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41|回复: 0

后疫情时代,兰州市“一带一路”建设新举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0 09: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近7年,由思想火花渐成燎原之势,从泼墨写意进入工笔描画,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给各国带去了满满的机遇,给普通民众带去了充分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背景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正在复工复产,提振经济,保障民生,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项重要任务。“一带一路”是甘肃最大的机遇。在后疫情时代,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需要跟紧时代潮流的发展,推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榆中生态创新城线上线下全球招商推介、逐步增加贸易往来,提升外贸高质量发展、加大对物流企业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强生物医药企业的走出去的支持力度。把“六稳”“六保”作为重中之重,坚决守住“保”的底线,巩固拓展“稳”的局面,奋力保持“进”的态势,努力完成兰州市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推动榆中生态创新城线上线下全球招商推介。榆中生态创新城是兰州城市发展“一心两翼”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平台,是甘肃集聚科技创新的战略新高地和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榆中生态创新城位于榆中盆地,规划面积约123平方公里,距兰州市主城区约35公里,陇海铁路、兰渝铁路、宝兰客专、连霍高速、312国道等贯穿全境;引洮供水一期榆中县配套工程已经实施,每年配置水量2518万立方米,水资源保障条件较好。为了与兰州主城区、兰州新区形成错位发展,在主城区重点强化省会城市功能,新区重点发展制造业的前提下,榆中生态创新城主要突出科教、创新元素和城市副中心功能,正在成为开放合作的大舞台、资本角逐的聚宝盆、产业集聚的大摇篮、投资兴业的新沃土。

兰州市有关部门应积极联络我国驻外商务机构、省驻外机构、各国甘肃商会、同乡会、社团联谊会等机构,支持他们在所在国开展“榆中生态创新城线上线下招商推介”活动,吸引各国政府机构、大型跨国企业、商协会会员企业了解、考察、投资榆中生态新城。

二、逐步增加贸易往来,提升外贸高质量发展。当前,新冠肺炎正在全球流行,世界经济陷入停摆。即便如此,“一带一路”建设作为过去几年影响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倡议,仍然在疫情的阻力中稳步推进、落实。为了防控疫情,全球贸易活动遭到了重创,作为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一员,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对外贸易出现明显下跌,进出口总额同比下跌6.4%。4月初,中国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已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海外疫情影响,面临外围需求萎缩、订单流失等问题,为此中国商务部、工信部等部门和多个省份也进一步出台了扶持政策,其中鼓励和支持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仍然是这些稳定外贸政策的一个发力点。兰州市相关部门应支持外贸企业加强同海外机构和企业联系联络工作、大力供应防疫物资、进口中亚国家粮油、出口我市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中药材及中成药等产品。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我市外贸企业稳住对外经贸合作基本盘,有效精准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摆脱困境,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市场渠道,努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为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三、加大对物流企业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物流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社会物流成本阶段性上升。当前,重点是要解决物流企业面临的复工复产障碍和经营成本压力问题,支持物流业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兰州市有关部门应出台政策,对疫情防控期间执行应急运输任务的交通运输、物流企业,属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各级财政要给予补偿。金融机构可以运用专项再贷款对其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同时,缓解面广量大的小微物流企业资金压力,鼓励金融机构对其贷款给予临时性的延期还本付息的安排,特别是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鼓励物流企业继续拓展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物流合作,为兰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新的贡献。

四、加强生物医药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参与了抗疫全程。中药的使用有效的降低患者由轻症转重症的几率,通过使用中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也有明显的降低。疫情发生以来,“甘肃方剂”在甘肃省新冠肺炎防治和支援武汉抗疫中发挥了独特疗效,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甘肃方剂”也走出国门,先后支援白俄罗斯、匈牙利、格鲁吉亚等国家,在这些国家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甘肃省是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在国内具有一定的水平和基础。特别是省会兰州依托特殊的地理优势,丰富的医疗资源和集中的科研能力。以医药,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和动物医学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聚集了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等11所高等院校和22个与生物医药产业密切相关的研究所,包括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和生物医药行业的1。科技部“863”产业化基地,1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药产业领域6000多名研发技术人员,为促进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基础。生物医药行业。在人用疫苗,动物疫苗,现代藏药,牦牛血清制品,重离子束癌症治疗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家领先地位,部分地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兰州市聚集了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甘肃七正藏药有限公司,兰州福信药业有限公司,万州建顺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20多家科技生物制药企业。其中,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国家六大生物产品之一,也是科技部“863”产业基地。它负责国家生物安全产品的储备,以及疫苗和其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疫苗产品的比例超过30%,占全国疫苗市场的17%。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是中国着名的兽医研究专业科研院所之一。口蹄疫领域的研究人员中有90%聚集在这里。中农市威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动物生物制品研发,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它是中国唯一一家获得农业部批准生产各种口蹄疫灭活疫苗的企业。中牟有限公司兰州生物制药厂是中国最大的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之一,拥有最齐全的畜禽疫苗,最大的生产能力和最大的生产线。

