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拉美社报道,中国政府和古巴政府2021年12月24日签署了一项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旨在打造一个共享利益的国际交流大平台。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中老铁路北起中国云南省会昆明,南至老挝万象,全线1000多公里,通车后昆明至万象有望实现当天通达。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关键基建项目之一的中老铁路,将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提供动能。
2021年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演讲中确立了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一带一路”建设指明合作方向。2年多来,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也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不少挑战。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却逆势上扬,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中老铁路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如期完成。中欧班列竞争力超过海运,成为防疫物资运输和推动经济复苏的交通大动脉,为稳定全球供应链作出突出贡献。疫情之下,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通过“一带一路”平台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防疫物资和疫苗,用实际行动不断拓展“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发展合作重要平台的新内涵。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7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6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8564.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6%,其中一半以上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疫情之下,“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为世界经济开放和全球自由贸易注入强劲动力。2022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第9个年头。9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变为实践,从蓝图变为现实,“朋友圈”越扩越大,成为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绝非偶然。9年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一带一路”建设包蕴着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国际合作潮流,填补了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的缺口,对实现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意义重大。“一带一路”建设强调互联互通,积极对接各国发展战略,是一种多维度的合作形式,着眼整体发展的综合性,谋求实现中国和相关国家的互利共赢。9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取得累累硕果,实实在在惠及相关国家。
未来,“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融资缺口依然很大,未来的合作空间依然值得期待;另一方面,个别西方发达国家千方百计阻挠“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
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更要重视规则和标准的“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此外,“一带一路”建设还应坚持稳中求进,完善风险管控机制。
面向未来,我国要参考借鉴国内国际的有益研究和建议,更加扎实地做好基础设施和制造业“走出去”的协调,更加注重按照市场原则决策,注重合规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共建“一带一路”的全球公共品属性更加凸显,要继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欧班列的有效运营,是我国产业体制优势的集中体现,是产业政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积极互动的结果。2020年和2021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均在1万列以上,保障了我国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凸显其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大通道的重要角色。要总结借鉴中欧班列的既有经验,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布局,科学布局基础设施“硬联通”。
兴建和运营基础设施的同时,要统筹制造业等相关产业“走出去”,分享共建“一带一路”的红利。基础设施的投资运营,短期有利于总需求,中长期可提高供给能力。在防范投资经营风险的同时,各类企业都应积极研判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带来的潜在红利,稳健地拓展和挖掘市场机会。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在国际投资贸易中加强协调,以拓展“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市场机会。
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经济收益可能是不均衡的,要区分不同类型的利益,注重按市场原则决策,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目前来看,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投入和收益还不太均衡。要区分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战略利益和商业利益,全面看待关于投入和收益的问题。企业本身要更加注重按照市场原则决策,对于投入和收益要算清账目,在算好账的同时做好风险管理和应对,这样的对外投资才更加可持续。
注重“一带一路”项目的合规性和包容性,以项目带动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一方面,从规避风险、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的角度,企业要注重国际经贸规则和合规经营,有关部门要继续健全和完善我国自身的合规体系,为企业规避风险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带动我国规则标准在国际上的“软联通”。另一方面,各类企业也要更加注重发展的包容性,以能带动就业和改善民生的生产性投资为抓手,让更多国家和地区以及人群从中受益,推动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这样才能使共建“一带一路”驱动的经济全球化更加包容、共赢与可持续。
需要强调的是,就国际规则而言,我国企业要主动对接并遵循国际通行的规则,并对相关领域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创新。在绿色发展、透明度等国际社会形成明确共识的领域,我国企业应以遵循已有国际规则为主;对债务与融资等主流规则存在缺陷且“一带一路”实践取得积极成效的领域,我国企业要推动国际规则继续完善;对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新兴领域的国际规则,我国企业则要多方努力,引领创新。
加强交流合作,凝聚共建“一带一路”的正能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给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好处,因此得到世界银行等重要机构和人员的肯定,也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和有识之士的客观评价。在当前形势下,我们需要加强与国际专业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借其平台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不断凝聚正能量,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具体而言,我国要进一步发挥丝路国际智库网络、“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等国际智库联盟作用,推动信息开放、联合研究、知识分享、交流研讨和国际传播,增进国际认同。尤其是,要主动设置议题,动员“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政府、企业、行业协会、智库等参与方用案例和数据,客观、理性地介绍国际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有关融资可持续、透明度等方面情况,提升国际传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