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56|回复: 0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太子:打烂一手好牌的爱新觉罗·胤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0 08: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子,又叫储君,古代帝王继任者的专有称呼。相信喜欢读历史以及喜欢古装影视剧的朋友,对这个称呼都不陌生,历史上有一些著名的太子,比如汉武帝的戾太子,南朝梁的昭明太子以及唐朝的隐太子李建成。通常来说,一个人以太子的身份知名于后世,那么说明这个太子很悲剧的没能顺利当上皇帝。康熙的太子胤礽大家都比较熟悉,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一系列清宫剧中都有戏份,但是如果不看我文章的题目,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胤礽是中国最后一个太子,这个知识点可以拿来和朋友稍微炫耀一下。言归正传,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清朝唯一的太子,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的故事。

元后之子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爱新觉罗·胤礽出生于北京紫禁城的坤宁宫。他是康熙皇帝和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康熙所有参与序齿儿子中的第二个,在他之前赫舍里氏还有一个嫡子承祜,不过没来得及序齿就早夭了。他的出生本来应该对赫舍里皇后是一件好事,再次诞下皇帝的嫡子,使得她本人和赫舍里家族都将获益匪浅。只可惜,福祸相依,赫舍里氏来不及享受和儿子的天伦之乐就难产去世了,这个被康熙皇帝取名为胤礽的男婴,生而丧母。

1.jpg


这里需要着重说明一下的是,关于胤礽的生母及其家族,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两个常识性错误:

一是电视剧中无论是康熙、孝庄太后还是她的祖父索尼等等这些亲属们,一直称她为赫舍里,但赫舍里是他们家族的姓氏,而非她的名字,索尼自己也姓赫舍里,怎么会一直叫自己的孙女为“赫舍里”呢?此外孝庄、康熙等人也不会称呼她赫舍里,这种西方人称姓的叫法不是清朝的习惯,就好像没有人叫孝庄“博尔济吉特”,叫甄嬛“钮祜禄”一样。至于她的名字,史书上没有记载,通常都称呼她为“元后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元后即原配皇后。



二是索尼是她的祖父不假,但索额图并非她的父亲。赫舍里皇后的父亲是索尼的长子噶布喇,而索尔图是索尼的三子,即赫舍里的三叔。因此,索尔图是胤礽的叔外祖父,即叔姥爷。

圣祖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辅政大臣、一等大臣索尼孙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女。——《清史稿·列传·卷一·后妃》
立为储君

康熙十四年,虚岁两岁,实际上一岁零一个月的胤礽被立为了太子,这是清朝第一次公开册立太子,但严格意义上说不是最后一次,因为后面胤礽废而复立,第二次立太子也是他。然后清朝就再没有公开立过太子了,改为了秘密建储制,即大家熟知的,传位诏书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面,老皇帝死了才能公布继承人选。

关于为什么册立胤礽为太子,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

首先,在康熙时期,满清统治者已经高度汉化了,崇尚儒学,康熙本人也很推崇儒家思想,而按照儒家礼法“嫡长子继承制”,胤礽作为唯一的嫡子,理所当然的要被立为太子。这里说明一下,康熙生前曾立过三任皇后,但只有胤礽一个活下来的嫡子。
其次,康熙皇帝和元后赫舍里氏的感情很好。后面爱屋及乌,赫舍里氏的妹妹也进宫为妃,虽然已经有了惠宜德荣四妃,妃的名额满了,但小赫舍里氏仍享受妃的待遇,死后追封为“平妃”,因此康熙伤心赫舍里皇后之死,移爱到胤礽身上,立他为太子。
此外,满清之前的皇位继承人确立方式,是属于部落氏族的遗俗“推举制”,也就是满清王公贵族们商量着来,皇太极、顺治的继位都是如此,只有康熙的继位是由顺治个人意志决定的,但也没有明确立为太子。这种大家伙商量决定继承人的方式,内耗太大,不利于安定团结,因此康熙皇帝决定彻底改变这种方式,使用新的嫡长继承制度,以确保大清江山的长治久安。


高开低走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胤礽的人生,高开低走最恰切不过了。一岁多就被立为太子,之后全天下最好的资源都向他倾斜:

太子方幼,上亲教之读书。六岁就傅,令大学士张英、李光地为之师,又命大学士熊赐履授以性理诸书。二十五年,上召江宁巡抚汤斌,以礼部尚书领詹事。——《清史稿·列传·卷七·诸王六》
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这些人,无不是学识渊博的当世大儒,康熙自己也是学贯中西,可以说这个阵容在康熙朝堪称最豪华的讲师团了。胤礽本身天资就很好,又在康熙以及名儒们的悉心教导之下,青少年时期的他,文武双全,堪称一名合格的储君:

