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9|回复: 0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兰州文旅融合与文化建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9 05: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一带一路”建设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甘肃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古丝绸之路穿越甘肃长廊,是两千多年来东西方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是亚欧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桥梁,也是中西文明相互吸引、相互借鉴、相互滋润的文明之路。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兰州,如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撑、辐射和带动作用呢?这里就兰州的文旅融合和文化建构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兰州城市形象的文化建构与文旅赋能。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文化体验和文化消费,同时,旅游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文化体认的过程。兰州是全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如此,兰州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之都”,还有作为多民族文化汇聚之城的文化多样性、作为移民城市的天然的开放性、作为现代工业城市的工业文明积淀,等等 。

那么,兰州的城市形象到底是什么呢?提到兰州会让人首先联想到什么?我想大多数人会说:黄河、《读者》、牛肉面。“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就给人一种兰州是一个过站的感觉,是西北游的出发地、集散地,后来,这句话被改成“中国西北游,相约在兰州”就好了许多,至少多了一层意思,兰州是旅游的目的地。

2013年,“黄河之都,金城兰州”城市形象标志语发布,同时发布的还有兰州城市形象标志:手写体的“中国·兰州”是力与美、热情与能力的结合体;蓝、黄、绿三色笔触,构成了“兰”字造型,蓝天、黄河和绿地,既象征天地人的和谐,又是兰州两山夹一河地貌的奔放写意;“黄河母亲”人文雕塑嵌入三色笔触,并链接马家窑彩陶纹饰,厚重的历史、多彩的文化、奋发超越的现代形象、奔放的激情,使得现代与传统相互包容,喧嚣与宁静相得益彰。可以说,这是兰州人对兰州城市精神、城市形象的文化自觉。尽管如此,这仍然是兰州城市形象文化建构的一个开始,因为吸引远方人们向往、喜欢兰州的理由还不丰满,体系化的兰州形象建构、符号建构还未完成,兰州的形象营销还远远不够。因此,需要进一步挖掘兰州的黄河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内涵,赋能文化旅游和创意城市建设。

二、推进兰州文旅融合的实现路径。如何使兰州真正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地和沟通桥梁作用,实现向东——向西的汇聚和吸附。如何让兰州成为大众心目中的“诗与远方”?最核心的还是用文化做底色,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打好丝绸之路牌、黄河文化牌、工业文化牌、移民文化牌、民间民俗文化牌、现代文化牌——《读者》牌等。彻底突破“兰州市”的空间布局,树立“大兰州”的发展思维,一是“省市同城化”的文旅资源要素整合,大力支持在兰省属文化旅游相关产业发展;二是兰州、白银、临夏的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三是兰州、西宁、银川等省会城市形成协作联盟,着力推进“甘、青、宁”西部旅游大环线和新陆海大通道等为代表的“一带一路”国际旅游枢纽站平台建设等。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的对话、融通作用,不断提升兰州的国际化水平,不断增强兰州的文化力、创意力、吸附力、辐射力和营销力。

——打好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牌。充分挖掘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所沉淀的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基因,整合历史文化碎片和文化记忆,发挥对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群的吸引,从而增进对话与交流,实现文化的融通和“人心相通”,最终实现“五通”。通过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为代表的 “一会一节”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兰州新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丝绸之路大数据产业园、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建设,打造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旅游和民族文化等重点方向的教育培训,实现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内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与全国各口岸的大通关合作迈向新阶段,形成兰州自由贸易区。

——打好黄河文化旅游牌。兰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形成了多民族文化融合交汇、相互吸收、多元一体的特色地域文化。黄河穿城而过,给了兰州这座城市特殊的气质。因此,挖掘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赋予“黄河之都”独特的风情与魅力,对于兰州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甘肃省《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制高点实施方案》提出,实施黄河文化工程,创建国家黄河文化保护创新(兰州)中心,把兰州建设成为黄河文化展示区和文旅产业集聚区。“黄河之都”的文化旅游业将由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打好工业文化旅游牌。就兰州城市的文化底色来说,是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交织而成,工业文明的色彩最为浓厚。奠定了中国工业基础的“一五”期间的156个重点项目十多个落户兰州,极大地影响了兰州的城市格局,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工业遗产见证了人类社会巨大的社会变革,记录了普通劳动者难以忘怀的人生,凝聚了几代人的情感和记忆,成为社会认同和归属感的基础。工业色彩是兰州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色之一,因此,将“前工业文明”的遗存打造到城市文化格局中会形成城市的文化记忆,避免大城市“千人一面”的问题。利用工业旧厂房修建大型电商仓库、智能化物流园、休闲娱乐设施、创意工场和创意产业园,在工业遗址上建设工业遗产博物馆和怀旧车站等工业旅游体验空间,对于兰州这样一个有着上百年工业历史的城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打好民间民俗文化旅游牌。兰州自古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汇的城市。内涵丰富、多姿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沉淀了兰州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已然成为兰州人的精神家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力发展民族风情旅游、民俗旅游、民族民间民俗手工艺博览、会展等,以建设丝绸之路非遗文化博览中心为依托,打造“一带一路”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品牌。通过甘肃多彩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吸引丝绸之路沿线的中亚、西亚国家的人们对丝路重镇兰州的关注,吸引国内中东部游客来体验、旅游。

——打好移民文化旅游牌。移民文化的发掘和文化认同的打造,会提升兰州的对外吸附力和凝聚力。作为移民城市的兰州,是一个容易被“五湖四海”认同的城市,因为兰州汇聚了“五湖四海”的文化。挖掘并建构兰州的会馆文化、商会文化等移民文化,唤起移民的文化认同以及移民输出地的文化认同感和亲近感,从而通过移民文化旅游营销兰州。

