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68|回复: 0

拓展粤非务实合作 把握“一带一路”机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9 19: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买单,扫我的码。”在广州市淘金路一家咖啡馆里,非洲商人巴比·阿里正用流利的普通话与店员沟通,熟练地使用手机付款。

阿里来自西非面积第二大的国家马里共和国,已在中国生活了8年,成为了一名“中国通”。如今他在广州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从事跨境电商贸易。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今年8月刚刚揭牌成立的非洲广东总商会紧锣密鼓地筹备设立投资基金,为中企、粤企在非洲的可持续发展护航。总商会的“80后”副会长霍江涛10余年间走过十几个非洲国家,目前已转型为中非合作的平台运营者与“桥梁搭建者”。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举行。这将是中国今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中国和非洲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是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作为中国与非洲经贸联系最密切、合作基础最扎实的省份之一,广东与非洲的经贸、人文交流合作不断迭代升级,像阿里、霍江涛一样在两地之间牵线搭桥的“民间使者”群体日益壮大,共同筑牢粤非互利合作的友谊之桥。

u=3215593023,1493931604&fm=11&gp=0.jpg


抢抓机遇开拓新蓝海

不少非洲生意人初到广东,都会选择在广州淘金、小北一带扎根。小北地铁站附近的宝汉直街更是广州最大的非洲人聚集地之一。非洲商人们在这里熙熙攘攘,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也是粤非贸易热潮的一个缩影。

生意刚刚起步的时候,阿里常到小北附近寻找机会。因为中文说得不错,他就在这里帮一些非洲客商订酒店、叫的士。“他们往往会与我交换联系方式、成为朋友,有人还会问我能否帮他们采购。”就这样,勤奋、踏实的阿里慢慢建立起他在广州的人脉圈。

为了帮客户采购到合适商品,几年下来阿里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珠三角地区——他会到广州大沙头选购小商品,到佛山买家具,偶尔还会到深圳批发电子产品。
  
得益于中国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阿里亲自外出采购的节奏才稍微慢下来。如今他更喜欢通过线上渠道选货进货,既方便又省事。

阿里向记者展示了几款经常使用的手机商务应用。“这些手机应用可帮了我大忙,现在我不用离开家里或办公室,躺在沙发上就能做生意。”阿里说。

在非洲商人涌入广东的同时,不少粤企精准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主动拥抱非洲大陆,“走出去”开拓新蓝海。

“国有企业走在合作前列,支持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经济。民营企业紧随其后,将触角延伸到非洲的各个角落,与国有企业形成互补。”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刘继森分析。

在“一带一路”快速推进的背景下,粤非合作加速迭代升级,合作领域从贸易、基建、能源、制造等扩大到农业、环保、旅游、教育、文化、科技、金融等行业,广度和深度协同并进。非洲的工业化进程亦成为广东省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契机。

东丹投资总裁霍东明就是从广东走出去的企业家代表之一。“近年来中非友谊不断深化,非洲人民对中国人越来越友好。”霍东明说,这吸引了不少广东企业和商人选择投资非洲,投资领域更加多元。

从2010年开始,霍东明陆续在坦桑尼亚、马拉维、刚果金等国投资了预制混凝土管桩厂、网络覆盖工程等项目,同时也致力于推广技能教育慈善工作。

霍东明回忆,在非洲的投资并非一帆风顺。他分析道,非洲处于快速工业化的时期,市场广阔,但投资见效相对慢,企业需要做好准备。以混凝土电杆为例,有的非洲国家并不熟悉,一直用的是木质电杆,因此大范围推广需要一定时间。对于有的采用欧美标准的非洲国家,中国产品进入当地也有一定难度。

在他看来,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要做对当地政府和民众有益的项目,体现社会责任,比如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优化医疗服务等,这样可以更快提升企业在当地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为未来深入合作打好基础。

文化先行促民心相通

粤非经贸合作屡结硕果,为两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也成为文化深度融合的高效催化剂;民心相通也将为互利合作行稳致远提供不竭的原动力。

来广州之前,阿里在武汉待了一年半,一位热心的阿姨一直把他当家人一样对待。“她带我去参加中式婚礼和葬礼,让我接触到了中国文化。”这段经历也让阿里觉得,马里文化与中国文化差异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随后,阿里来到广州,在暨南大学主修商科,因此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经商之道。

