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亲华社区”的建设助推中国“走出去”
夏 云 龙
《华发网》首席执行官
前 言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在制造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物质产品”的供应中心)。 然而,以牺牲环境和消耗资源为特征的这种硬实力的增长,也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负面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转型,在增加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和中国创造的同时,推出了指导中国未来发展的文化强国策略(中共十七大六次会议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摆脱中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型制造业的困境,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和文化产业,为世界提供更高层次和更好效益的“精神产品”。
为了转移和消费过剩的制造业能力,中国政府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正式明确地提出“走出去”作为中国的发展战略之一。经过十多年的“走出去”实践的风风雨雨的考验,加上为世界提供文化产品的新国策的需要,很有必要系统地分析和探讨一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海外环境及发展对策。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海外风险分析
与日益增长的硬实力相比,中国在西方世界的软实力却不如人意。尽管中国政府的官方宣传机构众多,传媒队伍庞大,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影响力的扩大却受到与西方世界主流价值观不完全兼容的中国意识形态的制约,这导致了中国官方传媒体系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突出软肋-- 遇到西方政府和民众的双重抵制与排斥,严重制约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对外自由发展和中国软实力的建设。西方政治体系和社会对中国整体的排斥行为和抵触心理,也给中国企业的“走出去”的普通商业行为,强加上额外的政治和社会风险,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性。
因此,中国“走出去”的海外发展战略面临双重风险的考验: 除了普通的海外陌生市场存在的商业风险外,中国企业还面临着额外的政治和社会风险-- 来自反华势力的抵制与破坏,以及西方社会不友好大环境产生的社会负面行为对市场的钳制。
撇开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海外市场风险的共性不谈,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额外政治和社会风险这个强加给中国企业的特有“个性”。它主要是由于国际阵营的分工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复合造成的,受制于国际政治的大格局变化。后二战时代中国被划分到西方主流世界的对立面,这造成了西方政治世界和社会大众对中国的潜意识敌意和情感隔阂。中国的决策者在改革开放后灵活地运用外交手段化解这样的困境,特别是在后冷战时代和美国的反恐战争时代,中国巧妙地利用了美国的战略需要,赢得了难得的三十年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后显露出的快速逼近与超越美国的趋势,让中国重新回到美国的战略敌人的位置。近年来美国“重返亚太”策略的实施,以及由此产生的围堵及遏制中国发展的布局,充分说明了中国要继续和平发展,不得不面临美国越来越大的阻力和破坏的主要矛盾。构建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所需要的外部和平及友好环境也将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政府推出的“走出去”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和平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企业“走出去” 的过程除了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企业国际化道路的市场经验外,必须首先解决面临的额外政治和社会风险,它是主观的,因此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的调控来管理。西方政府和社会的抵制与限制,除了反映出西方社会与中国执政党理念的不兼容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缺少有效的与西方民众直接沟通的手段和能力的结果。因此,化解西方民众对中国的惧怕和误解,让西方民众了解、认可和接受中国人追求的和平发展道路及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才能营造中国“走出去”战略所需要的外部友好社会环境。如果盲目地“挺进”反华的环境中,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将不得不付出额外的成本与代价。
虽然2008年开始的西方经济危机给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但危机中的西方市场也给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产生更大的风险,特别是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没有周密的市场风险分析和妥善的政治和社会公关,中国企业盲目“走出去”会被莫须有的“国家安全”理由钳制,中国文化的对外发展也会遇到政治和社会阻力。不久前发生在美国的“孔子学院”中国籍员工的签证摆乌龙事件,正是美国政府和社会抵制中国文化渗透的反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驱之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也不得不面临被美国及其盟友被莫须有的“国家安全”理由封杀和抵制的严峻局面。
