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2 日,随着全球脱碳努力及其影响在第 26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成为焦点,“一带一路”倡议(BRI)继续被视为发展机遇,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格拉斯哥举行的缔约方会议 (COP26)。
专家表示,中国最近宣布加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低碳能源的支持力度,不再在国外建设新的燃煤发电项目,这让“一带一路”倡议更具吸引力。
可行的模型
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解决了被其他机构或倡议忽视的发展需求,因此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仍然具有吸引力。
“一带一路倡议仍然是受 21 世纪主要经济体启发的最雄心勃勃的发展倡议,”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Vasilis Trigkas 说。
特里卡斯周四对新华社说,中国承诺不在国外建设新的燃煤发电项目,这使“一带一路”倡议更加“清洁和绿色”。
“中国提供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消除贫困模式。它向世界展示了基础设施主导的发展是有效的,”纽约巴德学院高级研究员约翰庞说。
庞说,这一关于燃煤发电项目的公告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建立在一个可行的公共领导、金融和经济增长模式之上。
庞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指出,“21世纪世界上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没有安全饮用水”,这证明了以世界银行等现有金融机构为主导的当前发展模式的不足。 (WB) 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一带一路”倡议对发展中国家仍然具有吸引力,因为它是由劳动力的科学教育、先进能源密集型技术的转让以及融入人均高能源使用的现代系统所定义的途径,理查德·A·布莱克说,席勒研究所在联合国的代表。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是暗沙之滨中的一颗明亮的白色珍珠,”布莱克说,并对该倡议表达了很高的期望。
庞说,中国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将世界上“欠发达”地区重新连接起来,共同发展。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可能有助于回归以真正全球化为标志的多极世界。
解决能源贫困
由于以发展为代价的脱碳引发了深切的担忧和市场波动,因此需要采取更平衡的方法。
布莱克表示,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呼吁“进入平衡、协调、包容增长的新阶段”,坚持把发展作为优先事项,是刚刚结束的联合国大会上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倡议。
石油输出国组织秘书长穆罕默德巴尔金多表示,气候变化和能源贫困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需要国际社会解决。
巴尔金多周一在一次在线对话中说:“我们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正面临能源贫困”,英国和欧洲许多地区正在发生的事情正是世界各地许多人日复一日的生活。
他补充说,在可预见的未来,将需要所有能源,需要的是部署由适当政策措施支持的适当技术。
Crescent Petroleum 首席执行官 Majid Jafar 表示,现在是富裕西方政治领导人说出真相的时候了,他承认“我们今天无法拥有 100% 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因为你无法储存可再生能源” ,总部设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贾法尔警告说,试图停止对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投资将是危险的,即使在欧洲,人们最终也会转向更脏、更便宜的燃料,如煤炭。
Wood Mackenzie 的首席分析师 Shirley Zhang 表示,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投资不足是当今欧洲燃料价格螺旋式上涨的驱动因素,从天然气转向煤炭,在较小程度上亚洲从天然气转向石油。
张告诉新华社,由于环境、社会和治理推动的压力越来越大,供应商、贸易商和投资者在应对价格时都变得极为谨慎。
张说,由于到本十年末,煤炭仍然是亚太地区大部分地区最便宜的可靠燃料,项目取消或停止潜在资金肯定会增加越南等关键制造基地的能源成本和供应链风险。
优先事项的关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贾塔南国际问题学院高级研究员庞表示,目前,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的政策制定者认为,低碳优先事项是在已经无法负担的数字之上的一项成本。 .
