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喀布尔10月28日电通讯:坚守在阿富汗的中国建设者
新华社记者晏忠华 汪奇文 陈鑫
林木掩映的喀布尔大学是这座战争之城中的一片绿洲,10月底的阳光透过泛黄的秋叶洒在校园小径上。恰逢伊斯兰教传统节日宰牲节假期,喀布尔大学校园内显得有些冷清,不过在校园一角的一个建筑工地上,一群头戴黄色安全帽的中国工人正热火朝天地施工,以便在冬季大雪来临前完成这个援建项目的基础结构。
这是中国政府援助的阿富汗喀布尔大学中文系教学楼及招待所成套项目建设工地。项目由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今年10月中旬开工,预计两年内完工。项目负责人徐绍坤在施工现场告诉新华社记者,该项目有50多名中国技术人员,为加快工程进度,中方人员每天清早5点半就开始施工,一直忙碌到太阳下山。
刚刚21岁的四川小伙儿唐超几乎无暇接受记者的采访,一直忙着定位放线。负责钢筋的施工班长李小波说,施工进展很顺利,希望将这个项目建成精品工程。徐绍坤说:“我们将以最好的质量、最优的进度,圆满完成我国援阿项目建设任务。”
中国技术人员的住处是临时搭建的简易房,生活上只能因陋就简。面对艰苦的施工条件和枯燥的生活环境,工人们却表现出难得的乐观。他们说,尽管阿富汗存在危险,但他们自愿赴阿参与援建项目,如今已逐渐习惯,与阿富汗本地工人的相处也很融洽。
身处恐怖袭击频发的阿富汗,安全问题始终是中国建设者们最大的担忧。来自南京的通讯工程师赵伟回忆起今年4月遭遇的一次险情时,仍心有余悸。那次袭击发生时,他和同事都在位于喀布尔市中心的办公室内,当天下午由于枪声暂时平息,他们搭乘公司车辆准备返回驻地,却发现道路已被封锁,于是他们一行人决定下车步行,然而没走几步,身边再次响起枪声和爆炸声,大量民众朝他们涌来。所幸,赵伟和同事返回车内抄小道安全回到住所。
今年30岁的赵伟曾在柬埔寨、越南、海地等国工作过,但他认为在阿富汗的这段工作经历尤为特殊。紧张的工作、枯燥的生活和危险的环境,使赵伟一度吸烟量大增,“以前一个月半条烟,后来一个月两条烟。”赵伟说,为了不让远在国内的家人担心,有的同事甚至不敢和父母说自己在阿富汗。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不乏苦中作乐的精神。这一天难得宰牲节假期,赵伟和他的十几位同事在一起包饺子吃,场面颇为热闹。
喀布尔虽然条件差,但毕竟是阿富汗首都,条件优于外省。在阿富汗偏远地区,更多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坚守在各个野外作业现场,在恶劣的生活条件和恐怖袭击威胁中,用实际行动支持着阿富汗的和平重建。
在阿富汗南部卢格尔省,数十名中国采矿工程师留守在艾纳克铜矿开采项目工地。项目地处塔利班活动猖獗的地区,武装分子不定时地在工地周边发射火箭弹,中国工程师们只能常年驻守在工地,等待安全形势评估决定以后的铜矿勘探工作安排。
在阿富汗北部萨尔普勒省,150多名中国石油工程师在夏日酷暑和冬日严寒的恶劣天气下作业。他们住在集装箱式的板房内,生活用水需要车辆拉载上山,医疗条件毫无保障。日前,负责工地生产的一名中国工程师患上急性肾炎,在当地三天不见好转,只能紧急回国治疗。虽然处于相对平静的阿富汗北部,但他们同样深受安全问题困扰。工地邻近的法里亚布省迈马纳市10月26日发生大爆炸造成41人死亡,事发地点虽在中国技术人员施工区域以外,但属于工程长期合同范围内。
驻阿富汗外国主要作战部队将于2014年年底全部撤离,考虑到未来局势的不确定性,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撤出阿富汗。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徐飞洪说,中国是阿富汗的好邻居、好伙伴,中国对阿富汗的前景充满信心,将继续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进程,一如既往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继续鼓励有实力的中资企业赴阿投资。
阿富汗矿业部长沙赫拉尼认为,中国建设者坚守阿富汗,这对于帮助阿富汗实现自给自足和经济独立至关重要。联合国阿富汗援助团负责人扬·库比什说,中国积极推动阿富汗经济发展值得称道,中国为阿富汗提供的多方面支持,将对阿富汗2014年后的局势起到关键作用。(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