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7|回复: 0

北京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 雨燕每年飞越“一带一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14 01: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png



随着北京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正有越来越多的珍稀花草、动物“安家”京城,让北京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根据2021年10月发布的《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北京现有596种野生动物,其中野生鸟类超过500种。

2月13日,在“双奥之城·看典”互动展示活动之“在城市看见自然”中,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纪建伟、科研宣教科副科长张亚琼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一级主任科员曹睿讲述了北京近年来在野生动物调查和保护、绿色空间建设中的成果,以及新一轮生态建设的目标。

596种野生动物在京繁衍生息

在如今的北京市区里,市民可以经常看到刺猬、黄鼠狼等野生动物,珠颈斑鸠、戴胜等鸟类也十分常见。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纪建伟介绍,北京市分布的鸟类种类已占中国鸟类物种数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2021年10月发布的《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显示,在北京这片1.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有596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其中野生鸟类超过500种。野生鸟类中包括黑鹳、褐马鸡等3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鸳鸯等9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记录在册的维管束植物也超过2000种。纪建伟表示,这些数据都证明,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野生动物和城市一同“生长”

从北京雨燕的“旅居史”中,可见北京不断增强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在常驻北京的众多鸟类中,北京雨燕是目前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类,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福娃”之一“妮妮”的原型,还是首个北京中轴线申遗数字形象。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科研宣教科副科长张亚琼介绍,北京雨燕喜欢在高大建筑上筑巢,北京古老皇城的高大建筑和皇家园林中的古建筑为其提供了最佳住所。随着北京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目前现代建筑的雨燕数量要高于古建筑的雨燕数量,这说明随着城市在“长高”,雨燕在逐步适应城市化的发展。

张亚琼表示,不光雨燕在适应城市,北京市民也越来越习惯在生活中看到雨燕,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2006年北京雨燕的数量大约是3000多只,根据2021年在全市20多个城区点位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约有9000多只雨燕,相较2008年数量显著增加。据推测,加上未被纳入此次调查的郊区雨燕,全市的雨燕种群规模可达一万只以上。

雨燕冬天去哪儿了?纪建伟表示,冬天在非洲。他称,根据研究,北京雨燕每年长途飞行2万多公里,飞过内蒙古,越过天山山脉和红海,穿越20余个国家,到达非洲南部越冬,次年春天再返回北京。它的迁徙过程、路线与“一带一路”基本重合,堪称“一带一路”上的“生态大使”。

今年计划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一级主任科员曹睿介绍,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中,北京营造千亩以上绿色板块260处、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29处,形成了多样化的植被和生态环境,连接了一些生态廊道,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

同时,北京以“利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为原则,建设了很多“城市森林”和小微湿地,已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9处,总面积36.8万公顷,使全市90%以上的国家和地方重点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据介绍,北京今年计划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在不同的区域设立了不同的绿化目标,并通过针对性策略分别实施:在核心区、中心城区和城镇地区计划新增绿地200公顷;在平原地区构建大尺度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增加绿化9万亩以上;在生态涵养区实施生态修复6.44万亩。未来,北京将营造更多“近自然”生态景观,进一步推进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建设,让更多市民可以“开窗见绿、出门进园”,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绿色获得感。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为实现人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要内容

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基础,协同共进的经济与环境关系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动力,共同发展的国家关系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目标,三者构成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要内容。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提出“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这表明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中各部分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只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才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发展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这表明生态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只有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从全球面临挑战的严峻性出发,强调“要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实践证明在工业文明下,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是走不通的。各国只有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才能共建生态良好的美丽地球家园。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面临的主要挑战

从受保护主体看,一是生物多样性加速丧失。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表明,自2000年以来,淡水物种种群、陆地物种种群和海洋物种种群分别下降32%、39%、8%。在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评估的12万种物种中,约有27%被列为濒临灭绝的物种。物种灭绝速度大大超过自然灭绝速度。二是全球气候变暖持续。研究表明大气系统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近年来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为两百万年来最高水平。整个气候系统各圈层均发生显著变化,大气圈陆地地表气温上升,海洋圈海表温度增加、海平面上升,冰冻圈海冰范围缩小、冰川退缩。三是生态系统退化明显。全球湿地、森林、海洋三大生态系统均呈现不同程度退化,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和全球碳汇水平下降,生态破碎严重,生态赤字持续攀升。

从实施保护主体看,一是人类生态保护意识还需提升。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生态保护与短期利益发生冲突时,由于未能充分认识生态保护意义,导致生态保护屈从短期利益,产生蓄意破坏行为。另一种是受原有思维方式、生产生活习惯影响,大量无意识破坏行为屡有发生,如热衷食用野生动物、放火开荒等行为对生态造成持久性破坏。二是全球协作机制需要加强。当前生态保护主要依赖主权国家,但地球上还存在大量公共领域,加之区域生态系统互相影响,客观上要求跨主权多边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有效框定各方义务责任,避免囚徒困境。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广泛谋求共识,增强建设美丽世界的动力。地球生命共同体构建需要多方合作,但各国在目标任务、实现途径、履约义务等方面仍然存在分歧。因此需要继续通过对话方式,充分倾听各方利益诉求,找到分歧焦点所在,尊重彼此关切,谋求最大共识,让各国充分意识到地球是人类共同家园,各国是风雨同舟命运共同体,从而推动共建生命共同体总体性目标达成,顺利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加强国际合作,凝聚全球环境治理的合力。迄今为止联合国仍然是多边合作的最大舞台,在联合国框架内有效推动国际协作是符合各方利益的最优解。要坚持多边主义引领,推动各方摒弃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加强多边对话合作,促成《巴黎协定》、《昆明宣言》、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体系;支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规划署、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开展工作,加强在科学研究、治理灾害成果、信息数据方面交流分享。“一带一路”由中国发起,100多个国家地区参与共建,绿色合作具有机制优势。要与相关国家地区加强政策对话、落实谅解备忘录,协调解决区域范围内生态保护问题;积极对接沿线国家能源需求,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绿色能源优势互补。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3 12: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