中国企业“走出去”海外风险的化解方法探讨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海外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的导因是中国执政党的政治主张和理念与西方世界的主流价值观不完全兼容,这导致了任何以“中国”界定的人或物在西方社会整体上会被另眼相待,要改变这个“与生俱来”的宿命,任何中国人或中国企业,要在西方世界融入当地社会,必须首先付出争取平等准入机会的成本和代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以来西方世界陷入经济危机的时候,中国的经济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这说明中国执政党的路线和方针适合中国的发展。因此,不可能想象中国会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进行大的改变来与西方世界进行完全的兼容与对接。因此,中国与西方主流世界在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不可调和的客观存在,中国“走出去”策略的实施,只有在正视这个客观存在的主要矛盾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化解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误会、加强西方民众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解与接纳。
中国政府制定配套的“走出去”全球发展战略,来建设中国的软实力和拓展外部友善空间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政府行为。海外华人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中国政府近些年来在积极从事国际公关的努力,以期建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以及中国热爱和平、追求世界和谐发展的策略定位。譬如,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进行的中国形象展示,在西方主流媒体上的主动付费宣传,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和其它汉语培训及文化交流等措施,对传达和树立正面的中国形象和建设中国的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中国政府的上述主观努力的成效被西方政府和媒体的对抗宣传无奈地降低,甚至抵消。中国政府迫切需要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绕过西方不同政治体系对中国的敌意与钳制,将中国的正面影响直接传递到西方民众之中,从而扩大中国的软实力和影响。
互联网无处不在,它绕过西方政府的强大舆论控制而直接面向普通的民众,既具有普遍性,又有较强的针对性,互联网上不同社区的建设是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重视网络社区的作用和影响,通过网络社区,不仅能及时将信息进行沟通和分享,而且可以巧妙地传达主体的诉求与愿望,甚至通过适当手段来操控网络民意,已经成为西方现代政治和社会管理的突出特点。
基于这个考量和中国发展的迫切需要, 笔者于2010年底在加拿大创办了支持中国利益的海外民间媒体《华发网》平台,利用受西方政府管控相对较弱、以及可以直接面对西方民众的互联网,在西方世界打造对华友好的“网络亲华社区”,传递和扩大中国的影响力,从而有效地建设中国的软实力。在西方世界构建对中国友善的“网络亲华社区”成为《华发网》配合中国“走出去”和文化强国国策的发展战略核心。
《华发网》的“网络亲华社区”建设策略由它的三个部分协同承担:以沟通海内外华人、建立和谐社会为中心的普通版(china168.net);以沟通海外华人、建立支持中国的统一战线为中心的海外版(china168.info)和以沟通华人移民下一代及西方人士为中心、构建对华友好群体为中心的英文版(china168.ca)。 在这个整体计划中,在国内建立《华发网》普通版的运营中心是整个全球战略计划的核心。
利用海外民间媒体打造“网络亲华社区”的必要性
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迫切需要解决日益增长的国家硬实力与不尽人意的软实力的矛盾--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和国家的硬实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除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以外,很多经济领域中国的地位也是独占鳌头。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对联合国的经费贡献大幅增加,对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外援力度、对世界性灾难的国际救援努力及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贡献也在不断加大。但是,中国政府的这些善举,并没有在西方政府和民众中赢得应有的好感,相反,随着中国硬实力的增强,西方民众对中国的惧怕却与日俱增,对中国的好感度并没有相应地提高。这个结果,除了与西方政府的反华宣传及策略牵制有很大的关系外,还与我们缺乏有效的与西方民众直接沟通的手段有关。
在西方民众普遍带有对中国误解的前提下,中国国家媒体对西方的直接宣传遇到了情绪上的抵触及阻力,甚至反面理解中国国家媒体传递的信息。西方主流媒体的误导,加上极少数被西方反华势力豢养的民族败类的扭曲宣传与诽谤,对西方民众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国政府迫切需要借助能被西方民众接受、发源于西方社会但以维护中国利益为使命的民间媒体的作用,来传递中国的声音和影响力。
