瞄准时代需求,切实发挥大学引领科技进步、应对全球挑战的积极作用;联盟各成员高校应以创新理念构建更加开放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联盟应携手加强全球合作,在危机中育新机,构建全球建筑领域高等教育共同体。

北建大校长张爱林说,明年,联盟将继续推进成员间教育与科研的深度合作,推进联盟间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联盟内,成员也将互派教师授课,联合培养研究生。联盟也将力促成员间学分互认、学历互认、学位互授,采用实体课堂、虚拟课堂、综合实习等多种方式,联合开设城市设计、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系列课程,并为通过考核的学生颁发相应的国际职业(专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

经过近四年的发展,联盟进一步扩大了其“朋友圈”。联盟会议上,张爱林正式宣布新加入的7个联盟成员名单,分别是土耳其伊希克大学、中国长安大学、中国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波黑莫斯塔尔大学、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波黑巴尼亚卢卡大学、黑山共和国下格里查大学。至此,联盟成员扩大到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64家成员单位,其中欧洲35家、亚洲23家,且集中分布在东北亚、中东欧等沿线重点地区。

联盟筹建伊始,北京建筑大学便围绕“建筑”、“土木”两大优势学科,每年举办国际暑期学校,加强联盟高校间的师生国际交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0年,联盟又有新举措,创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大学生建筑和结构设计竞赛,分为建筑设计、土木结构两个方向,分别聚焦历史城区中的未来图书馆设计及桥梁设计。竞赛吸引了国内外18所高校、50个参赛队伍、250余名师生参与。组委会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崔愷院士为特聘专家,邀请国内外16名建筑、土木学科知名专家组成了竞赛作品评审专家委员会,评选出获奖作品。

自2015年以来,中国建筑企业的海外订单增速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研究报告指出,2030年中国企业有望在“一带一路”市场上获得1.36万亿美元的建筑合同总额,2016-2030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达19%。
  
据了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份在北京成功举办后,“一带一路”数个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快速推进阶段。峰会上已签署谅解备忘录的项目总价值大约为人民币1.89万亿元,为“一带一路”项目的融资增长额总计达到人民币7800亿元,特别是多个关键的铁路项目取得喜人进展。
  
该研究报告介绍说,“一带一路”倡议下最大的单体项目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在今年7月已正式开工,项目规划总长668公里,造价约合人民币850亿元,是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在建的最大超级工程,成为“一带一路”新旗舰项目。
  
同样引人关注的中国首个海外高铁项目,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雅万)高速铁路项目也于7月正式开工。而约合人民币357亿元的中泰铁路一期工程项目也在近期取得突破性进展,预计将于9月份签约,10月份启动开工建设。
  
报告认为,这些项目的正式启动对推动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并且,由于有“一带一路”项目,将为中国建筑企业增长带来持续动力。

2016年上半年,中国三大建筑企业的海外新订单同比增速均超过25%,“一带一路”项目将为中国建筑企业增长带来持续动力。预计到2030年,中国“一带一路”地区合同总投资额将达到1.36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在这些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将从目前的5.2%上升至25.1%。
  
研究报告预计,与“一带一路”主题有关的合同额会从2018年开始加速增长,2016-2030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达19%。
  
中银国际工业板块首席分析师李婷婷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尤其看好铁路、高速公路、桥梁、疏浚、住房建设、火电、水电及核电板块。

此外,我们仍然要看到,从宏观的角度上,“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时下中国经济领域最引人注目的词汇。“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新思路,主要强调通过提高社会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它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从供给侧管理角度看,本质上都属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产业层面、调控层面、财税制度层面、资本层面的新部署,勾勒出了“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规模。显然,这些层面的改革都非一日之功可竟,这也表明“供给侧改革”不是针对经济形势的临时性措施,而是面向全局的战略性部署。从内涵和战略部署来看,“供给侧改革”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从产业层面改善供给;要降低成本,从财税制度层面改善供给;要化解房地产库存,在调控层面消除供给制约;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资本层面强调供给的稳定性。

建筑工业化是一种新型建筑方式,它改变了传统建筑行业中原有的手工作业、粗放型的建筑方式,利用高科技和信息工业化的手段,在流水线上建好房子的“零部件”,再在现场进行装配,对推动我国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因此,建筑工业化备受重视。今年以来,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重点提出要推广“建筑工业化”;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建立健全经济、适用、环保、节约资源、安全的住房标准体系”,逐步解决中国“城市病”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要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并将“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标准化,提高住宅工业化比例”作为建设重点之一。

在供给侧改革对建筑业的四个方面的影响中,建筑生产方式的影响应是最根本和最广泛的。其中,建筑工业化又应该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建筑工业化的推行和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有助于模数化和标准化;整合建筑业和建筑企业的资源,将建筑行业整体资源的作用最大化,实现多方共赢;通过标准化和集中的生产方式,减少材料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并降低建筑企业的运营成本。

多重政策利好无疑标志着建筑行业这一巨无霸行业的转型升级拉开序幕,建筑工业化正迎接风口。与传统建筑手段相比,建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在工期、产品质量、安全性能和节能环保效率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以100平米的建筑为例,采用建筑工业化的施工工期仅为300天,即10个月到12个月就可完成从零到精装修交房,比传统的施工方式约节省30%左右的工期。如果是建造别墅,从开始施工到完工控制在15天内,而传统的方式大概是6到8个月左右。

在节能方面的优势则更加明显。在寒冷的北方地区,房屋如果在外墙做保温层,在防火技术方面就较难达到要求,而如在内墙做保温层又会占用较多的室内空间。通过建筑工业化手段,将保温层做到墙体中间,兼顾了防火安全和节省空间的问题,比传统建筑大概要提高40%-50%左右的节能效率。

安全性能方面,首先,建筑行业有非常严格的产品设计、检查和验收标准,从图纸审核阶段开始,就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传统建筑行业之所以会爆出一些建造质量的问题,是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了偷工减料、不按照既定标准执行的情况。而工业化的方式则完全杜绝了这种可能性。因为生产线的机器是严格按照图纸的参数进行生产制造,而且每一件建筑产品的生产来源都是可追溯的,这些特点都确保了工业化的建筑手段比传统的建筑业要更稳定、更标准、更安全。

站在国家层面上,建筑工业化的优势同样振奋人心:施工周期仅为传统方式的2/3,用工量也大大减少,施工现场无粉尘、噪音、污水等污染,可节水80%、节能70%、节材20%,而且解决了保温、防水抗渗、不隔音等建筑通病。在国家大力提倡转型升级的今天,建筑工业化已经是势在必行。

同时,由于实现了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建筑企业在本质上已经是高科技企业,建筑工业化不但为农民工提供了一个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市民保障”。在高科技制造企业里,他们可以转化为职业技术工人,甚至更高层次的技术人才,职业生涯发生了很大改变,自身价值也得到了最大化实现。而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智能、绿色和低碳,所以,新型城镇化呼唤绿色、智能和宜居的建筑产品,它要求建筑产业改变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现状,因此,建筑工业化可以和新型城镇化互相促进,互相成就。

根据 新华社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2 03: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