“现在我会想着如何与广州的供应商做朋友,我知道说什么能让他们高兴。”阿里说,像“一分钱一分货”这样的俗语、方言已成为他的口头禅。

塞内加尔女歌手塔布也同样在广州发现了中国文化的迷人之处。塔布的母亲在广州做生意,4年前,为了给母亲帮忙,塔布来到了广州,并开始学习中文。这4年间,她交了不少中国朋友,还取了一个中文名“菲菲”。

菲菲告诉记者,她有一个“音乐梦”,希望可以和广州本土音乐人共同录制专辑。在菲菲以往的音乐作品中,不乏将非洲音乐元素与中国、广东文化进行混搭的尝试。有时她也会将在广州的生活经历写进歌里。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即将举办之际,她结合自己在广州的经历,与南方英文网、南方日报海外版共同谱写并演唱了一曲反映中非友谊的歌曲。

“在广州,我看到了很多故乡的人来这里经商、学习。同样,在非洲我也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我觉得中国和非洲在发展中都需要彼此。未来,我还希望可以参与一部讲述广州非洲人的电影。”这是这位塞内加尔姑娘的另一个梦想。

“我们主张对非投资,文化先行。”谈及粤非合作,文化融合是霍江涛反复提及的关键领域。

光看外表,旁人可能很难想象这位“80后”女性在非洲“走南闯北”已有10余年。今年4月,霍江涛发起的CAEC中非经贸文化周在广州成功举行,以多种浸入式体验促进了粤非人民之间的文化理解与认同。

“非洲大陆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巨大的国情、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不少企业和个人对非洲并不了解,到当地投资会碰到不熟悉当地法律和劳资纠纷等问题;中国地大物博,也需要非洲朋友们加深认识。”霍江涛提到,广东企业到非洲发展的另外一个障碍是人才匮乏,需要特别注重跨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基于此,非洲广东总商会在今年5月创建了非洲商学院项目,已逐步推出精品课程,为广东企业在非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粤企宜抱团出海  发挥产业链优势

根据广东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2017年广东企业在非洲新设立境外企业29家;截至去年底,广东已累计在非洲设立境外企业达244家。而非洲国家目前已在广州设立了10个总领事馆,这在同类城市中是最多的。

“非洲土地广袤,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但工业化水平较低;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制造产能优势突出,技术水平与非洲国家呈梯度配置,粤非合作互补性很强。”刘继森指出,近几年双方合作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包括粤企对非投资布局明显提速、投资覆盖的产业面更广等。

刘继森认为,在中非合作十大计划中,广东省可以发挥制造业能力强、资本技术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在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两大领域重点突破,提升粤非合作的质量。

有意到非洲投资的粤企如何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刘继森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亲身感受非洲,如果不去非洲实地考察,只是道听途说,可能永远走不出去。二是要先做好详尽的可行性研究,与非洲研究机构、商务咨询机构合作,花小钱规避大风险。三是可以抱团出海,发挥产业链优势,一起走进非洲。”

霍江涛则表示,粤非之间路途遥远,气候、文化习俗差异较大,粤资企业赴非投资应注重“本土化”原则。

她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聘请当地行业精英帮助开拓异国市场。

同时,加大对当地员工的培训力度,把非洲丰富的劳动力转化为人才资源,并重视跨文化管理方面的培训,如定期安排优秀员工到广东接受培训,增加其对粤方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感。除此之外,粤非经济贸易合作仍然存巨大发展空间。

u=1965026776,2392033874&fm=26&gp=0.jpg


(一)非洲将是广东企业投资新热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非洲促进经济发展、鼓励外来投资的政策不断出台,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以及人口红利成为非洲的突出优势。非洲的三大自由贸易区包括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以及东非共同体,这些地区性自由贸易区将合并成“非洲自由贸易区”,覆盖从开普敦到开罗的整个非洲大陆,随着非洲中产阶级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政治和金融稳定性的逐渐提升,非洲自由贸易区可以与其它贸易区洽谈自由贸易协议,预计消费支出将增至2020年的1万亿美元。

非洲将是中国企业未来几年海外投资的新热点。摩托车、电视机、手机、纺织品等越来越多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在遥远的非洲正成为畅销产品。因此,粤非经贸仍存巨大的发展空间。

拥有8亿人口的非洲市场不但广阔,而且充满商机。当地工业普遍落后,大部分商品依靠进口。在北非,“中国制造”的生活用品备受欢迎;东非由于比较偏重农业,来自我国的塑料制品和农产品的市场非常广阔;而在南非,我国的轻工业和纺织产品都是畅销商品。

