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柏林12月28日电经济随笔:欧元助力德国经济
新华社记者潘旭
自欧元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德国经济获益匪浅。依托雄厚的制造业优势,德国借助欧盟市场的统一、关税壁垒的消除、统一货币的流通等便利,其出口导向型经济获得了巨大成功。但专家认为,德国经济内生的强大活力才是成就德国的不竭动力。
近年当主权债务危机席卷欧洲、许多欧元区国家深陷困境无法自拔之时,德国经济却风景这边独好。德国中央银行等机构预测,今年德国经济将在去年增长4.9%的基础上再涨3%,领跑整个欧元区;出口增长12%,首次突破1万亿欧元(约合1.3亿美元)大关;失业率降至6.9%,为德国统一20多年来最低。
德国是欧元的最大受益国,统一市场的建立、贸易壁垒的消除,成就了德国外向型经济的腾飞。欧元区是德国出口的核心市场,德国每年40%的出口产品销往欧元区其他成员国。统一货币的出现避免了出口贸易中因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也使得各国通过本国货币贬值进行贸易战的问题不复存在。
德国银行界分析,欧元流通10多年来,德国奔驰、宝马、大众等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因货币壁垒消除每年节省了3亿欧元(约合3.9亿美元)至5亿欧元(约合6.5亿美元)出口交易成本。加上如丹麦克朗、拉脱维亚拉特等非欧元区国家货币与欧元挂钩,因此也等于向德国开放了本国市场。
德国《商报》日前发布的一项统计调查显示,目前德国国内约有440万个工作岗位与欧元区出口挂钩。美国麦肯锡管理研究基金会认为,德国过去10年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得益于欧元。
德国经济的强势增长除了单一货币带来的好处外,其自身内在的活力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不竭动力。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认为,德国经济并非完全依赖欧元,德国同时拥有一系列比较优势。例如,德国目前尚未全面推行最低工资制,长期以来坚决遏制工资上涨幅度,控制劳动力成本急剧增加;德国退休年龄是67岁,为欧洲各国最高。先进的科技水平、优良的制度建设、勤奋的工作态度正是德国经济的精华所在。
自2003年施罗德政府推行改革计划以来,德国通过改革失业保险和救济制度,成功削减了一度过于沉重的社会福利包袱,刺激了消费和投资。根据计划,德国逐年削减失业救济金并加强再就业培训,削减拒绝再就业者的救济金发放,推迟或暂时冻结退休养老金的增加,加大教育和科研投资。这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社会经济改革措施,帮助德国成功提升了劳动力效率,避免了目前困扰许多欧洲国家的巨大社会福利包袱。
欧元诞生于经济需要,欧元区成员国因欧元的出现尝到了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巨大实惠。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当欧元风雨飘摇之际,德国总理默克尔当仁不让地奋力维护欧元的地位。她称,欧元的意义远非一种货币,它承载着欧洲统一的梦想。如果欧元失败,则意味着德国的失败,更是欧洲的失败。(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