兰州市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大支持生物医药企业“走出去”力度,政策上制定生物医药机构和企业国际产业化支持措施,鼓励生物医药从业人员提升国际合作技能。

古丝绸之路穿越甘肃长廊,是两千多年来东西方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是亚欧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桥梁,也是中西文明相互吸引、相互借鉴、相互滋润的文明之路。兰州的文旅融合和文化建构也是一大重点。

首先兰州城市形象的文化建构与文旅赋能。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文化体验和文化消费,同时,旅游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文化体认的过程。兰州是全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如此,兰州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之都”,还有作为多民族文化汇聚之城的文化多样性、作为移民城市的天然的开放性、作为现代工业城市的工业文明积淀,等等 。

那么,兰州的城市形象到底是什么呢?提到兰州会让人首先联想到什么?我想大多数人会说:黄河、《读者》、牛肉面。“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就给人一种兰州是一个过站的感觉,是西北游的出发地、集散地,后来,这句话被改成“中国西北游,相约在兰州”就好了许多,至少多了一层意思,兰州是旅游的目的地。

2013年,“黄河之都,金城兰州”城市形象标志语发布,同时发布的还有兰州城市形象标志:手写体的“中国·兰州”是力与美、热情与能力的结合体;蓝、黄、绿三色笔触,构成了“兰”字造型,蓝天、黄河和绿地,既象征天地人的和谐,又是兰州两山夹一河地貌的奔放写意;“黄河母亲”人文雕塑嵌入三色笔触,并链接马家窑彩陶纹饰,厚重的历史、多彩的文化、奋发超越的现代形象、奔放的激情,使得现代与传统相互包容,喧嚣与宁静相得益彰。可以说,这是兰州人对兰州城市精神、城市形象的文化自觉。尽管如此,这仍然是兰州城市形象文化建构的一个开始,因为吸引远方人们向往、喜欢兰州的理由还不丰满,体系化的兰州形象建构、符号建构还未完成,兰州的形象营销还远远不够。因此,需要进一步挖掘兰州的黄河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内涵,赋能文化旅游和创意城市建设。

其次推进兰州文旅融合的实现路径。如何使兰州真正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地和沟通桥梁作用,实现向东——向西的汇聚和吸附。如何让兰州成为大众心目中的“诗与远方”?最核心的还是用文化做底色,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打好丝绸之路牌、黄河文化牌、工业文化牌、移民文化牌、民间民俗文化牌、现代文化牌——《读者》牌等。彻底突破“兰州市”的空间布局,树立“大兰州”的发展思维,一是“省市同城化”的文旅资源要素整合,大力支持在兰省属文化旅游相关产业发展;二是兰州、白银、临夏的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三是兰州、西宁、银川等省会城市形成协作联盟,着力推进“甘、青、宁”西部旅游大环线和新陆海大通道等为代表的“一带一路”国际旅游枢纽站平台建设等。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的对话、融通作用,不断提升兰州的国际化水平,不断增强兰州的文化力、创意力、吸附力、辐射力和营销力。

——打好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牌。充分挖掘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所沉淀的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基因,整合历史文化碎片和文化记忆,发挥对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群的吸引,从而增进对话与交流,实现文化的融通和“人心相通”,最终实现“五通”。通过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为代表的 “一会一节”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兰州新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丝绸之路大数据产业园、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建设,打造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旅游和民族文化等重点方向的教育培训,实现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内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与全国各口岸的大通关合作迈向新阶段,形成兰州自由贸易区。

