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蔓延全球,有一些论调认为“一带一路”项目进度和融资额度遭到影响。6月22日,在2020财新夏季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在当前的情况下,对“一带一路”发展有一个好的条件,就是总体来讲全球资金相当充裕,价格也比较低,应该是融资的好机会,同时也是对现有的融资进行优化的好机会。
“一些负面的评论或者是怀疑的评论,就是说‘一带一路’项目的进度(受到影响),‘一带一路’的融资额度出现了减少。我说这个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疫情导致不能聚集,很多交通都阻断了,需要社会上保持距离,就是‘社交距离’,因此很多项目人员、技术的人员到不了位,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因此这些都影响一些‘一带一路’项目的进展。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好的项目,坚持在疫情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顺利进展。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中老铁路’,中国和老挝之间的铁路。”周小川说。
他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一带一路”还面临一个有利条件,就是全球资金充裕,资金价格较低,是融资和对现有融资进行优化的好机会。他指出,由于疫情影响消费开销,有些国家的储蓄率上升,也有利于对“一带一路”的资金支持。
“这些储蓄也在寻找机会,寻找用什么样的机会能够使用出去,并且能够适当的保值增值。当然(疫情)对储蓄率也有负面的因素,负面因素就是失业有所扩大。多数国家看起来失业可能增长一两个百分点,三四个百分点,也有的国家有两位数的失业率的增长,失业的影响因为他们就没有收入了,或者只能依靠补贴,这种情况下对储蓄率是一个负面的影响。但是两者或者说其它因素都加在一起,总体来讲储蓄率是上升的,因此对‘一带一路’的资金方面的支持是正面的。”周小川说。
此外,目前“一带一路”的新趋势是强调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周小川表示,疫情发生给大家很多启示,让人意识到社会事务和治理的重要性,因此对ESG的需求也在提高。
周小川指出,也有一部分人把债务可持续性这个问题提到相当的高度,并把它和“一带一路”挂钩,有一些说法听起来是“别有用心”。疫情确实制造了困难,前段时间G20部长和央行行长会已经提出了缓债的计划,在疫情期间发展中国家还本付息的负担可以推迟、延缓,这是一个有效措施,能够减缓由于疫情所产生的和加重的那些困难。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全球范围内有相当一部分债务过重的问题是有多种原因的,其中很多原因是和疫情本身无关的。比如我们看到全一段时间全球都很关心的包括国际组织特别是IMF全球都很关心的阿根廷的问题,和疫情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当然疫情也可能一定程度上加重当前的问题,但是也不可能把所有这些问题都放在这个疫情筐子里来加以解决,还是要回到各找各的解决办法,针对各自产生的原因和病情吃不同的药,在哪摔倒在哪爬起来。同时我们也希望在这个情况下希望国际机构能够起更大的作用,希望G20起更大的作用。”周小川表示。
应对高债务高杠杆问题,周小川认为困境中走出来的经验都是这些国家要创造生产力,要改革体制,要发挥比较优势,利用融入全球化这个机遇来加以解决。
针对人民币国际化在现今形势下应当如何走的问题,周小川回答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比较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是有关系的,同时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化是有关系的,这个都会有助于人民币信心的提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改革开放方面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这些都应该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向前推进,这样的话不仅对于整个中国经济对于整个国际合作有好处,也对于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地位、被使用的程度、自由使用的程度,有好处。
此外,抗疫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要注意这些事。
“但是同时来讲这个题目又是一个相对的题目,它实际上是和其它货币在国际中使用选择有一个互补的关系。我们一直说如果比如说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等等,最主要的还是美元,如果他们有一些政策造成大家对使用美元的信心减弱,那么反而促使大家会选择其它的货币进行交易,给其它货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首先这涉及到美国自己经济的稳定,会不会再出现一轮这样或那样的经济金融危机,当然也涉及到这些大国会不会运用货币对其它的国家或者是交易进行制裁,这些都是影响货币可行性的。还有一个复杂的问题就是全球资本流动,全球资本流动的的方式方向以及它的程度也会影响币种的选择。”周小川认为,总体来讲中国如果能够有耐心做好自己的改革开放的工作,这个事(人民币国际化)就会逐步向前发展,也不必急于求成。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后,据我们了解,‘一带一路’沿线有一部分在建项目出现了停工停产的情况,最高峰时达到1/3。这里既包括当地政府出于防疫考虑限制开工的情况,也有全球物流、材料供应链停滞和人力资源跟不上的情况。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逐步到位,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是,一些国家迫于经济压力在疫情防控同时加紧复工复产。这方面给我印象较深的一点是,相比之下,疫情对其影响反而不是最主要的,很多国家担心的是由失业率上升带来的政权动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共同抗疫中有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而要克服疫情对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的影响,同样有很多事要做,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周勇围绕这些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程项目建设,现在存在一个普遍的情况,是复工复产距离达产还差很远。同时,由于工期拖延、材料运输成本增加、管理费增加,投资方、业主和工程公司之间的合约纠纷难以避免,这些问题会慢慢显现出来。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即便一些项目所在国一直以来受到我们的帮助,但出于对新冠肺炎的恐惧,这些国家仍然会给一部分中国公司和员工贴上标签。我想,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解释沟通工作,比如我们主动在项目所在国做捐赠,比如我们派出工作组和医疗队,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在使领馆的统筹之下,也帮助所在国一些部门、医院做一些相关工作。”谈及具体问题,周勇这样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暴发后,非洲、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同时,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甚至一度出现负值,也让一些一直以石油财政维持发展的国家存在暴发债务危机的隐患,而我国与这些国家合作“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时,参考的是这些国家的主权信用担保,如果这些国家暴发债务危机,那么这些项目实施的可能性需要重新评估,这也对“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很大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说,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一带一路’项目推进角度看,我认为债务的循环也要重视,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要针对非洲一些国家的债务情况进行分析,甚至要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负责人共同研判,哪些项目先上马,哪些项目后建,哪些项目缓建,要有一个整体的安排。这方面作用如果能发挥好,也会给这些国家经济疫后重启带来推动力。”周勇这样说。
山川虽异域,风月却同天。中国疫情防控的经验,也成为其他国家抗疫的有力支撑。“我们高兴地看到,阿尔及利亚、埃及这些‘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非常认同我们的抗疫理念,所以我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当前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这种暂时状态可以1年为限,第一要持续防控,第二是期待疫苗研发成功,我对‘一带一路’建设充满信心。”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周勇强调,当前,对于身处海外的员工,要做到双稳——稳住人心,稳在当地。“我们在海外工作的员工有8万多人,其中2万多人是我们派驻的,其他员工是属地化的。要在抗疫的同时进行建设,我们提出了两争,一定要力争不发生聚集性疫情,一定要力争不发生疫情感染出现病亡情况。同时要做到两保,即保障海外员工的生命安全,保障海外资产的安全。今年一季度,我们公司的订单增长了28.8%,我们参与招投标的项目数量并没有减少,但这些订单拿到手之后,其开工的时间可能会延后,因此我们的营业收入出现了个位数的下降。”周勇这样说。
员工隔离影响效率,但在周勇看来,这是企业必须付出的代价,“有一失必有一得。公司太大,疫情前我们都很难说清楚在海外到底有多少个项目。疫情发生之后,我们优化了信息化管理,现在所有人都需要刷脸,统计出在海外共有736个项目,同时还解决了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问题。”虽然抗疫保生产的任务目前较为艰巨,但通过对周勇的采访,我们坚定了信心。
根据 人民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