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71|回复: 0

你都不知道一个人呆着到底有多快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4 07: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道你们怎么样,我反正是挺喜欢一个人去看电影的。可我朋友吐槽,她最近被某猥琐男人给缠上了,因为她一个人去看电影。
男人是隔壁部门的同事。明明是已婚男人,老婆还怀孕着呢,七八个月了,但男人在社交场合永远假装单身,今天和Amy约会、明儿跟Lisa暧昧。
要不是朋友跟HR的姐姐太熟,早听说过男人的根底和脾性,都不会早早做好防备。
朋友苦恼,天呐,为什么偏偏是我被男人缠上了呢?

就是因为她一个人去看电影,不凑巧撞上了他,可能就是孽缘吧。
男人追问,为什么你一个人去看电影?多无聊多孤独呀,下次我陪你去吧?之后几个星期化身复读机,追问“要不要去看电影”……哪怕她已经拒绝了无数遍。
朋友的OS是,我为什么不能一个人看电影啊?有些电影就是更适合一个人去看。渣男哪里来的自信觉得跟你一起去看会更好?哪怕人品并不渣,跟话不投机的人尬聊,会比一个人呆着更好么?
——我就是想一个人看电影,听不懂?

1.jpg

▲ 《剧院中的孤独人士》(Solitary Figure in theater),爱德华·霍珀,1903年


上周看电影,我也是一个人去的,对我来说再正常不过。隔壁的小姐姐也是一个人,坐下没多久一脸不好意思地问,你好,你的电影票方便给我么,影院要两张电影票才能开停车票。
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商业上,人们对自个儿玩的接受程度还是低了点,好像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住是因为没有朋友,爱一个人呆着的人,十之八九患有孤独症候群,独处的情景总是和凄凉挂钩。


比如47岁的窦唯,在一家平凡的面馆吃一碗平凡的9块钱的面都会上热搜,一个人戴着墨镜背着帆布包在地铁上打瞌睡又上了一次。
又比如,演员王耀庆被台湾狗仔偷拍到他一个人在大马路上吃便当,标题赫然写着“他没有朋友”。王耀庆很委屈,他只是喜欢吃便当而已。
——MLA都唱,“给亲戚看见我一个人吃吉野家,差点想讲句你认错人吧。”
连一个人去吃个快餐都不敢承认。

可事实上,独行侠早已经很多很多了。前不久看报道说孤独经济盛行,便利店的数据证明了这点——泡面、关东煮、单人份火锅、零食等等,适合一个人吃的食物是便利店里销量最好的。
我想,独处的时代已经到来,只是人们不敢承认它。
我想说,明明一个人那么爽,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我常常想起《家族的形式》里的镜头。39岁的男主角大介是个独身主义者,对他来说人生的快乐事,就是自己一个人待着。
大介费了好大力气,一个人赚钱买了套单身公寓,人生理想就是呆在自己的“城堡”里,为自己做晚饭,配杯小酒,再悠然地吃完,不会被额外的事影响到。

倒不是说我想成为一个独身主义者。我不奉行什么主义,我觉得我会随着际遇和心情改变决定,独身未必,闪婚也未必。但有一点,我想不会改变,我需要独处的时间。
人们常常在强调沟通、陪伴的必要,却常常忽略独处的必要。
我不时一个人去咖啡厅呆着,只是想看一会书、干点正事。我会和朋友约会,也不时一个人看展、吃饭,一个人更利落,不必将就时间。偶尔一个人旅行,因为一个人上路奇遇会更多。
我觉得我并不需要用热闹来证明自己并不孤独。事实上,深处的孤独是因为在人群之中,却找不到和拥有共同语言的人,而并不是因为一个人呆着。

为什么一个人就注定不开心?
我想,你妈催婚,催育,都是源于“孤独难过且可耻”的理念。人的孤独是可怜,可悲,甚至可耻的,群居的生活,能将你的所有生活风险都压到最低。
是的,人类的群居有伟大之处——我们所有人都是社会性动物,人类要依靠他人才能生存,我们保护彼此,因而得以延续和繁荣。
从原始时代即如此,人类没有对抗猛兽的爪牙,通过沟通,分工,合作,才有了强大的社区。直到前几十年,人们依旧要通过家庭和聚落以保障生命。
可在这个时代谈起来,好像不那么重要了。

辉格的《群居的艺术》里写,社会、文化和制度发育起来,个人的束缚被拉松。高度流动性的市场,让个人有了更多选择,人类天性中的个人主义重新有了重新施展的机会。
换句话说,是社会机器的发展,让我们有了一个人独处、甚至生活的便利与可能。
我在以前写过,当代青年的孤独症候群可以靠好好吃饭,好好体味饭桌上的闲聊解决(和朋友家人)。可我又觉得,所谓的孤独,有时是因为强迫自己融入不对味的群体。
看《刺猬的优雅》里的勒妮,觉得她真孤独呀。她是一所高级公寓的门房太太,公寓里住满达官显贵,住客从不正眼看她,因为觉得她和门房老太一样不招人喜欢:又老又丑,脾气暴躁。

以前觉得这女人这么有趣的一个人,书房里塞满的是胡塞尔现象学、弗洛伊德、中世纪哲学……为什么不和别人搭话,反而过着隐形人般的生活。
后来到了这岁数又觉得,硬要将自己塞进不属于自个儿的群体,挺难受的。没有谁认认真真地品过她的优雅,何必要诚心讨别人喜欢?
相处的力气,只要送给对味的人就好了。后来遇到和她对味,看日本老电影的老先生,真好。

可哪怕兴趣相当的人,也不必组织什么“阵营”。
我觉得比习惯独处的社会更可怕的是,人们太着急把自己塞进某一个群体当中,急着找寻同感,急着标榜他们站在同一阵营。但是许多看似协调一致的集体行动,只不过是简单自利行为而已。
疯狂的集体癖好或许导致坏结果:用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的话来说,人类头脑里有一个蜂巢开关(hive swithch)。
蜂巢开关一旦被打开,就会立即像蜂巢中的工蜂那样丧失自我,执着甚至狂热地服务于集体目标,着魔般地步调一致、激情高涨。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这时会想起独处的好处来。
相当的个人主义,或许能避免沦为另一种蜜蜂的命运。独处于我最大的裨益,或许就是不必随大流的底气吧。

来源:新周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18 18: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