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惧来自未知”,如恐怖小说大师洛夫克拉夫特所言,面对突发且陌生的新冠疫情,恐慌情绪一直在蔓延。
消除恐惧,就要消除未知。深入、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知识,以科学武装自己。由此,疫情期间公众对信息、知识的需求激增。数据显示,百度健康医典平均每日满足1200万次健康知识搜索需求。
远的不说,上周,钟南山、李兰娟两位院士做客百度健康医典,围绕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新冠肺炎治愈率、群体免疫以及后续如何预防疫情等话题,与直播间百万网友互动答疑。期间,钟南山首次对外披露了新冠疫苗研发进展,称大规模接种疫苗还需要1-2年时间,最早在今年秋天或年底可作为应急使用,目前中国大陆已有6种疫苗正在临床试验。
随即,这一重要信息便成为全网热点,热度连续数天都没有消退。微博相关话题一度冲到了热搜第二的位置,目前阅读量已经超过2.5亿。
有了疫苗,预防接种,意味着新冠疫情可能得到有效抑制。公众对疫苗的高度关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恐惧。钟南山通过百度健康发声,让更多人了解当前进展,使公众从心理层面得到了安定。
与冲锋在一线的“战士”打好配合,发挥自身优势稳定民心,从疫苗上热搜可以看出,互联网医疗已然成为抗疫的“第二战场”。反过来,疫情对互联网医疗赛道的推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些顺利通过疫情测验的平台,等待他们的是更多的信任和关注。
刷屏背后,百度健康品牌进阶之路
以史为鉴,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爆发“黑死病”。从这场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的大瘟疫,人类习得了血的教训。
由于知识匮乏,瘟疫爆发之后,上至城市管理者下至普通民众,所有人都不知该如何防疫。资料显示,人们认为空气中的瘴气是疾病来源,因此捂住口鼻。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街头乱窜的老鼠和身上的跳蚤才是播撒死亡的真凶。
这场鼠疫在当时脏乱差的欧洲城市肆虐了五年,夺走欧洲总三分之一的人口。然而,直到瘟疫散去,人们也没有搞清楚状况。
回到当下,国家强大的的组织能力、先进的现代医学研究体系、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性,这些都在阻止历史悲剧重演。结合本文主题,我们着重来看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抗疫过程中具体做了哪些贡献。
以百度健康为例,梳理平台在疫情发生之后的举动,其基本遵循着迅速反应、以人为本、适时调整三大原则。
1月20日,钟南山明确提出疫情存在人传人现象,警钟敲响。百度健康迅速反应,第一时间联合北京地坛医院专家教授编制上线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词条,并陆续开通百度“问医生”服务免费通道,推出《新型肺炎防护手册》,上线智能自测工具.......从肺炎本身、症状、就医、预后、预防措施等方面,让大众更清晰、快速地了解相关知识。
以人为本,一是指满足用户健康知识需求,同时也指从“人”出发,组建专家团队,为用户提供权威、专业的内容、知识分享。比如“问医生”通道联合10万名国内公立医院医生,为用户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
适时调整,根据疫情防控走势对抗疫工作重点做出调整。如初期针对武汉地区用户优先匹配专业医生,之后面向全国用户开放全科室免费咨询。当国内疫情有效控制,国外爆发时,百度健康又上线了海外华人在线咨询平台。
基于以上,百度健康医典目前已合作了600多位全国顶级权威专家和60多家权威机构,平均每日满足1200万次健康知识搜索需求。百度健康“问医生”已提供超过8300万人次咨询服务,单日咨询人次超过85万。
从数据来看,称百度健康为公众了解疫情知识的“第一入口”并不为过。这也解释了钟南山为什么选择在百度健康直播间首发疫苗研发的相关进展,借助“第一入口”,该消息能起到的安定作用可得到最大化发挥。
另一方面,这类高价值的信息本身传播系数就极高,上热搜只是现象,现象之下其实还是用户对疫情相关信息、知识的高度关注。文章开头已经说过,疫苗恰是用户关注重点中的重点。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平台角逐升级
