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85|回复: 0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为何与吴国关系交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7 19: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当然知道,通常情况下,无论是古代史还是近代史,两国关系破裂的原因往往不是理念不同就是利益纠纷。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靠自己一步步走向强盛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又为何要与区区小国吴国交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剖析吴楚关系恶劣的原因。

影视剧《军师联盟》

1.jpg


对周王室的态度

我们知道,分封制是西周最重要的礼制,但是吴楚两国对待周王室的态度却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呢?而要想了解吴楚两国对周王室的态度为何不同,我们需要先了解双方各自的历史发展历程后,才能确定两国与周王室之间的关系。

① 楚国史

楚国始于南蛮,据左丘明的《左传·子革对灵王》中记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楚国的祖祖辈辈筚路蓝缕——先前赴后继地侍奉周王室,接着到了熊绎即位时终于建立楚国政权。

而在努力融入中原文化期间,他们也像中原诸侯一样——遵循礼制:定时翻山越岭地向周天子进贡。

但即便如此,因为出身于南蛮的楚国,不仅时不时要被周王室和中原诸侯国称为“南蛮子”,而且不管楚国为周王室立了多少功,都没能得到赏识。

其中有两例典型事件将举毫发毕现:其一,一次周天子举办盟会,当熊绎兴高采烈地以诸侯身份参加此会却找不到自己的席位时——遭人嘲讽:“侯伯以上方可入席,你小小楚子,又是蛮夷之族,何以入席?”

当时,熊绎不仅要含羞忍辱,而且还要被差遣去做杂事、看火炬。这件事传回楚国,引起楚国人民的不满。

其二,代代楚将为周天子立下的赫赫功绩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周王室却在最后只册封个子爵就敷衍了事。历尽千帆,楚国虽有所不满,但对中原文化一直十分尊崇,因此也就没有十分计较。这时楚国对周王室的态度还是十分尊崇、敬畏的。

而当楚武王熊通即位后,有一次他率军北上为周天子平定战事,“顺路”向周桓王提出加封名号:“楚(武王)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不料却遭到周桓王的直接拒绝,一想到历祖历辈的心胸宽广、步步忍让却被当成软弱无能,楚武王内心就忿忿不平,也就在这时,楚国对周王室的态度开始转变。

公元前704年,熊通自立称为楚武王。他开始密谋反叛,以诸侯身份挑战天子权威之后开始自立门户,以丹阳为本一代又一代逐步发展成南部的泱泱大国。慢慢地,楚国对周王室的态度,早已不再是君臣间的尊崇与敬畏。

总的来说,周王朝以及中原列国对楚国野蛮出身的鄙视以及周王室屡次对其忠心作出赫赫战功的楚国予以敷衍了事的态度,让敬重周王室和尊崇中原文化的楚国一反常态,从此目无礼纪。

② 吴国史

说起吴国,它的始封国君是周太王的长子太伯。而说起这个太伯,又不得不提及当时的周太王有四子,其中他最喜爱幼子季历的儿子昌,但是按照当时的王位继承制度,需过继给长子太伯。

聪明的太伯看出父王内心的忧愁,于是与二弟仲雍出外采药借机逃到荆蛮:“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加,立为吴太伯”也就是在那里,吴人的先祖建立了勾吴古国。

武王灭商后,为报答滴水之恩,在北上寻找吴太伯后人,最终封了吴太伯的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

单从建立吴国的这段历程来说,就能够看出周王室与吴国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扶持上来的。

而无论到了吴王寿梦时曾游历中原所感叹的 “来,先王之福,天子之灵!孤也,何劳力之有焉!孤也,敢至,先王之福,天子有灵。” ,还是到了周王室名存实亡时,狂傲的吴王夫差仍对周天子的尊卑有序,自始至终,周王室与吴国之间一直都是互相扶持、互相敬重。

所谓冰炭不同器,就从吴楚对周王室、对中原文化态度的泾渭分明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导致双方对立的。这不,在《吴命·第九简》中吴国就指责楚人:“楚人为不道,不思其先君之臣事先王,废其贡献,不共承王事。”废除了“先王”与周天子的君臣关系,不把周天子的事当回事。