太子通满、汉文字,娴骑射,从上行幸,赓咏斐然。——《清史稿·列传·卷七·诸王六》
如果就这样一直父慈子孝,太子谨慎行事,康熙宠爱不断,也就没有后面的名场面“九子夺嫡”了。世事难预料,被多名大儒教出来的胤礽,居然在“孝”上面栽了跟头。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的时候,途中染病驻跸行宫,于是召太子胤礽和皇三子胤祉来侍疾,这本来应该是一次很容易的送分题,结果不知道为什么,胤礽在康熙面前居然没有表示出一点伤心难过的样子,硬是将送分题答成了送命题,后来一废太子时康熙还提到了这件已经过去近20年的事,可见记恨之深。



从这开始,父慈子孝没有了,康熙和太子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或者说康熙开始有意识地打压太子:

三十三年,礼部奏祭奉先殿仪注,太子拜褥置槛内,上谕尚书沙穆哈移设槛外,沙穆哈请旨记档,上命夺沙穆哈官。——《清史稿·列传·卷七·诸王六》
表面上看是一个跪垫的事,康熙非要把太子的垫子挪到门槛外面,礼部尚书也是死心眼,非要把康熙这个指令记档,也就是留下痕迹,结果惹怒了康熙,直接被免官了。实际上,表现出的是康熙对太子的厌恶,但自己又不想让别人知道,破坏一贯的父慈子孝形象,这种矛盾的心理其实外人一看就明白了,康熙很像是在掩耳盗铃。

在此之后,康熙三十六年,有人报告说太子“暱比匪人,素行遂变”,于是胤礽几个家奴被康熙或赐死或圈禁,史书上说康熙对胤礽“自此眷爱渐替”。在我看来康熙之前已经不喜欢胤礽了,亲近匪人这事一出,康熙就真的动了易储的心思,因为第二年就是康熙第一次大规模册封皇子。皇子开府做事,实际上变相的分了太子的权,这也是康熙想要考量几个年长皇子的能力,为替换胤礽做准备。

之后又出了索额图结党以及图谋政变拥立胤礽继位的事,康熙更加坚定了易储的念头。不过在我看来,索额图结党肯定是有的,自古以来位高权重者基本都会形成自己的利益团体。至于是否图谋政变拥立胤礽,我觉得索额图应该是有过这个念头,作为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他肯定察觉出了康熙对胤礽的不满,因此可能对其党羽流露过类似的想法。但是要说实际行动,我猜应该没有,当时康熙皇帝登基四十余年,正是声威最盛的时候,五十岁的他精力也还不错,这个时候想造他的反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康熙皇帝既然发现了这个苗头,肯定要立即扼杀,处死索额图,其党羽也或杀、或囚、或流放,索党瞬间烟消云散。当然,胤礽在朝中最大的助力也就此失去,康熙也更加的忌讳胤礽了,离他被废进入了倒计时。

两度被废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出塞行围时,皇十八子胤衸病重,胤礽作为哥哥又是毫无忧色,康熙斥责他之后反而派人窥探康熙的营帐。忍无可忍,同时觉得时机成熟的康熙,终于下旨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但令康熙没想到的是,胤礽的这次被废使得“九子夺嫡”的大戏进入了第一个高潮。一下子牵扯出了大阿哥胤禔建议康熙杀掉胤礽、术士张明德给八阿哥相面说其面相“大贵”、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胤禔魇镇太子,大阿哥被圈禁、十三阿哥原因不明地牵涉其中被圈禁、八阿哥被除贝勒爵位,后被群臣一致举荐为太子等等一系列波谲云诡的政治事件。



康熙眼见诸子参与夺嫡愈演愈烈,群臣纷纷站队,朝局动荡,一触即发。为了维护稳定团结,第二年就把胤礽再推出来立为太子,以平息事端。但这只是权宜之计,说白了胤礽此时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到了康熙五十年,已经能彻底掌控局面的康熙,借口太子结党的“托合齐会饮案”,再次剪除了一批太子的党羽。之后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彻底被废,康熙宣布此后不再立太子:

终清世不复立太子。——《清史稿·列传·卷七·诸王六》
囚禁生涯

二次被废的胤礽,被囚禁在紫禁城内的咸安宫。但一些坚持“立嫡”的人仍不死心,此后多次有人向康熙建议复立胤礽,都被康熙分别治罪,有的甚至杀掉了。胤礽自己也尝试过,即所谓的“矾书案”:胤礽用矾水在白纸上写字,嘱咐还没被处理的太子党普奇争取大将军的位置,结果事情泄露,终究没能如愿。



此后,胤礽彻底告别了大清的政治舞台。到了雍正即位,也没有将他释放,只是将他的长子弘皙封为了理郡王,将胤扔搬出宫外:

诏於祁县郑家庄修盖房屋,驻劄兵丁,将移允礽往居之。——《清史稿·列传·卷七·诸王六》
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囚禁而已,有兵驻扎就还是监禁。到了雍正二年十二月,大清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终于结束了他高开低走的一生,死后追谥“理密亲王”。

关于胤礽,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先天优势加上资源倾斜,如果不是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作死”,太子储位可以说是稳如磐石。正所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用在胤礽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来源:搜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15 14: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