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匪片是商业电影的一大类型,可是在中国拍警匪片,不容易,得不断地 " 突破 " 各种 " 禁区 "。杜琪峰的《毒战》拍警察试毒,拍执行注射死刑,是个突破。《烈日灼心》让一帮 " 同志 " 罪犯有了人性光环,是个 " 突破 "。《无双》展示了造假钞的详细过程,是个 " 突破 "。这么看来,我觉得开年的《" 大 " 人物》,对于中国警匪片也是个 " 突破 "。
中国社会最敏感的话题之一是 " 强制拆迁 ",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惨案。《战狼 2》开头拍了强拆,没敢拍惨案。《" 大 " 人物》拍了,这对《老手》最大的改动之一。原版剧情的导火线是运输公司无理裁员,司机讨薪的过程比中国版更屈辱更血腥。《" 大 " 人物》改得温和了些,但一根电棍,一条被尿湿的裤子,该有的意思尽在不言中。结局还是一样惨烈。这处改动非常契合中国社会现实,我以为是个 " 突破 "。
贫富差距也是中国社会最敏感的话题之一。中国两千年来的编户齐民,老百姓往上不敢做皇亲国戚的梦,往下不屑与乐户、疍民比肩,生活中最直观的阶级分化就是贫富差别。在蛋糕够大,机会平等的时候还好说,碰上经济颓势," 阶级固化 " 的声音就甚嚣尘上。好警察恶斗富二代,正是适逢其时的商业片好题材。
众所周知,《" 大 " 人物》翻拍自《老手》,其实《老手》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致敬老港片。那些借鉴成龙电影的喜剧动作桥段不用说,从题材来讲,小警察代表被凌虐的民众惩治枉法横行的富二代,这是港片最擅长的警匪题材之一。在成堆的同类港产警匪片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是李修贤的《铁血骑警》,讲交警如何诱捕飙车伤人的富家公子;二是徐克监制的杜琪峰早期作品《城市特警》,李子雄带领的警察小分队面对成捆现金的收买,直接当做纸钱撒到风中的场面,帅到没朋友。
《" 大 " 人物》还隐隐涉及官商勾结,其实乘着 " 扫黑除恶 " 的东风,按说 " 苍蝇老虎一起打 ",应该也没有什么不能拍。被大张旗鼓拍出来的是警察闹市擒凶,这是个很有象征意义的场面,对富二代拳拳到肉的抓捕与一笔带过的 " 官商勾结 ",恰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胖揍赵家人那叫替天行道,抓捕出逃贪官那就变成《黑金》了。其实警匪片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类型,主题无非是个 " 邪不压正 ",只要主旨是维护公正,惩恶锄奸,本来不该有那么多 " 禁区 " 好去 " 突破 " 的。
从中国的创作环境来说," 突破 " 还是不 " 突破 ",决定权不在电影人手里,所以 " 突破 " 到现在,也没能重现上世纪八十年代警匪片曾有的尺度。比较起来,制作方面的进步才是实实在在的。《" 大 " 人物》在叙事节奏、剪辑和音乐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商业片的水准,让人想起去年的《我不是药神》。美术色调受到韩国片影响,鲜艳过分,片尾曲 " 大人物 " 却是酣畅动听。
片名叫 " 大人物 ",其实主角都是一群小人物。被拆迁的司机一家不用说,基层刑警工作的时候威风八面,回到家一样要操心职称、孩子、学区房。《辣手神探》里黄秋生扮演的大反派说过:" 警察有什么了不起?脱下制服还不一样是人?" 一语道破真相。影片最接地气的改编之一就是警民联欢会彩排,铁血警官被披红挂绿当猴耍," 孙大圣 " 也没脾气。
影片的选角和表演加分不少,王千源是老戏骨,在《钢的琴》等现实主义艺术电影中证影片的选角和表演加分不少,王千源是老戏骨,在《钢的琴》等现实主义艺术电影中证明自己实力之后,《解救吾先生》中的悍匪一角给人印象深刻,这次扮演正义警官,既有新鲜感也有说服力,把小人物的身不由己和正义感演得入木三分。好久没在大银幕上亮相的梅婷戏份不多,那句 " 我动心了 " 道出了人物的纠结与不甘。金牌配角王砚辉自从以《光荣的愤怒》出道后,这些年来无论角色大小,他的演绎都扎实传神。去年的《我不是药神》中的假药贩子大概是他一系列奸角的巅峰,这次跟王千源一样 " 洗白 " 变身警察小队长,演技还是那么生活化,混杂了我大西南人民的憨直和精明。
最后,我知道很多人讨厌包贝尔,但这部影片里最出彩的角色显然是他扮演的富二代,说是演艺生涯的脱胎换骨之作也不夸张。卖乖耍贱的喜剧形象既然遭人诟病,转而走反派路线也是个思路,本来是滑稽到让人笑不出来,现在变成滑稽到让人毛骨悚然,同样的表演,换个电影类型却有不同的效果。这个角色本来就是庶出的富二代,包贝尔版自然不如原版角色亚仁帅气,但扭曲和变态却犹有过之,我觉得改编得非常精彩。
整部电影要拿到世界警匪片中去比,当然只是普通水平,但在中国,能拍出一部符合商业片规律还能过审的正常影片,已经是难能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涉及社会现实题材的电影在中国都是 " 实验电影 ",希望创作者与观众合作的这些 " 实验 " 能一次次获得成功,推动中国创作环境迈向宽容和多样化。
来源:豆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