打好黄河文化旅游牌。兰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形成了多民族文化融合交汇、相互吸收、多元一体的特色地域文化。黄河穿城而过,给了兰州这座城市特殊的气质。因此,挖掘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赋予“黄河之都”独特的风情与魅力,对于兰州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甘肃省《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制高点实施方案》提出,实施黄河文化工程,创建国家黄河文化保护创新(兰州)中心,把兰州建设成为黄河文化展示区和文旅产业集聚区。“黄河之都”的文化旅游业将由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打好工业文化旅游牌。就兰州城市的文化底色来说,是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交织而成,工业文明的色彩最为浓厚。奠定了中国工业基础的“一五”期间的156个重点项目十多个落户兰州,极大地影响了兰州的城市格局,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工业遗产见证了人类社会巨大的社会变革,记录了普通劳动者难以忘怀的人生,凝聚了几代人的情感和记忆,成为社会认同和归属感的基础。工业色彩是兰州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色之一,因此,将“前工业文明”的遗存打造到城市文化格局中会形成城市的文化记忆,避免大城市“千人一面”的问题。利用工业旧厂房修建大型电商仓库、智能化物流园、休闲娱乐设施、创意工场和创意产业园,在工业遗址上建设工业遗产博物馆和怀旧车站等工业旅游体验空间,对于兰州这样一个有着上百年工业历史的城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打好民间民俗文化旅游牌。兰州自古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汇的城市。内涵丰富、多姿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沉淀了兰州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已然成为兰州人的精神家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力发展民族风情旅游、民俗旅游、民族民间民俗手工艺博览、会展等,以建设丝绸之路非遗文化博览中心为依托,打造“一带一路”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品牌。通过甘肃多彩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吸引丝绸之路沿线的中亚、西亚国家的人们对丝路重镇兰州的关注,吸引国内中东部游客来体验、旅游。

打好移民文化旅游牌。移民文化的发掘和文化认同的打造,会提升兰州的对外吸附力和凝聚力。作为移民城市的兰州,是一个容易被“五湖四海”认同的城市,因为兰州汇聚了“五湖四海”的文化。挖掘并建构兰州的会馆文化、商会文化等移民文化,唤起移民的文化认同以及移民输出地的文化认同感和亲近感,从而通过移民文化旅游营销兰州。

打好现代文化旅游牌。兰州是享誉海内外的期刊品牌《读者》的故乡。创刊于1981年的《读者》杂志,39年来,累计发行20多亿册,参与了国人文化价值观的建构、民族灵魂的重铸,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已经成为人们的心灵伴侣,沉淀了大众记忆和情怀。因此,充分发挥“读者”品牌的文化影响力,支持读者品牌开发战略,加快建设“读者印象精品街区”和文化空间“读者小站”、“读者书房”等,为数以万计的《读者》的读者提供精神朝圣和文化体验之旅,是兰州文化旅游的题中之意。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读者”品牌的对外营销,带动兰州的城市营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数量越来越多,跨境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经贸往来频次越来越高,税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兰州高新区税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税收服务“一带一路”各项举措,通过落实税收红利、加强政策辅导等措施,更实更细地为“引进来”和“走出去”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知晓政策 行稳致远“走出去”

跨境投资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对投资国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各类风险和不确定性。兰州高新区税务局专门组建跨境税收政策专家团队,在进出口税收政策讲解、投资国税收政策解读、税收协定及境外所得税收抵免解读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境外投资专题辅导,为“走出去”企业解决面临的国际税收业务问题。


税务干部实地走访,了解企业境外投资情况和经营现状

精准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创立于1994年的海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长为油田多相计量领域的技术引领者,是国际市场上油田多相计量产品和服务的三大主流供应商之一,也是国际油田设备行业中“中国制造”的代表。

目前,海默科技共在境外投资设立了四个子公司,重点着眼于“一带一路”国家,分别在阿联酋迪拜、阿曼苏丹国、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国际营销网络体系。海默科技的主营产品是多相流量计,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与产品应用,现已赢得了当地各大主流石油公司、工程公司信任和赞誉。海默科技财务负责人表示,公司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复杂的国际税收问题,税务部门提供的定制服务帮助我们解决了大难题。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海默科技公司在税务部门的专业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下,及时高效地解决了相关税收问题。

