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东京4月3日电(国际观察)安倍推动武器出口背后的野心(详版)
新华社记者冯武勇
日本政府1日正式决定以“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韩国外交部表示,韩国政府希望日本基于原有的“武器出口三原则”,秉持和平国家的基本理念。
日本政府的上述举动意味着日本放弃长期实施的武器出口禁令,为大幅放宽出口日本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打开了大门。
解禁武器出口,是日本战后安保战略的重大转折,也是安倍政权为打造军事大国迈出的重要一步。安倍政府企图以此强化日本防卫产业,深化与美国、菲律宾等盟友的安保合作,凸显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影响力。
完成临门一脚
新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规定:日本不向明显妨碍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地区出口防卫装备;对允许出口的情况进行限定和严格审查,并争取信息透明;出口对象将防卫装备用于原有目的之外或向第三国转移时,需获日方事先同意并将装备置于适当管理之下。
表面看,新的“三原则”对日本武器出口仍有一定限制,但实际上,只要以“国际和平贡献”或“日本安全保障”需要为借口,日本政府就能对武器出口大开绿灯。
日本政府1967年颁布实施“武器出口三原则”,即禁止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联合国决议规定实施武器禁运的国家,以及国际冲突的当事国或有冲突危险的国家出口武器。1976年,当时的三木内阁又对上述原则进行了增补,实际上全面禁止了武器出口。
近些年,日本政府以各种变通方式绕开“武器出口三原则”,包括允许日本与他国共同研发、生产武器等。1983年,中曾根内阁以官房长官谈话方式,率先把对美国提供武器技术视为“三原则”的例外。2011年野田内阁期间,日本将武器装备相关“国际合作开发”的例外化进一步拓展。2013年12月,安倍政府制定《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明确提出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
“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出台,意味着日本完成从“原则禁止”武器出口转向“原则解禁”的临门一脚。分析人士指出,新三原则对“纷争当事国”的定义含糊狭窄,对武器出口对象和种类的审查实际取决于政府判断,使得日本政府事实上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出口武器装备。
暗藏险恶动机
新出台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在前文中声称,随着安全保障环境的变迁,有必要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向海外出口日本的防卫装备有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然而,安倍政府急于解禁武器出口,背后却有更险恶的政治、外交、军事等动机。
其一,安倍政府视武器出口为打造军事大国的必要步骤。安倍上台后,发誓要打破战后体制,最大夙愿就是让日本成为能够正常拥有军力、发动战争的“普通国家”。与“专守防卫”、“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无核三原则”等其他安保基本国策一样,禁止武器出口是日本和平国家理念的核心政策体现。解禁武器出口,是向能够发动战争的“普通国家”迈出的一大步。
其二,武器出口是安倍政府打着“积极和平主义”旗号展开“军事外交”、“军火外交”的政策工具。“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运用指针提出,日本可向有安保合作关系的国家提供救助、运输、侦察、监视、扫雷等领域的装备,这意味着日本今后能以维护海洋航路安全为由,明目张胆地向菲律宾等“关系密切国”提供舰船、军机等装备。
其三,解禁武器出口、扩大武器研发国际合作有利于壮大日本军工产业,提高日本自卫队的军事效率和战备能力。为此,日本还计划在2015年度成立防卫省直属的“防卫装备厅”,负责日本与外国政府及国际机构间的武器出口谈判事务。
其四,抛弃“武器出口三原则”为日美“军事战车”更趋一体化开辟道路。根据新的“三原则”,今后日美军事装备的通用性将有望提高,日美军力的一体化程度也将相应深化。
美国知日派代表、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与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奈2012年就曾在《美日联盟——做亚洲稳定的靠山》一文中建议废除“武器出口三原则”,增加美国和日本共同研制下一代武器的机会,还建议美国鼓励日本军工产业向美国及其他盟国出口武器和技术。
无视反对声音
安倍政府推动武器和军事技术出口,在日本国内引发反对和不安声音。日本共同社3月初公布的一份民调结果显示,66.8%的日本民众反对放宽武器出口,赞成者只占25.7%。但安倍政府依靠执政党的强势地位,无视民意。
日本社民党干事长又市征治发表谈话说,禁止武器出口的“武器出口三原则”是日本和平主义理念的具体政策体现,新的“三原则”反而容易滋长海外对日本的敌意。他还警告说,扩大武器出口将使日本防卫产业膨胀,可能出现类似美国那样对政治拥有影响力的“军工复合体”。
共同社分析说,新的武器出口政策可能威胁到日本长期以来的和平国家形象。根据日本现行宪法,日本军事装备和技术出口肯定危及其和平主义信条,并使日本卷入国际冲突,周边国家也将对日本不断扩大军事影响力提高警惕。
日本宪法学者、学习院大学教授青井未帆指出,安倍政府解禁武器出口标志着日本和平国家理念的重大转换,安倍试图以他国军力威胁等为借口使武器出口“正当化”,只会刺激地区军备竞赛。(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