广东与非洲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即在工业、贸易、市场、资源上的高度互补。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对轻工、家电、电子等产品的需求量都很大,而这恰恰是不少广东商人忽略的巨大市场。当前广东一些制造行业已进入产能过剩与微利时代,如家电行业中的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国内市场需求已近饱和。同时,广东原有的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正在逐渐失去。而非洲除了具备低廉的劳动力外,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消费市场。经历较长时间市场洗礼的广东家电、纺织品、服装、IT产业、手机、集成电路和农业等产业已经在海外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一大批中国企业如华为、中兴等已在加快建立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

随着非洲越来越向世界打开大门以及我国与非洲经贸往来的蒸蒸日上,到非洲投资办厂将有成为广东今后投资非洲的主要形式。未来5到10年将是广东企业投资非洲的“黄金时期”。

(二)出口非洲的高附加值产品迅速增加

按照目前的经贸发展态势,我国将在几年后取代欧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非贸易产品和种类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近几年来,我国向非洲出口的高端机器、通信设备、电子和电气设备,以及机动车辆等产品在迅速增加,这些高端产品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出口非洲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产品出口,我国能更多地参与非洲的基础建设,对非洲能源及矿产勘探行业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对资源需求强劲,也在积极寻求中东以外的能源和矿产来源,资源在未来数年仍将主导非洲对中国的出口。目前,我国约三分之一的石油进口来自非洲。资源出口给非洲带来了急需的资金,但非洲各国政府也在采取措施,希望降低对资源出口的过渡依赖。

近年来,非洲各国正纷纷向外国直接投资开放本国经济,以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我国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对非洲的道路、铁路、港口、机场和电厂作出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非洲每年约为900多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基础设施的发展将提升非洲对全球企业的吸引力。

非洲食品加工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非洲拥有全球60%的未开垦可耕种土地,通过推广科学农耕技术提高生产力,然后对农产品进行食品加工,再销往整个非洲和全球,就可以为非洲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我国正面临着快速城市化建设所带来的耕地压力,必须大量进口农产品。非洲也有可能成为我国下一个农产品主要进口来源。

(三)非洲中产阶级正在迅速崛起

非洲大陆中产阶层的的崛起是近年来出现的另一大趋势。非洲南部地区的消费支出将从2010年的6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万亿美元。这恰恰可以满足中国的高价值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需求。

我国企业已开始进入这一尚未开发的消费者市场。目前“中国制造”汽车,正与来自日本和欧洲的厂商展开竞争。同样,我国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和家电品牌也在与韩国和日本产品争夺市场。

此外,我国企业也在进一步融入非洲各国,他们不仅建立了中非贸易网络,还为非洲各国之间,以及非洲与全球提供了贸易网络。许多企业也在考虑将制造基地迁至非洲,以贴近当地市场。目前,我国已经出资在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赞比亚、毛里求斯和埃及建立出口特区。

非洲大三大自由贸易区拥有超过6亿人口,其中大多数为年轻人,GDP总量达1.2万亿美元,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未开垦土地最多的地区。随着非洲中产阶级人数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私人消费在GDP增长中比重的增大,这些因素在推动非洲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粤非贸易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人民币将成为非洲的核心货币

快速发展的中非贸易、不断增加的企业投资以及我国政府及相关机构提供的财务援助和补贴贷款,为人民币在非洲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人民币已成为一种认可的贸易结算货币,非洲各央行也将把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随着我国逐渐放宽人民币自由兑换,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将日益增加。

中国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的战略支持、非洲中产阶级的崛起及中国价值链地位的提高正在释放市场潜力,并为经贸发展提供动力。

随着中非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非洲有望成为我国企业的主要制造基地以及我国食品供应的主要来源地。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也可能成为非洲央行外汇储备的核心货币。可以预计,粤非经贸合作将迎来一个可持续、多赢的新局面。

为深化粤非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虽然粤非经贸合作在诸多领域卓有成效,贸易投资合作在不断扩大,但粤非经贸合作在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存在合作结构不够优化,投资合作相对较少、参与程度不深等情况。广东企业在非投资也同样面临挑战,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企业在非洲融入当地观念的程度还比较低,企业的管理方式简单和粗放,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不高,个别企业在非洲经营不规范,甚至出现不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等问题。非洲部分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制约了粤非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因此,为了不断提升粤非的经贸交流合作水平,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经贸合作的发展环境。

