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阔别“偷菜时代”多年之后,直播问答和“跳一跳”在2018年新年之后忽然之间风起云涌,几乎可以说是联合昭告社交游戏的春天到来了。更能证明这一趋势的是,上一周“霸屏”游戏榜的,是一款尚未汉化的日本小游戏“旅行青蛙”。
在没有任何宣传、甚至还没有被翻译为中国语言的情况下,它自从1月10日起占据中国App Store免费游戏应用的冠军宝座,搜索量激增。这段时间,几乎人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大批人在“养蛙”。
源于日本的这款“放置类游戏”被称为是游戏产业未来的新蓝海。而“旅行青蛙”更是达到了这类游戏的新高度:在所有游戏开发都恨不得让玩家沉迷上瘾的情况下,这款游戏的风格或许只能用“性冷淡”来形容。
尽管它被称为游戏,玩家可以做的事情却不多:蛙就是待在家里,一看书就看一整天,出门旅行也许好几天都不回来,但也许会给你寄明信片……除了给它起个名字,然后喂饱它,青蛙的任何举动都是不确定的,你没有干涉的权利,你只能看着,或者等着。
游戏的核心乐趣在于观察青蛙宠物的生活,整个过程玩家会获得“养了一个儿子”的体验感。这样的“脱力系”的游戏关系被认为是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写照。有玩家留言说,这款游戏完美体验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有网友甚至打趣,认为这款游戏是通过游戏筛选挖掘出有生育意向的年轻人。
调侃归于调侃,但面对高昂的房价、高强度的工作和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带来的巨大医疗教育成本,不婚不育日益成为年轻人的主流选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养蛙”就变成了“养娃”的精神替代品之一。甚至有人斥巨资在户外打广告“寻蛙”:寻蛙启示,蛙宝宝彻夜未归,我和你爸泽言,等你回家。
当“不婚焦虑”从青年蔓延至相亲角的父母们,源于日本的“脱力系”也日益悄悄蔓延于中国流行文化之中。这种人与人、乃至人与物之间的独立、疏离,和森系、佛系、小确幸这样的时代审美一起成为当代生活的生存状态照影。
养育孩子在繁重的都市工作生活压力面前已经不再如上一辈人那样成为一个必选项,加之80后本身就生长于计划生育时代,计划生育政策所造就的长期文化影响,是属于传统的具有家庭聚合传递性的生育文化从根本上被摧毁,取而代之的是独生子女为主体的生育文化;加之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陌生人社会变革,追求个人的自由与独立可以说已经超越了繁衍的需求。在日本,这样的人口焦虑被大前研一称为“低欲望”社会,如今,正在日益呈现在中国的流行文化和人口趋势之中。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上年的1786万人下降了63万人。这意味着“全面两孩”政策开放两年的时间里,不但每年出生人数都远远低于国家卫计委的预测,而且仅仅第二年,就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至于北上广这样的超级大都市,之前公布的数据就显示,生育率也已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大众的生育选择,其实同样也能够从商业文化的流变中寻见端倪。在优质的教育和医疗因其日益昂贵而被资本认为是未来发展的巨大蓝海的同时,另一面的现实是,在沉重的压力之下,释放压力的选择也必然会成为流行商业趋势,而游戏正是其中的爆发性出口之一。独立而不越过私人边界的陪伴,既享受到“养蛙”的乐趣而又不必为养娃的负担所困扰,它给“孤独青年”们所带来的心理慰藉,也正是“旅行青蛙”如此火热的原因。
从商业的角度观察,几乎可以断言的是,未来必然有更多“旅行青蛙”式的游戏不断接力火爆,而“脱力系”的流行文化所带来的商业价值还有巨大的想象空间。这种商业产品的流行,也进一步敲响了生育意愿衰减的“低生育陷阱”警钟,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生活压力面前选择“放弃治疗”的养蛙式产品精神替代,不夸张地说,这样的商业价值,其实是在透支本可能存在的下一代消费者。
来源:经济观察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