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57|回复: 0

文物中的一带一路情缘:回顾历史,加强沟通交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7 06: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文物发掘、研究以及保护工作上合作成果不断,书写了文明交流的美好篇章。

回顾历史,加强沟通交流

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和马涅什广场之间,矗立着一片赭红色建筑群,这是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所在地。从花瓶形状的茶壶到装运茶叶的箱子,从丝绸制成的服饰到中国帆船造型的墨水台……博物馆里的丰富藏品,述说着古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与文明交流的盛况。

该博物馆考古部高级研究员纳塔利娅·希什林娜向记者介绍,博物馆考古部珍藏着从公元8世纪至14世纪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独特布匹,这是古丝绸之路连接起古代中国和伏尔加河沿岸地区的见证。

具有代表性的是出土于13世纪的古代服饰,包括两件长袍以及一些女性使用的头饰、护身符和皮靴等。在俄罗斯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考古人员对这些文物进行了全面研究,并还原了更多历史背景。该博物馆科研人员编写的服饰研究报告写道:“长袍是用昂贵的中国布匹做成的。中国布匹沿着丝绸之路到达伏尔加河沿岸地区,服饰上的龟、鱼和鹤等中国传统图案象征健康、长寿、富足。”

希什林娜介绍,该博物馆的草原考古队在俄罗斯罗斯托夫地区进行考古发现,一处中世纪游牧民的墓葬里有用中国丝绸做成的布匹的碎片。“这再次表明,历史上人们沿着丝绸之路开展跨境贸易,布匹贸易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和税收,丝绸、棉织物等是主要的流通商品。”

古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在艺术及技术方面融合互鉴。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再次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近年来,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积极合作办展。希什林娜说:“保存了成百上千年的文化遗产展示了古代文明往来的面貌。这启示我们,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可以在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加强交流沟通、促进共同发展,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遗址发掘,延续传统友好

红海之滨,沙漠之下,一段古老的丝路记忆正在被唤醒。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角的塞林港,曾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繁华贸易港。时间流逝,塞林港遗址逐渐被流沙掩埋,消失于历史长河。

2016年,中国和沙特签署《中国—沙特塞林港考古合作协议书》,决定联合开展塞林港遗址考古。2018年起,中沙两国组织联合考古队开展调查与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我们在遗址的多个地点发现中国宋元时期的白瓷与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这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沙方考古队员麦迪表示,这些发现展示了红海地区与中国之间往来的悠久历史。

塞林港所在的红海地区,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交通要道。阿拉伯文献记载,公元9世纪至13世纪是塞林港最为繁荣的时期,经海路而来的朝圣者和商人在此登陆。中国史料中,元代航海家汪大渊曾两次从海路抵达中东地区,在其《岛夷志略》中记录下当地风土人情。公元15世纪,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船队停靠塞林港后,用瓷器、金银、丝绸、茶叶和铁器等与当地居民交换特产和礼物。随行翻译将所见所闻录于所著《瀛涯胜览》中。

“船队所携带物品清单中即有‘磁器’一项,汪大渊也目睹了中国瓷器在红海地区市场上销售的情景。这些都与中沙考古队在塞林港发现中国瓷器所呼应。”联合考古队中方领队、时任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姜波说,所发现的实证显示,至迟到元明时期,中国瓷器已经行销于红海地区。

“塞林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也是联系阿中文明的重要纽带。如今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下,阿中世代友好还在延续。”麦迪说,沙中联合考古队工作对认识两国人民传统友好有重要意义,也将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文交流。“红海沿岸还有多处珍贵的历史遗迹,希望在完成塞林港的发掘工作后,我们与中国朋友到沙特更多的考古地点开展合作。”

合作研究,联手解码历史

今年4月至7月,《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中国销往欧洲纹章瓷器精品展》在国家海洋博物馆展出。一件件华美瑰丽、兼具中西文化特色的瓷器,讲述着中国瓷器经由古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历史。近年来,在中外考古人员的通力合作下,有关瓷器的研究发现不断刷新着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