贴心服务 协定待遇及时享

“您好,我们与日本一家技术支持企业签订了2个月的咨询合同,日方企业派员工到我国境内提供现场咨询劳务。近期我们要向日方企业支付劳务费用,这笔劳务费用在代扣代缴税款时能否享受税收协定,如何享受?”近日,兰州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财务人员就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等相关问题来电咨询。

接到电话,税务部门主动将企业财务人员“请进来”,就税收协定待遇享受最新管理办法、居民身份证明办理、中日税收协定中营业利润条款的适用情形及免税政策规定、非居民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等方面问题进行面对面解答,帮助他们解决涉税问题,并对相关报表的填写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辅导。通过享受税收协定,减免税款近25万元,切实维护了非居民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合法权益。“谢谢你们啊,帮助我们了解相关政策,顺利享受税收协定免税待遇,实实在在为我们解决了问题。”该公司财务人员说道。

税务干部深入辖区企业辅导办税

对于与境外交易较多的企业,在日常税收管理中,兰州高新区税务局都会选派业务骨干,定期进行一对一实地走访,通过零距离沟通,主动了解企业境外投资情况和经营现状,对税收协定待遇享受等问题进行定向辅导,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过程中遇到的涉税问题,减少企业不必要的麻烦。

无感升级 对外支付更省力

全国对外支付备案新系统于1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后,耐驰(兰州)泵业有限公司通过“甘肃省电子税务局”办理了“对外支付备案”,而后到付汇银行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数字平台”对支付信息进行核验并对外支付,办理此项业务的时间大大缩短。

新系统是由国家税务总局与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升级的“服务贸易项下对外支付备案”的业务办理及数据交换系统,此次升级形成了“总对总”信息共享渠道,实现了备案信息由线下办理到线上传输的转变,进一步提升跨部门数据共享的时效性,同时提高企业支付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并将可付汇银行的地域空间扩展到全国。

对企业而言,此次系统升级不改变原有办理习惯、不调整附报资料、不增加办理时间,真正实现了“无感升级”。升级后,企业办理对外支付的银行不再受限于省内银行,可在全国范围内自主选择付汇银行,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进一步提供了便利。

耐驰(兰州)泵业有限公司财务杨经理欣喜地说:“原来办理付汇备案的传统方式,需要分别到办税大厅和银行外汇窗口办理相关手续,且等候时间长,如果合同资料不完整、纸质表单填写错误,还要重复跑。没想到这次系统升级丝毫没有改变我们此前的办理方式,还如此方便快捷,今后我们开展国际业务更加方便了!”

对外支付备案系统的“无感升级”,极大降低了企业“跑腿成本”,缩短了企业的备案时间,丰富了银行的审核手段,增强了银行对外汇业务的真实性把控,实现了企业、税务、外管、银行多方共赢,大幅提升了跨境资金流动效率,为外贸产业链完整稳定、顺畅运转切实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国家“战疫情,稳外贸”打下了坚实基础。

加快退税 助力企业加速跑

为服务“六稳”“六保”大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税务部门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加快出口退税办理速度和办理效率,帮助外贸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形势新变化,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助力外贸企业“加速跑”。

税务干部在辖区高新技术企业调研

兰州高新区税务局积极对接国库,多方联动,保障出口退税受理、审核、复审、审批各个环节畅通,对出口企业的退税申请实现“秒批”“秒转”和“秒对接”,推行出口退税审核前置以及出口退税“加速办”“容缺办”“非接触办税”等系列措施,切实优化退税服务,确保政策红利更快直达市场主体,有力提振外贸企业信心。今年1-11月,兰州高新税务局已为53户次企业办理退(免)税1300万元,提速50%以上,平均退税不超过3个工作日。

甘肃新丝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试点企业之一,主要开展甘肃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和出口业务。2020年以来,新丝路公司的海外业务逐渐步入正轨,主要出口中成药、中药材至俄罗斯、新加坡、匈牙利、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蔓延,中医药在海外市场受到追捧,公司出口业务量逐步增长,截至目前,新丝路公司2020年出口销售额突破100万美元,税务部门已累计为该公司办理出口退(免)税26万元。

减少退税管理层级,简化出口退税手续,让新丝路公司从中尝到了“甜头”。“当天申报,当天审核完,申报的退税款第二天就到账了。”新丝路公司财务负责人说:“这么给力的退税速度,保障企业资金流转,让我们对复工复产、开拓海外市场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底气。”

根据 人民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4 20: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