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华尔街见闻
李克强总理的欧洲行来到了俄罗斯这一站,中俄总理将进行第十九次定期会晤。根据华尔街见闻此前的报道,李克强此行将签署50多项协议,涉及天然气、高铁等项目。不过与此同时,中资银行对俄企业的放贷却日趋向紧。普京对抗欧美制裁所依赖的“中国大牌”还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成为焦点。
俄方代表透露,本周一中俄就将签订“东线”天然气供应相关文件。它们是俄方能源巨头Gazprom与中石油今年5月签订的天然气供应合同的必要文件。该合同规定供应期30年,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美元。
然而这一曾被普京视为大胜利的协议似乎进展并不顺利。一笔250亿美元的预付款(Gazprom认为是协议的一部分)尚未支付到位,Gazprom副总裁Alexander Medvedev日前表示,这笔款项的问题仍“悬而未决”。
和中俄高层频频会晤示好相比,金融行业的实际进展却并不理想。多名俄罗斯企业高层表示,中国银行业给予的帮助十分有限,对于中美关系的担忧使得中国投资者在俄的发展趋于停滞。
尽管四大行之一的农行也最终在俄罗斯设立了子银行,但是四大行在俄的业务十分有限。如果按照银行的资金量相比,四大行的子银行在俄的规模都未能进入前100。中国银行一名高层就明确表示,“虽然中行愿意开展业务,但是潜在的风险也是必须考虑的。如果因为在俄业务而影响到欧美地区的利益,那么公司就要做更多的斟酌。”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9月,工行对俄企业的贷款仅为33.5亿卢布,中行的放贷额为21.5亿卢布,建行更是只有13亿卢布。这和俄罗斯企业总量达到1340亿美元(2015年底前)的外债相比,显然是杯水车薪。
分析认为,中国银行业可能会考虑俄罗斯零售贷款这一业务,不过和企业贷款一样,中国各家银行所承担的政治风险同样存在。因此对于中俄高层以及金融活动而言,欧美的制裁如何演变可能十分关键。如果普京执意利用中国来对抗欧美的话,最终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反之,处理好和欧美国家的关系,并试图解除制裁或能更好的吸引中国资金的更多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