2016年,故宫博物院与英国杜伦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就中东、欧洲以及印度洋地区的考古以及该地区出土的中国瓷器等文物资料进行合作研究。几年来,在中国、印度、阿联酋等地区的遗址,双方团队多次联合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整理工作。2019年,中英联合考古团队整理了10余件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陶瓷残片,它们出土于西班牙萨拉戈萨、阿尔梅里亚和巴伦西亚等地。杜伦大学考古系教授克里斯·杰拉德介绍,这一重大发现从物质文化角度证明,早在唐代,中国与地中海地区就有丰富的文化与经济交流,改变了欧中陶瓷贸易始于明代的传统观点,为人们重新理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线索。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英考古研究合作通过线上方式继续进行。今年6月26日至27日,故宫博物院与杜伦大学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来自中英法三国的学者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杜伦大学考古系德里克·康奈特博士表示,从非洲、波斯湾到印度,印度洋沿岸的每一处遗址中几乎都发现了中国陶瓷的存在。这是考古学上非常重要的现象,需要中西方学者共同合作研究。英方与中国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机构合作,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视角和成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古代印度洋贸易中发挥的作用。康奈特说:“丝绸之路将各国研究者联系在一起,我们在工作中建立了情谊,多了不少好朋友、好伙伴。

1.jpg


而就在9月24、25日是一场文化盛宴,一曲丝路交响在敦煌展开。

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十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以下简称“一会一节”)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敦煌文博会是我国唯一以“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本次“一会一节”以“交响丝路、文博天下”为主题,举办多场论坛、展览和演出,搭建起“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平台。

由文化和旅游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承办的“敦煌论坛:‘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2021年度理事会会议”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论坛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将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敦煌学研究高地的目标,共同探讨“一带一路”视野下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命题。

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伟,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甘肃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玉萍,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院长苏伯民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研究院和全国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马玉萍主持。

何伟在致辞中指出,举办敦煌论坛,就是贯彻落实总书记敦煌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不仅今年要办,而且要作为敦煌文博会的核心论坛长期办下去,努力将其打造成敦煌学研究高地的大平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利用的大平台,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大平台,服务“一带一路”文明互鉴的大平台。相信各位专家一定会提出更多前瞻性、建设性、创造性的真知灼见,不断提升完善敦煌学学科体系,形成更多引领世界敦煌学繁荣发展的权威成果,持续扩大敦煌学研究国际影响力。我们将从本次论坛的丰硕成果中汲取营养,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精神支撑、贡献敦煌力量!

王旭东在致辞中表示,敦煌论坛作为今年“一会一节”的主打品牌,以“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为主题,赋予敦煌文化研究新的时代内涵,契合时代主题,必将取得更大成效。进入新时代,研究传承弘扬好敦煌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相信敦煌文化研究一定能够结出累累硕果,建设敦煌学研究高地的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期待各位专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思想激情碰撞,贡献真知灼见,成果出新出彩,祝愿本次敦煌论坛圆满成功。

开幕式结束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馆员赵声良,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教授郑炳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葛承雍,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罗华庆等专家学者先后就《敦煌文献描绘出丝绸之路的多彩图卷》《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西汉敦煌郡西域间骏马贸易与李广利征大宛》《冷门绝学:敦煌壁画外来图像文明属性研究》《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概述》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论坛为期三天。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将有40位敦煌学研究、丝绸之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与敦煌学研究的新课题,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百年来国际敦煌学研究史回顾与总结,敦煌石窟考古与艺术研究,敦煌文献、宗教文化、少数民族研究,敦煌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等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交流。与会专家学者还将分赴莫高窟和榆林窟、锁阳城实地参观考察。
 
