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10|回复: 0

菇菌专家:十菇九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5 03: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ary 于 2018-7-15 03:51 编辑

    89十菇九毒一啖攞命.jpg

    路边的野菇可以采?港人爱行山,常常会见到树上生野菇,勿以为色彩鲜艳的野菇才有毒,白色就可以吃,小心暗藏杀机!今年头几个月,香港录得两宗食野菇中毒个案,四名中毒者中一人身亡,是十年来再有人食野菇中毒致死。香港中毒谘询中心警告,误食毒菇,轻则肠胃炎,重则肝肾衰竭致死,随处摘野菇,犹如「赌博」,绝不应尝试。植物学者称:「白色菇并非无毒,有色菇亦不一定有毒。」学者提醒,不要凭颜色、形状、气味来辨别毒菇,锦囊只有一个:不要摘!有菇菌专家表示,在菇菌世界中,九成对人是有毒不可食,而部分毒菇只进食少量也足以致命。
  
  野菇不只在山野郊外生长,每年五至八月,野菇生长高峰期,在街上、公园也随时见到白野菇,天气极度潮湿的年份,更曾有市区行走的电车上,在木窗长出野菇。
  
  香港中毒谘询中心副顾问医生陈志强表示,野菇一般於雨水多的季节生长,通常长在郊野公园、花丛的枯木、枯叶之处。野菇大多不可进食,胡乱摘食,随时中毒,他曾接触的食野菇中毒个案,经询问中毒者後,归纳出误摘误食的三大原因:不知野菇有毒;郊游行山,一时兴起摘菇煮食;亦有新来港人士曾在家乡进食白色野菇而无恙,来港後「照办煮碗」。
  
  高温烹煮不能除毒
  
  今年三月初,一名中年男子在大埔行山时摘野菇,但原来那是野菇界内、全世界最毒的「毒鹅膏菌」,他食了六、七只,约10小时後腹痛、呕吐及腹泻,翌日肝功能损伤,数日後离世。
  
  陈志强称,误食毒鹅膏菌的後果十分严重,初期无任何病徵,六小时後严重腹泻,24小时左右肝功能损伤,其後肝衰竭,换肝才能续命。大公报记者翻查资料,本港由2008年至今共有十宗毒鹅膏菌中毒个案,当中二人须换肝,二人中毒死亡。
  
  「绿褶菇」是本港最常见的毒菇,陈志强称,这种菇的中毒程度较轻,半小时至两小时出现腹痛、呕吐及腹泻等病徵,若能及时到急症室治疗,可望康复出院。
  
  坊间误以为高温烹煮可以消除毒菇的毒性,但陈志强指出,绿褶菇的毒素不能透过烹煮消除。野菇种类繁多,医生也不能单凭肉眼分辨哪类菇有毒,加上毒菇与食用菇的外形类似,市民若误食毒菇,应将剩余的毒菇样本带同求医,方便鉴定菇类,及早诊断。
  
  不能单凭外观分辨
  
  卫生署数字显示,近五年录得13宗食野菇中毒个案。菇菌专家、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赵绍惠称,本港位於亚热带,菇菌种类多样性,绿褶菇是最常见、最多人误食的毒菇,远看外貌白色,与日常食用的白菇类似,但她强调「白色菇并非无毒,有色菇亦不一定有毒」,而近看菇盖是啡色,「分辨毒菇,我也要看孢子组织(判断),不是单凭外观」,她再三提醒市民最好不要乱摘。
  
  赵绍惠称,本港本地首宗食野菇致鹅膏菌中毒个案,是一名男教师到郊野公园摘木耳,无意间一并摘下附近的白色小野菇,他与妻子进食後中毒,导致急性肝衰竭,经检查毒菇样本,证实是鹅膏菌,男教师服药解毒,妻子换肝续命。她称,即使摘了不含毒性的野菇,也不要进食,因为香港街道有各种污染物,野菇会黏住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食後亦会出现不适。
  
  【来源:大公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2 18: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