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2|回复: 0

评论:审计风暴不是终点 让腐败无处藏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5 20: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南方日报
 6月24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2013年审计工作报告。一年一次的审计风暴又一次刮起。

  此次审计报告有新亮点。比如对违背中央“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要求在“三公”经费方面违规的中央部委及其所属单位进行点名通报。此次审计38个中央部门及其389个所属单位的“三公”经费,发现卫计委、国资委、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等近20个部委和下属单位存在违规情况。据称,审计署点名通报“三公”经费违规部委尚属首次,而此前多使用“个别单位”、“少数部门”等主语。通过点名通报,哪个单位、哪个部门“黑榜”上有名,民众一目了然,无需猜测或打听,其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就有了机会。被通报的部委则被揭去“遮羞布”,暴露在阳光之下,颜面尽失,自然会坐立不安。

  审计风暴也有一部分已经转化成了“反腐风暴”。刘家义表示,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共发现并移送涉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314起,涉及1100多人,暴露出群体性腐败问题严重等突出特点。某种程度上,审计工作成为制度化监督,对预防、查处和惩治腐败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然而,尽管如此,如果每年关注审计报告,恐怕也会发现,从中央到地方,每次审计报告出台,除了违规资金的具体数据不同,甚至连历次被审计对象、所出问题描述都有雷同的迹象,换句话说,就是年年被审计,但问题却年年照旧。比如,此次审计发现,有近百亿元保障房资金被套用挪用。自2012年审计署对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政策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审计以来,每年都查出保障房方面的问题。又如超标发放员工福利、骗取套取转向资金、虚报重报多领经费、违规收取企业赞助等等,更是常见于以往每年的审计报告。

  从1999年开始,“审计风暴”刮起,人们之所以对审计活动冠以“风暴”之名,乃在于审计报告开始公布,被审计出的问题、单位得到披露,其强度和烈度因为数据的公开而变得不同以往。但十多年过去,审计报告为公众所呈现的问题,除了“规范性逐步提高,违法违规问题不断减少”等笼统的表述,每年被爆出的问题却越来越趋同,涉案单位、部门也多是老面孔。当然存在这样的可能,即往年的违规使用资金情况得到了纠正,新的审计报告给出的调查只是新犯的错误(尽管是同一类错误),但也正是这种尴尬的情况,让人读出“群体性腐败”、“结构性问题”的真切含义。

  审计不是终点,它只是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其中一个环节。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不能寄希望于审计部门一家的铁面、铁腕,也不能指望涉案机构和部门仅仅因为担心审计报告被披露、面子上挂不住而自我规范资金使用。审计报告带来了反腐风暴,但相当部分的违规情况缺乏后续处理,依然需要继续关注、继续监督。

  “审计风暴”刮了这么多年,风暴的烈度依然强悍,但“年年审计,年年老问题”的问题似乎让一些部委对审计部门生出抗体,有了免疫力,这是不正常的。但从整体趋势上来看,有免疫力的部委还是越来越少,规范行政、规范支出还是越来越成为主流。让审计从风暴回归常态,不是要审计的强度减轻,而是希望其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启动问责”流程中的一个环节,通过后续的制度反思、责任追究来逐步堵住制度腐败的漏洞,让腐败无处藏身。( 星 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3 1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