以及吴助陈拒楚等,无不彰显双方因各自发展历史不同而产生的隔阂,虽说是介绍了两个国家的发展历史进程,却充分解释了双方关系紧张的原因。

争霸中原

地缘政治博弈——江淮地区

了解楚国史不难看出楚国人民的积极进取,而为了国家进一步强盛更是免不了巩固领土和扩大疆域,为此楚国大肆地攻城掠池——当过继到楚共王后,原定的北上称霸计划受阻,因为晋国的长期阻断,无法攻入中原。

北部不行,那南部呢?上文有提到,南部大多是蛮夷荒地,派兵遣将攻下也带来不了什么国防或军事力量。

在西部的话,楚国已经建立关隘进行防守,因此楚国把目标放在东方——吴国的军事覆盖范围,这不仅说明两国交恶是大势所趋,同时也让楚国明确称霸战略:沿淮河而下。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吴国人,不少人说过吴国人民风彪悍,而有关这一点,班固在《汉书·地理志》 就提及“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这给军事作战带来无法估量的优势。

接着通过方位作战来确认行径方向——吴国的南部已攻下太湖平原,再往下只是峡谷山区;而向东又只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只能转西北:西部是楚国的沿江防区,再兴师动众也是易守难攻,不利于吴国作战。所以最终决定向北扩大疆域。

恰好北上中原的第一步就是江淮地区。特别是到了吴王夫差即位,野心勃勃的他一心念着北上争霸,因为江淮是攻占北上的重要地盘,吴国是不可能轻易放手这块宝地,同时也意味着与楚国的关系会进一步恶化。

其二,谈及吴国兵器的话,相信很多人的脑海就已经浮现“吴越剑”“吴钩”“夫差剑”等相关字眼。

的确,刘向在《战国策·赵策三》中说:“且夫吴干之剑材,难夫毋脊之厚,而锋不入;无脾之薄,而刃不断……操其刃而刺,则未入而手断”表明吴国自古就已经有高超的兵器铸造技术。

而江淮地区又刚好是块香饽饽——满是丰富的金属资源,十分利于铸造兵器,能为称霸中原做更充足的准备。

基于这重要的两点,骁勇善战又不怕死的吴国士兵势必会与军事力量强大的楚国共同抢夺疆土而造成关系恶劣。

恩怨纠葛

① 争桑

当楚国已是“老”霸权,而吴国刚兴起成为“新霸权”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少事件造成两国关系恶化。

其中有一个就是《史记》中的二女争桑,“九年,公子光伐楚,拔居巢、钟离。初,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吴之边邑。吴王怒,故遂伐楚,取两都而去。”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的吴楚丝织业发达,平时家家户户多养蚕制丝,而两国交界处土肥水美,多有茂密的桑树,吴楚两国人民经常到边界处采摘桑叶以喂蚕。

一天,吴国的卑凉氏之女和楚国的钟离氏之女恰巧来到同一棵高大的桑树下,因边界线模糊无法确认桑树属于哪国,两女发生口角打架后变为群架,最后引发两国开战。

虽然似乎两国开战始于此,但事实上这只是表面原因,两国关系交恶的深层原因还是要着重理解楚人和吴人根深蒂固的理念以及诸侯争夺中原霸主的利益考量。

②背负血海深仇的伍子胥

提及吴楚关系的重要人物,就无法避免这位楚国臣子伍子胥。说到伍子胥,最有名的还是他“过韶关一夜白头”的典故。

当时的楚平王因贪恋美色听信谗言,逼迫得伍子胥不得不出逃,既要找寻出逃地又要躲避追兵,到韶关那块便是一夜愁了白头,用夸张的手法既讽刺了楚平王的昏庸,又为后来伍子胥的复仇鞭尸奠定基础。

最终在东皋公的帮助下成功奔吴,为吴国出谋划策。吴军擅水战,伍子胥便想方设法让两国在汉水上交战。而楚军一是不习水性,二是内部不合,最终让吴国攻下楚国城都,而伍子胥最后也如愿为父兄复仇。

最后,到这里,相信大家对标题的答案早已了然于心:历史发展进程不同造成理念不同影响处事不同;而利益纠纷体现在争霸从而关系交恶。

事实上,不止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遵循这个道理,类似的,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平时,我们经常会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三观不合通常情况下就容易发生口角。

不仅如此,只要涉及利益就会考验到两人之间的感情——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正是如此。

来源:搜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09: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