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蜚语 于 2022-7-15 00:57 编辑
6月21日,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2号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雅万高铁全线13座隧道实现全部贯通,为2023年6月建成通车奠定基础。
雅万高铁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这一项目的重大进展,成为今年以来一大批“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继续向高质量方向扎实推进的缩影。
攻坚克难 积极推进
在埃及伊斯梅利亚省,由中企承建的苏伊士运河铁路桥旧桥改造升级项目主体结构近日完工。据了解,虽然疫情影响了工程进度,但业主对中国企业在疫情之中坚守的履约精神高度认可。大桥建成后,将有力促进苏伊士运河走廊的建设。
在马尔代夫,由中企承建的马尔代夫住房三期项目移交仪式日前在胡鲁马累举行。据介绍,中国企业在马尔代夫建成了一批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其中住房项目帮助成千上万当地家庭改善居住条件。
这些项目体现了中国企业与当地伙伴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携手攻坚克难的不懈努力。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85.5亿美元,新签合同额380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53.4%和48.2%。
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在稳步推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挑战。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是业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部分国家对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了调整,但疫情防控对各国的影响依然存在,人员及工程建设物资跨境流动面临一定障碍,施工进度仍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航运价格达到历史较高水平,钢铁等金属价格大幅攀升,或将导致建材、装备等物资的进口价格大幅上涨,增加相关项目实施成本。同时,发达国家正带动全球加息潮流,国际市场融资成本明显拉升,基础设施项目普遍融资规模大、偿还周期长,将承受更大的债务偿还压力。
对此,王是业建议企业一方面实施全面的风险评估。当前全球经济金融环境错综复杂,变化较大,拟投标沿线国家承包工程项目的企业应对目前当地经营环境进行评估,对未来当地形势发展进行研判,综合评价项目存在的业主违约、成本上升、外汇兑换等风险,通过完善合同条款、采取风险对冲机制等方式,预防潜在的争端和损失。另一方面,创新工程项目合作方式。在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充分评估的前提下,可探索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开展项目建设合作,延长业务链条。
绿色合作 持续发展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绿色发展理念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愈发深入人心。近年来,绿色发展理念日益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体项目,“绿色效应”持续显现。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设定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加紧密,“走出去”企业的绿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境外项目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围绕推进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合作、推进境外项目绿色发展、完善绿色发展支撑保障体系板块提出具体任务,内容覆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
王是业表示,在此背景下,企业要积极关注绿色发展需求。当前,碳减排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议题,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高度关注重大项目建设领域的碳减排事项。相关企业宜发挥中国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产业优势,以“装备+施工+运营”的方式参与境外重大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建设。对于非能源生产项目,企业也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节能减排贯穿项目设计、物资采购、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打造有影响力的绿色项目。
安全可靠 持续惠民
“自从有了甘再水电站,大的洪水灾害再也没有出现过。”又是一年雨季来临,柬埔寨贡布省贡布市马龙村村民艾特心里却很踏实。这座中国企业首次以BOT方式投资开发的境外水电项目,成为中国电建践行国家“走出去”战略、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一枚闪亮坐标。
“我们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定集团战略导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中国电建海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盛玉明说。
追求卓越,凸显竞争优势
6月18日,波黑伊沃维克84兆瓦风电项目升压站破土动工,这标志着中国电建在欧洲首个新能源投资项目、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成果清单首个落地新能源项目正式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电建海投公司目前共有18个投产及在建项目,项目总装机533.35万千瓦,在以海外投资带动业务拓展和产业升级的同时,投资建成了巴基斯坦卡西姆、老挝南欧江等一批国际影响大、产业带动强的标志性项目,波黑伊沃维克、缅甸中部光伏群等新能源项目陆续落地实施。
善作善成,实现持续发展
在老挝古都琅勃拉邦的郊区的一片柚木林里,中国电建南欧江运维中心就坐落于此。“今年,是老挝南欧江全流域电站投产后联合调度的第一年,也是老挝区域电力一体化的首个完整年,南欧江的7座电站和南俄河的1座电站,共同形成‘八站一中心’模式,较去年同期发电量增长了300%以上。”已在运维中心工作了8年多的老籍员工艾力克欣喜地说。
随着投产项目的逐步增多,对于有着25至40年运营期的海外投资项目,如何能实现与项目所在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电建海投公司关注的重点。在南欧江畔,移民村的建设成为当地企业最大的“福利”,除了房屋建设,还涉及到库区清理、路桥修建、律师咨询、安全保卫等上下游产业链,真正实现了全面发展、共同发展。
电建海投公司坚持本土化经营、属地化管理,为项目所在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公司外籍员工占比平均达到60%以上,卡西姆电站、南欧江水电站还将一大批外籍员工送到国内培训,为发展注入动力,给生活带来光明。
共享成果,惠及更多民生
“看这里,一、二、三……”随着“咔嚓”一声,卡斯齐纳抱着儿子、陪着父亲在重建的新特莱尔铁索桥前,留下了一张祖孙三代的全家福。
在尼泊尔雪山脚下,因为老桥的年久失修,严重影响村民们的日常出行。尼泊尔上马相迪A水电站获悉后,将其列入履行社会责任清单,仅用3个月的时间,一座崭新的特莱尔铁索桥便屹立在马相迪河上。
不仅仅是马相迪河畔,在茂密的北寮高原,在炙热的阿拉伯海岸,在无垠的孟加拉湾,一座座能源项目的崛起,正在繁茂成一棵棵“友谊之树”,成为人们奋斗追梦,生发美好的地方。
在南欧江畔,丰沙里县红杉村的村民们又迎来了老朋友。“中国电建刚帮我们将9公顷坡地改造成梯田,修建了灌溉水渠,今天又给我们送来了2000多棵果树苗,这里将成为‘鱼米之乡’,让我们的钱包‘鼓起来’。”红杉村村长廉赛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项项合作成果解决经济难题、造福当地民众,赢得了项目所在国政府和民众的认可与肯定,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助力沿线国家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最美见证。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