“这种看似不可能的局面只有在绿色发展变得更便宜、更富裕的情况下才能扭转。他们需要变革性的做市步骤,以降低绿色发展的成本并计入化石燃料的环境成本。在与此同时,该地区必须继续增长,”庞说。
“这些优先事项之间的联系将是‘一带一路’建设相互之间以及与其最大贸易伙伴之间的联系。这是与基础设施相关的增长乘数,”庞说。
庞说,中国已经大幅降低了太阳能和风能、高铁和电信的成本,并展示了基础设施带动发展的滚雪球效应,并补充说中国可以为绿色发展做同样的事情。
布莱克表示,中国自身在扶贫和先进技术应用方面的发展奇迹激励了其他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特里卡斯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联手推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绿色低碳项目,这或许是一条有希望的道路。
这些机构的技术和资本池相结合是非同寻常的。他补充说,如果他们设法在这方面战略性地汇集资源,他们真的可以对人类对抗气候变化的“战争”产生重大影响。
“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和载体,本身也发挥着重要示范作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动“一带一路”从“共同话语”转变为“共同兴趣”,进而发展“共同利益”,确立“共同责任”,最终形成“共同命运”。当前“一带一路”已基本完成从“共同话语”向“共同兴趣”、“共同利益”转变的任务,正在向“共同命运”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是多维度的,需要打造多个支柱,而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能源合作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是打造重要支柱之一。
构建能源合作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推动国际能源合作,构建能源合作命运共同体,对世界各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破解能源转型难题的重要探索方向。
构建能源合作命运共同体的可行性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能源合作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仅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现实基础和可行性。
一、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之一
能源合作一直被认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如果未来能够在基础设施联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带一路”沿线的能源流通与国际能源合作将也将会大大增强。
近年中国80%的原油进口和95%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按区域统计,西亚(含埃及)的常规石油资源量为1680.4亿吨,约占“一带一路”总量的72.0%;中亚和俄罗斯为533.1亿吨,约占22.8%;其余地区为120亿吨,约占5.2%。
在已有能源合作关系的基础上,2018年10月18日,中国、土耳其、阿塞拜疆、巴基斯坦等18个国家共同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部长联合宣言》,赞同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2019年4月25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在北京正式成立。来自阿尔及利亚、玻利维亚、巴基斯坦等30个伙伴关系成员国及5个观察员国的能源部长、驻华大使、能源主管部门高级别代表出席成立仪式,共同启动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尽管参与的国家数量还不够多,且主要能源产出国与消费国都没有参加,合作方式与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明确,但是“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初步确立,可被视为是构建能源合作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和步骤。
“一带一路”沿线能源的流动在未来可能是双向的
中国的页岩油气资源储量也非常丰富,美国的能源发展模式为中国如何更好地保障能源安全提供了借鉴。中国的页岩油气资源具备推动中国转型成为能源双向流动国家的潜力,随着这种潜力逐步转化成为实际生产力,中国也将会具备影响国际能源格局的筹码和能力。
随着中国制造业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科技的快速进步,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建设成本在快速下降,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一方面,中国的特高压超远距离输电技术和设备制造能力全球领先;另一方面,核电、“人造太阳”、氢能等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这为中国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时提供了技术优势和新的资源优势,中国影响世界能源格局的能力也正在日益综合化。
顺应全球能源双向流动加速的趋势,今后中国可能将不再只是通过“买家”的身份影响能源市场价格,能源供需双侧的并行发展将会愈发突出。这对于中国依靠自身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新能源资源、技术优势和完备的工业制造能力,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富的油气储量,打造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并推动构建能源合作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简单来说,“一带一路”不仅仅是油气资源通道,也具备建设能源伙伴关系,构建能源合作命运共同体的潜力和趋势。
能源合作命运共同体是多赢的
随着美国页岩革命的推动和中国等能源消费市场的扩大,国际能源格局呈现出“供给西进”和“需求东移”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欧美国家在全球能源供给侧的话语权明显增强,美国试图运用其霸权地位和即将实现的“能源独立”地位,进一步影响和控制国际能源市场;传统能源产出国的话语权则有所下降。
在以上背景下,各国要更好地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就必须走能源合作与能源转型之路。而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动能源的双向流动,甚至是多维流动,构建多维网状结构的能源交换与交流体系,进而推动国际能源结构的变革,推动能源转型,更好地保障各国的能源安全。“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能源领域合作,将为推动共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有助于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提升各国能源安全水平。”“‘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投资机会大规模汇集在一起,这种合作安排有能力消除国家间能源分布的不均衡,减少能源安全方面的风险。”
总之,构建能源合作命运共同体对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不仅能够进一步充实“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容,还将形成多赢的局面。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