距《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实现还有十年,互联网医疗的抗疫表现,昭示着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百度健康等平台或将成为驱动“健康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疫情未爆发时,随着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一直在稳步提升。丁香园与《健康报》此前发布的《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让公众获取健康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99%的公众会在日常生活中被动地获取各种健康信息;同样的,99%的公众会主动搜索健康知识。
用户习惯的养成为互联网医疗平台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土壤,BAT等互联网巨头,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等垂直企业,赛道实力玩家众多。但是,截至目前,互联网医疗领域其实并没有统一的垂范可循,巨头也无法定义一家好的平台具体应该是什么样子,只能在数据化、智能化等大方向角逐的同时,借助已有的优势建立独特的竞争壁垒。
阿里,结合自身电商生态,其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重心更多是放在医药电商平台。起初阿里健康将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数据迁移至阿里云,搭建医疗信息网站。随后收购线下连锁药房,将业务拓展到医美、体检等医疗电商消费项目,医药电商成为阿里健康的主要发力点。
腾讯,血液里流淌着社交基因,进军互联网医疗时腾讯也尝试把已经建立起的社交据点作为突破口。比如与百度健康医典同类型的产品腾讯医典,疫情期间,腾讯推出了免费在线义诊服务,就是通过腾讯医典小程序承接。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医典在内容方面与美国最大互联网医疗平台WebMD达成独家合作,竞争力同样不容小觑。
与业内一众平台相比,后疫情时代,百度健康的护城河主要体现在场景、品牌和体验三个方面。
首先,百度健康守住了用户获取知识的第一场景——搜索。获取知识无外乎两种模式,被动和主动,这分别对应百度的信息流和搜索业务。“没事看一看,有事搜一搜”,百度一直在完善的布局就是围绕用户信息、知识和服务三大需求展开。百度Q1财报显示,平均每天有超过10亿人次通过百度了解疫情。前文将百度健康称作“第一入口”,正是因为搜索场景与公众获取知识的习惯最为契合。
其次,权威、专业、可信赖的品牌印象将吸引更多医生和用户前来。钟南山、李兰娟等重量级嘉宾选择走进百度健康直播间,并选择在这个平台首发重要信息,一切合作的基石就是对百度健康品牌的信任。这份信任,靠的是长期的沉淀,尤其是疫情期间的抗疫表现。
2010年,百度与好大夫在线合作,邀请专业医师编撰医疗词条。从那时算起,百度健康品牌已有十年历史。基于过去十年间权威医疗资源的沉淀,疫情期间,通过百度健康“问医生”提供医疗咨询,以百度健康医典为网友科普,还有防御工具、心理援助平台等同步为用户服务,百度健康在用实际行动强势“圈粉”。
专业医师出于对品牌的信任,持续在平台输出更多高价值内容,将进一步强化用户端的信任。用户聚集,“第一入口”的优势巩固,又将吸引更多专业医师入驻。如此一来,百度健康就形成了一个以价值为核心的正向循环。
最后,以搜索大数据作为支撑,百度健康或许是一众平台中最懂用户的那一个。为用户提供信息、知识和服务,绝不是盲目地提供。在百度AI、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通过对海量用户搜索大数据的深刻挖掘、洞察,捕捉到用户搜索行为下潜在的需求,百度健康在为用户无缝提供优质健康科普内容与便捷健康服务入口。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这也是促成百度健康直播内容连续多天登上热搜的原因之一。
高效、精准之外,百度健康还在追求把知识获取体验升级得更加直观、生动。钟南山、李兰娟做客的健康直播间就是尝试之一。在线直播,实时互动,拉近用户与专业人士的距离。疫情期间,百度健康还推出了“战疫直播间”,共邀请了上百名健康领域专家、学者、知名医生进行直播,直播累计观看量达到1.2亿次,单场直播观看量最高达352万次,网友互动量累计超过100万次。
从疫苗热搜谈到背后的百度健康平台又发散到互联网医疗整条赛道,熊出墨想要表达的观点其实很简单:疫情加速了公众健康素养提升的进程,健康服务需求的爆发之于互联网医疗平台是对过去工作的一次验收。百度健康等通过验收的平台,未来发展可期。
本文来自“熊出墨请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