高规格论坛架起交流桥梁

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学者云集,思想荟萃。敦煌论坛、“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文化论坛、“五凉”文化论坛等3场高规格论坛正精彩呈现。“举办‘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文化论坛,就是想搭建这样一个对话的平台。通过这一交流的渠道,有效推动以文明交流超越文化的隔阂、以文明互信超越文化的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化的优越,从而更好地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文化的力量、沉淀文明的因子。”甘肃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青说。

“‘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纽带、民心相通的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灵桂认为,新时代,全球进步不能再是零和的,一个大陆或一种文明的崛起,不必以牺牲另一个大陆或另一种文明为代价。中国政府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其人文基础就是正确的全球文明观,其目标是实现合作方的共商共建共享,实现人类社会的合作红利。
如何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明说,要从“站在中国看世界”转向“站在世界看中国”。“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根本在于直指人心,而赢得人心的根本在于价值观的认同。中国的对外文化战略,要积极寻求与域外民众共同构建‘可分享价值’。‘可分享价值’隐含多元的价值预设,并产生于渠道多样、内容广泛的国际交流,依托着现代文化贸易和服务、学术交流、大众旅游以及各类民营—民间组织的积极互动等多种方式。”

高层次展览再现丝路光华

“我之前来过敦煌,也看过莫高窟的壁画。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敦煌文化中的一些元素被提炼出来了,我注意到之前没有注意过的细节,对敦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常沙娜”设计奖获奖作品展厅,参展商马艳萍说自己在参展工作之余,还参观了其他展厅,颇有收获。

韩国文旅及文创产品展、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丝绸之路文旅商品展、“常沙娜”设计奖获奖作品展等展览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展出。展览涵盖丝路沿线文物精品、艺术作品、文创产品等,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丝路沿线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重放光彩。

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中,参观者通过“发现藏经洞”“流散的艺术瑰宝”“再现敦煌艺术”三个单元,可以欣赏到存于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等流散海外的200件敦煌藏经洞文物复制品。借助科技的力量,利用3D无损扫描技术原大、原色高清复制,通过声光电手段复原藏经洞场景,不少参观者感慨“对敦煌有了新的认识”。同时配合展出甘肃酒泉各博物馆馆藏敦煌藏经洞文物和佛教文物100余件,多层面再现了敦煌艺术的辉煌。

“全面推进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合作,探索和分享先进的保护和传承技术,创新合理利用模式,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既要让历经千年的文化遗产留得下来,也要把承载各国文化血脉的文物、遗产、典籍、工艺等文化遗产用起来,让各国文明在交流中争奇斗艳,在互鉴中绽放异彩,使‘丝路精神’在传承中赓续绵延,在保护中熠熠生辉。”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表示。
 
高水平演出讲述丝路故事

当日晚,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在敦煌大剧院上演。《玄奘西行》以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为原型创排,展示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风格特征的音乐文化,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音乐在融合中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质。

在中央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队的精湛演绎中,南箫、古筝、胡琴、箜篌、艾捷克等70多种民族乐器悉数登场,现场演奏时而气势恢宏,时而空灵缥缈。用“音乐”和“语言”的双重表述、多媒体视角和舞美技术建构的虚实空间,让观众无不为玄奘“跋山涉水历万险,不取真经誓不还”的信仰和毅力所打动。

在《极乐》篇章,龙凤笛、直嘴笙、细腰鼓、敦煌排箫、莲花阮等失传已久的古老乐器重新复活,演奏家化身伎乐天,在舞台上妙音重现飞天奏乐……伴随着激情澎湃的乐曲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观众仿佛跟随“玄奘”一同进入了云蒸霞蔚的佛国世界,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演出一次次被推向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演出结束后,中央民族乐团将价值360万元的乐谱、舞美、道具和服装捐赠给甘肃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并指导甘肃省文艺院团将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打造为弘扬“丝路精神”、推动丝路文化交流融合的经典剧目。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3 1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