(二)中国政府意识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及汉语是攻破西方舆论控制阵地的突破口。因此,近些年来,中国政府支持的孔子学院和中文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涌现。大力拓展世界范围内的华文教育,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正面宣传中国形象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对西方社会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星星之火,难以在反华的环境中燎原。因为孔子学院在明处,其作用会遭到所在国的官方监控和反华力量的防范与抵制,而且西方人士只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语言本身只是中立的,西方社会将语言文化活动与中国的影响力进行剥离,势必会让中国软实力的建设效果打折扣,这从孔子学院在美国大学的设立遇到的阻力就可以看出端倪。政府低调地通过民间组织来实施商业化的汉语教育行为,反而能达到更好地在西方人中拓展中国影响力的效果。
因此,中国政府在继续大力推进孔子学院和汉语培训等重点“星火”的“点策略”的同时,可以借助海外民间网络媒体的群众普及性的“面策略”来相互促进和相互呼应,这样的“两手抓”会达到点面结合、相互呼应与协作的效果,应该会更易于传递中国政府的声音和建设中国的软实力。
(三)中国各级侨办积极组织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各类“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活动,全国侨联举办的“亲情中华”海外系列演出活动等措施,对维系华人后代与祖国的感情,增加他们的华人身份认同,以及对中国的好感都大有裨益。但海外华人的后代生活在对华不友善的大环境中,对中华文化的背离和全方位拥抱西方文化才能让移民后代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因此,出现华人移民后代“香蕉人”是必然的社会选择结果。
对“香蕉人”的华人身份认同的教育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承教育,除了侨办与侨联的有效措施外,也需要华人父母的日常言传身教的影响,以及日常网络生活发挥持久的有效影响。因此,面对“香蕉人”现象,迫切需要生长在西方世界、代表中国利益的民间英文媒体来承担。亲华的英文网络社区的建设应该是更能通过持久的潜移默化作用来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
(四)中国近年推出的文化强国策略,确立了文化产业在未来中国和平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除了借助于西方的传播体系和中国自己的传播途径外,网络应该是最好的媒介,它能将中国的文化产品直接与西方民众零距离接触和互动。因此,建立网络的“亲华社区”是配合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配套手段。
(五)中国推行的“走出去”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未来和平发展的关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面临的政治和社会风险,以及西方政府和社会的抵制与限制,可以通过构建“网络亲华社区”的策略来有效应对,达到化解西方民众对中国的惧怕和误解,才能营造中国“走出去”战略需要的外部友好社会环境。
因此,建立网络的“亲华社区”是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和文化强国策略营造外部友好环境的需要。
利用民间媒体企业为中国“走出去”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
但是, 像《华发网》这样的海外民间媒体平台,虽然肩负支持和捍卫中国利益的重任,但媒体的客观性和中立性限制了它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空间。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笔者正在厦门创办《华发传媒网络信息服务公司》,为中国的文化强国策略和企事业单位“走出去”发展国策提供配套的“一条龙”和一揽子国际咨询和市场管理服务,它成为完成《华发网》使命的不可分割的战略安排。从“走出去”项目设计、海外市场分析(盈利和风险)、海外市场拓展和公关宣传、产品售后服务、市场危机预测和处理、海外社会形象设计和品牌战略等方面,全方面提供中国企事业单位“走出去”海外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依托《华发网》的国际管理团队和笔者在国际发展领域工作近15年建立起的西方亲华人士网络和合作伙伴网络,通过下述方式为不同的中国客户提供“走出去”海外配套服务:
1)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产品走向海外:针对海外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特点,设计出能被当地文化接纳的最佳传播方式,承担具体的海外传播任务,特别是帮助制作适合外国网民使用喜好的网络版本。
2)企业和商品的“走出去”:利用和海外市场数据中心和市场分析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帮助准备“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分析海外市场的盈利前景和风险,在找出最佳的“走出去”目的地国家后,进一步制定进入该国的最佳运作模式(企业注册,产品形象设计,市场和社会公关等),在运行过程中,进一步预测市场和社会风险,并预处理危机等一揽子市场管理服务。
3) 中国科技教育单位的海外合作:帮助中国科学家发表符合西方习惯的英文科技论文,帮助写作符合国际惯例的科研合作课题报告,帮助搭建国际合作网络,帮助寻找国际合作机会和资助。
4)中国各级政府的“走出去”:中国各级政府需要加强海外宣传,改善在海外民众中的形象,建设自己的软实力。《华发网》的中英文版本,将以民间媒体的身份,以能被西方民众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中国各级政府的声音,利用《华发网》和西方主流网络媒体的合作,全力打造海外“网络亲华社区”,客观、公正地宣传中国各级政府,从而建设中国的软实力。
毫无疑问,《华发网》推出的在西方世界建立“网络亲华社区”的战略是营造外部友好环境的有效措施,中国各级政府参与网络亲华社区的建设是实践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有效途径。即将诞生的《华发传媒网络信息服务公司》也将针对中国不同客户的需求,在满足国家对外发展需要的同时,将自己打造成国际一流的网络信息服务和咨询管理服务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