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随笔:解救人质“动口”的科学
新华社记者张小军
近年来,随着恐怖主义活动和有组织犯罪的增多,各种劫持人质事件层出不穷,人质危机已成为现代公共安全的一类重要挑战。解救人质,各国都是“先动口后动手”,谈判先行,而人质谈判是精巧的技艺,融合了多门现代科学。
人质谈判绝不简单,因为所面对的绑架者从心理学上分析五花八门,可能是抑郁,可能有自杀倾向,可能有杀人倾向,可能是吸毒后情绪失控……对于公共安全主管部门来说,建设有效的人质谈判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至少包括三项工作:
首先是建立培养和吸引高水平谈判专家的机制。为解救人质设计的现代谈判原则出现于1972年,设计人是时任纽约市警察局警探的哈尔维·施洛斯贝格尔,他也是一位心理学家。施洛斯贝格尔第一次提出,解决人质危机,需要训练有素的谈判专家共同参与。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包括人质谈判在内的危机谈判已经成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其中融入了大量的心理学、行为学、语言学原则与技巧。比如,如何与绑架者建立联系管道,是谈判专家走到绑架者面前还是给绑架者扔过去一部手机?再比如,在谈判中应说什么,用什么语气,用什么词语,以便对绑架者起到最大的劝服效果?这里面都有讲究。
培养高水平的谈判专家,世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实践。初步结果显示,富有经验的心理学家在接受相关培训后,更容易成为高水平的人质谈判专家。
其次是建立专门的谈判团队。一般来说,谈判团队的架构由四种角色组成:一是团队负责人,负责挑选团队成员、日常训练以及在危机时担任现场总指挥等;二是谈判专家,为了应付不同的劫持者,团队中往往需要配有多名不同特长的谈判专家;三是情报员,专门负责收集绑架犯和人质的具体信息,为谈判专家提供信息支持;四是联络员,保证谈判团队与消防、医院和媒体等外部有关机构的有效沟通。
第三是建立谈判团队与特警的密切配合机制。谈判团队争取的最优结果是绑架者投降,但它也负有其他任务:为布置特警争取时间,为特警采取武力解救行动创造机会,甚至谈判专家有时也会参与到武力解救行动中。这就要求谈判团队与特警有密切的配合。美国等一些国家已直接把谈判团队纳入特警序列。
人质危机有三个最危险的阶段,案发最初的15分钟到45分钟;罪犯投降过程中;采取武力行动过程中,其中武力解救阶段风险最高。如果配备了有效的谈判团队,则会大大减少人质伤亡的风险。据美国司法机关的统计,20%左右的重大突发公共安全危机中会出现绑架人质的情况,其中95%的人质危机不必等到“动手”阶段,能够在没有伤亡的情况下“动口”解决。(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