(一)加强粤非高层经贸交往

粤非高层之间加强互访,有助于加深双方了解,巩固合作基础,同时有利于建立多层次的协商机制,经常就重大合作问题和双边关系进行磋商,争取达成共识,在利益趋同下共同应对各类挑战。随着美欧发达国家加强对非洲的投入,我国在非洲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更重要的是,国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一些人仍然用冷战思维来看待中非关系,对我国的对非政策进行攻击和诋毁,给中非合作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干扰。尽管国际局势、非洲局势以及广东的情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符合粤非发展的共同利益。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情况下,粤非高层应一如既往地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使之成为发展双方经贸关系的重要保证。在注重加强粤非高层交往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推进与非洲民间组织、媒体智库等交往与合作。

(二)推进经贸合作转型升级

广东在非企业仍较多集中在贸易、工程承包等低端领域,一定程度上出现与非洲人争利现象,导致双方摩擦增多。而在物流、电力、能源、航运等高端和战略性行业,以及管理、运营等核心经营环节,广东企业涉足不多,从长远看不利于广东企业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优化粤非经贸结构。一是应尽量避免广东产品对非洲当地民族工业产生的冲击。要加快广东产品的升级换代,主动引导企业由生产粗放型、低附加值型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转变,也为非洲国家的同类产业让出一定的生存空间,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二是为了避免粤非双边贸易摩擦,要鼓励引导广东有优势的企业到非洲国家进行投资办厂,将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当地有一定市场的制造业转移到非洲,这样即可以增加非洲当地的就业机会,又解决了贸易摩擦问题。三是在同等条件下要积极扩大从非洲国家的进口,为非洲国家的经贸发展争取到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环境。为了扩大从非洲国家的进口,可以探索对从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商品实施免关税待遇,以此鼓励非洲国家向广东的出口。四是对非合作中既要加强与非洲在基建、农业、制造业等领域合作,也要重视与非洲在医疗、教育等民生项目的合作。

(三)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指导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已发生了的深刻的变化,广东对非洲的贸易政策也应做出相应调整,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有差别的国别政策,以适应不同国家市场的变化。广东相关部门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广东企业了解非洲市场的特点以及非洲国家的政策法规、文化习惯、宗教信仰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在贸易投资过程中要尊重各国的习惯和风俗,尽量满足其市场需求。在开展贸易之前,企业还应事先进行市场调查,聘用当地管理人员管理地方分公司,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企业,从而减少广东出口企业在非洲市场上的风险。

为了维护粤非正常的经贸关系,还要整顿和规范广东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非洲的竞争行为,对于故意扰乱出口市场、低价倾销的企业则要给予严厉查处,引导广东企业走良性发展的道路。在此基础上,还有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为粤非经贸活动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

(四)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品牌

目前广东一些企业在对非洲的贸易投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非洲穷国比较多,人均GDP比较低,购买力水平差,在对其贸易时无需考虑商品的质量和品牌,却忽视了许多非洲的市场是开放的,进入这些国家的中国商品,既要与其他新兴国家的产品竞争,又要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开展竞争,由于在出口产品质量和品牌上没有下够功夫,而失去了一些传统的市场。因此,广东企业要克服自身观念和经营策略上存在的误区,要明白虽然产品有高中低档之分,但要做到同一档次的产品质量最好,树立良好信誉和形象,从长远考虑,要有确立品牌质量意识,广东企业要加大对自身品牌的宣传,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广东产品在非洲的竞争力。

(五)完善在非洲投资设厂的扶持政策

为了鼓励广东企业增加对非洲国家的投资,政府应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为广东企业提供安全保护和投资指导。同时,广东企业通过在非洲投资设厂,还可间接扩大对美欧市场的出口。近年来,美欧等发达国家对非洲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优惠政策。我们可以借助这些优惠政策,引导广东企业在非洲投资设厂,然后通过非洲市场,向美欧市场出口,这不仅有利于转移部分行业和化解产能,如服装纺织品出口过快增长导致的广东在欧美市场的贸易摩擦压力,而且也有助于进一步扩大粤非经贸合作的领域,推动双方经贸的快速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在非洲投资设厂政策,为广东企业在非投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根据 中国经济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2 15: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