——打好现代文化旅游牌。兰州是享誉海内外的期刊品牌《读者》的故乡。创刊于1981年的《读者》杂志,39年来,累计发行20多亿册,参与了国人文化价值观的建构、民族灵魂的重铸,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已经成为人们的心灵伴侣,沉淀了大众记忆和情怀。因此,充分发挥“读者”品牌的文化影响力,支持读者品牌开发战略,加快建设“读者印象精品街区”和文化空间“读者小站”、“读者书房”等,为数以万计的《读者》的读者提供精神朝圣和文化体验之旅,是兰州文化旅游的题中之意。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读者”品牌的对外营销,带动兰州的城市营销。

此外,自2019年末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就印发《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枢纽制高点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甘肃省将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以深度融入陆海新通道为重点,集聚发展要素,突出资源优势,放大区位优势,培育产业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巩固东连,向西为主,深耕南向,促进北拓,着力打造以兰州为中心,辐射西北、沟通西南、联接中西亚、联通东南亚的“一带一路”西北陆海联动枢纽,构建通道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枢纽经济体系。

《方案》提出,甘肃省将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巩固东连——加强与陇海线省市及港口合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形成联结日本、韩国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市场的重要门户。向西为主——深化与中亚、西亚、欧洲的交流合作,在白俄罗斯、尼泊尔、格鲁吉亚共建物流园,建设国家级中欧(中亚)班列集结中心,形成联结中亚、西亚、中东欧市场的重要门户。深耕南向——加强与渝、桂、川、黔等西南省区市合作,深耕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市场,积极参与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推动实现“一带”与“一路”有效联接,形成联结西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市场的重要门户。促进北拓——推进嘉策铁路扩能改造,开辟“蒙煤入甘”“疆煤东运”煤炭战略运输通道,建设西部煤炭物流中心。争取马鬃山口岸恢复通关,加强与俄罗斯库尔干州、新西伯利亚州友好省州合作关系,互设仓储集散中心,扩大我省与俄罗斯、蒙古国的贸易合作,形成与中蒙俄经济走廊有效对接的重要门户。到2025年,枢纽经济新动能显著增强。全省交通物流体系、跨境贸易体系、对外开放平台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向西开放为主、融入“一带一路”的大通道、大平台,通道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提高到5%。到2035年,形成与国家现代化进程同步、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国际化、立体化、现代化的综合枢纽体系日趋完善,枢纽经济成为更高层次开放、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道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8%。

因此,兰州除了要大力发展文化与文旅的大融合之外,还积极开拓了其他经济路线。

兰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热爱新鲜食材的广州市民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这个名称并不陌生,但是不一定知道这个工程的生产基地都在哪里。“一带一路”城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来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的兰州高原夏菜榆中专供基地和百合种植基地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探访,深入了解高原夏菜和新鲜百合从田间地头到居民餐桌产业链的全过程。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兰州高原夏菜榆中专供基地项目位于高崖镇李家磨村,由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按照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标准,投资新建集高原夏菜示范生产、收购销售、加工配送、订单生产为一体的蔬菜专供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1000亩,建成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10亩、新建钢架大棚500座、高标准露地种植示范基地300亩、新建蔬菜保鲜库及加工配送中心6000平方米、配套建设尾菜资源化利用中心和包装材料生产厂等配套设施。

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兰州榆中专供基地负责人谈应勇介绍说,高原夏菜,指的是夏天生长在海拔高地区的兰州蔬菜,高原夏菜是利用西北高原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主要有大白菜、娃娃菜、土豆等 50 多个品类。“因为品质优势,虽然专供到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上的高原夏菜要比本地蔬菜每0.5公斤要贵3角~5角,但依然受到大湾区消费者的喜爱。"

兰州高原夏菜榆中专供基地将优质绿色高原夏菜及精深加工农特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大中高端、终端市场,直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并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每年为粤港澳大湾区稳定供应高原夏菜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解决剩余劳动力500多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我们已经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了特色农产品配送中心,并与一批大湾区企业签订了蔬菜定向产销协议。 我们的菜品采摘下来后,经过分拣包装,将采取全冷链配送的方式,在 48 小时内可以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粤港澳大湾区当地居民餐桌。" 谈应勇说道。
让鲜百合第一时间出现在广州人的餐桌上
百合是兰州的特产,也是广州人喜欢的食材。在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显灵的指引下,记者探访了百合从种植到生产、品控、装运的全过程。

该公司打造的“生态原产地保护”兰州百合种植基地,采用国际领先物理杀菌保鲜技术,保留了兰州百合的固有清香和洁白如玉的外观,解决了鲜百合不易长时间存贮和不能远洋运输难题。

兰州百合产地原料交易市场,配套5000吨生鲜果蔬冷链仓储配送体系,可生产即食净片鲜百合、百合营养脆片、百合花茶、百合速溶粉、百合多糖等百合系列产品,畅销于国内一线及沿海城市的大中型超市、豪华酒店、果蔬超市和连锁餐饮行业,并出现在国外消费者的餐桌上。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等城市建立15个区域销售代理,与多家等大型综合商超建立产地直供渠道,与中石化易捷、盒马鲜生、苏宁易购、正大优鲜等集团化新零售平台业务接洽,拓展智慧零售销售渠道,建立社区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百合易购网”及依托京东生鲜、淘宝店、官方微店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直接面向国内外终端消费者提供质优物美的各类商品。

食药同源的百合煲汤、煮粥深受广州人的喜爱。冷链技术的提升和物流的迅捷使得莹润芬芳的鲜百合能够第一时间出现在广州人的餐桌上。

根据 人民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2 0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