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8日,台北故宫以《颜真卿回家了!》为题发布新闻稿称,受邀参加东京国立博物馆“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唐代书法”特展的国宝级文物颜真卿《祭侄文稿》,已经在双方工作人员的严密戒护下,安全返回台北故宫。
图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台北故宫表示,为了保存、维护珍贵国宝,归还后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和怀素《自叙帖》,将会在文物库房休息三年以上,才会再次对外展出。
文物为何要休息三年以上?
中国气象报2015年在《清明上河图》展结束后,曾发文表示书画文物在展出时间和次数上有严格限制,考虑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展出及转移过程中,光照、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会不可逆地减损它们的寿命。
据文物保护专家介绍,外界环境因素对书画文物造成影响,从文物本身来说分两种情况进行考虑:一种是书画作品的材质,另一种是创作时所选用的颜料。
《祭侄文稿》 图片来自台媒
由于中国古代字画材质多为纸质或绢质,这类书画文物在今天看来,大都呈现出黄色,并有污蒙蒙的感觉,但其实这些材质原本的颜色都是白色的,之所以有了这样的变化,都是受到了光照的影响。
与光照不同的是,温度、湿度对书画文物的影响在于其稳定性的打破。书画文物在库房保存时,环境温度、湿度值恒定;在展厅的展柜陈放时,同样有一个稳定的温、湿环境。但是在从库房转移到展柜的过程中,这些纸、绢材质的书画作品如果遇上了一个湿度较高的环境,其纤维容易吸水膨胀,而如遇湿度较低的环境,则容易出现失水卜裂的危险;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书画文物的材质、颜料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反应速度减慢。在一次次的转移过程中,收缩、膨胀来回变化,书画文物的寿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另外,气溶胶、大气污染物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书画文物造成损害。比如PM2.5,这种细颗粒物质的化学活性较高,沉降、附着在文物表面不仅污损文物,还可能与彩绘颜料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颜料层的内部结构,造成彩绘层的松散。
由于中国古代字画材质多为纸质或绢质,这类书画文物在今天看来,大都呈现出黄色,并有污蒙蒙的感觉,但其实这些材质原本的颜色都是白色的,之所以有了这样的变化,都是受到了光照的影响。
与光照不同的是,温度、湿度对书画文物的影响在于其稳定性的打破。书画文物在库房保存时,环境温度、湿度值恒定;在展厅的展柜陈放时,同样有一个稳定的温、湿环境。但是在从库房转移到展柜的过程中,这些纸、绢材质的书画作品如果遇上了一个湿度较高的环境,其纤维容易吸水膨胀,而如遇湿度较低的环境,则容易出现失水卜裂的危险;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书画文物的材质、颜料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反应速度减慢。在一次次的转移过程中,收缩、膨胀来回变化,书画文物的寿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另外,气溶胶、大气污染物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书画文物造成损害。比如PM2.5,这种细颗粒物质的化学活性较高,沉降、附着在文物表面不仅污损文物,还可能与彩绘颜料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颜料层的内部结构,造成彩绘层的松散。
台北故宫如何选取限展品?
经观察者网查询,台北故宫1984年起陆续精选出70件名作列为限展品,全属书画史上的名作,因纸绢旧痕较严重需要维护,所以大多每3年才能展出,每次展览约展出四十天;都是明清以前的书画藏品。
至于为何这70件是限展品,在台北故宫1996年出版的《故宫书画菁华特辑》说明中获得解答,因书画纸绢材质及附着于上的颜色,若长期展示,必然加速老化。因此书画展览,出于维护的目的,向例以不超过三个月为限,其中,书画珍品年代久远者,更需妥加维护,因此1984年由台北故宫书画处主导选择了书画史上的名作,同时也是时代较久远的20件作品,限定展览时间和限制提供如提件研究、摄影等措施;1992年增为60件;1995年增为70件,此中书法为13件,绘画57件,时代以宋代为多,最晚者各别为元代张雨《书七言律诗》、元代方从义《神岳琼林图》。
70件限展、限提作品是书画精华,也是绝对的名品国宝。据前台北故宫院长刘芳如201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台北故宫限展品选择标准如下:一、时代久远之书画作品,目前以宋元及其以前之时代为范围。二、具时代意义之代表性名家巨作,如唐孙过庭《书谱》、宋范宽《溪山行旅图》等。三、书画史上具时代性与艺术价值之名作,其作者虽伪托名家,或为轶名之作,亦在评选之列,如传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五代人《秋林群鹿》等。四、作品原有纸绢因旧折痕或伤损较严重(如颜料剥落、纸绢脆化等),极需加强维护者,如高克恭《云横秀岭》等。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