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多维
美国总统奥巴马旋风式地对缅甸进行了6个小时的访问,并同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举行了会晤。会晤场所就是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此前被“软禁”的私人隐蔽住宅。奥巴马还特意向缅甸提供1.7亿美元经济援助,并在访问前取消了部分对缅制裁。
这是美缅半个世纪以来的外交高潮,缅甸国内和外界期许不一。但奥巴马此次访问缅甸的时机令人怀疑。就连昂山素季也对奥巴马过早访问缅甸持谨慎态度。奥巴马则辩护称,自己此次访缅不是表达“支持”,而更多是一种期望和鼓励。奥巴马甚至再次公开使用没有殖民色彩的“Myanmar”称呼缅甸(但是,前一天在泰国时,奥巴马仍然使用美政府官方对缅甸的称呼“Burma”),向缅政府释放友善信号。那么,奥巴马为何急于推进缅甸的民主化进程呢?
在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的背景下,奥巴马打着推进“民主改革”的旗号历史性造访中国“后院”缅甸,很明显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在11月18日晚奥巴马与泰国总理的记者会上,当有美国记者提问为什么中国政府体制在亚太地区不会更具吸引力?奥巴马先是坦承民主有时比“其它政府体制”更复杂,只是因为民主允许每个人有自己的声音。但同时指出,这种政府体制是持久且合法的,最终达成协议时,没有人会被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这也是美国稳定与繁荣的原因。奥巴马的回答明显透露了他第四次亚洲之行“抗衡中国”的基调,这一基调预计在今后4年会成为主调。
在19日仰光演讲中,奥巴马公开赞扬缅甸政府允许民众对原本由中资公司开发建设的最大水电项目密松水电站的抗议行为。再次表达出他拉拢缅甸抗华心态。但想让缅甸成为美国的抗华因子,美国有些不切实际。
经过美国的威逼利诱,缅甸在过去两年间,从由军政府统治,经历政治和经济改革,逐步实现了向民主的过渡。如此局面对美国而言,绝对是个利好消息。2012年1月,美缅又互派大使,随之又进一步放松对缅制裁,最终美国与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盟友建立了外交、经贸关系。此外,美缅还加大了军事合作。2013年,缅甸将首次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美泰举行的“金色眼镜蛇”演习。
无论是以往的军政府还是现在的吴登盛政府,都希望与美国修好关系,争取美缅关系的改善。而19日奥巴马赴缅甸访问,是对缅甸改革的进一步赞赏和肯定。对于如此“恩赐”,缅甸普通民众、僧侣、民主人士纷纷夹道欢迎奥巴马,一时缅甸掀起一场“奥巴马热”。毫无疑问,美国的“箩卜加大棒”政策以及缅甸对美国的需要,使得美缅关系正朝着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发展。
但缅甸在得到甜头的同时,对美国的意图心知肚明。随着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平息,奥巴马在第一任内曾提出亚太战略“再平衡”。随着他成功获得连任,意味着第二个任期内“再平衡”战略将得到推进和延续。外交上,美国将加强与区域内盟友(澳、日、韩、菲)的同盟关系,同时改善与过去疏远甚至敌对国家的外交关系(越、缅、老挝等);军事上,增加亚太军事部署,确保美国随时军事介入地区争端的能力;经济上,通过TPP扩大美国在这一区域的经济影响力。而这一战略的最终目的,就是平衡中国不断增强的影响力。
历史上,成为美国抗华的因子很多。从最初的台湾、西藏,到后来的南海、钓鱼岛,都被美国一一发挥。如今随着“再平衡”战略的延伸,缅甸正沦为又一抗华因子。但美国能否实现在这一战略意图?
美国与缅甸改善关系是大势所趋,相信中国无法阻止。但要让缅甸唯美国马首是瞻,充当抗衡中国的因子,这则有些异想天开。中国对缅甸的影响力绝不容忽视。所谓远水止不了近渴,何况美国如今经济低靡,而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却对缅甸商机无限,况且缅甸要解决北方少数民族问题,还离不开中国配合。此外,正在寻求改革的缅甸,中国能比美国做出更多事情。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渐近式改革经验,更可以将援助与帮助缅甸稳妥实施改革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
不容忽视的是,在美国大张旗鼓高喊亚太“再平衡”之时,其战略掣肘也与日俱增。从国内而言,美国距离法定借债上限的16.4万亿美元,仅剩不到两月。届时,两党又将在此问题上缠斗不止,而“节约开支”又将成为美国必须面对的问题,但这势必拖累美国的“再平衡”步伐。
何况,美国在亚太“再平衡”时,还必须顾及变数丛生的中东局势。就在近日,巴以冲突再现。截至18日,巴以冲突已造成600人死伤。加之,近几年,中东国家反美浪潮日趋升温,美国必须分散一部分注意力在中东。而伊朗和叙利亚局势的紧张性,也决定美国不能撒手中东不理。
必须阐明的是,美国“再平衡”战略2012年1月刚刚出炉,虽然理论基础具备,但依旧尚欠火候,也缺乏一下实质性的东西。最为关键的是,目前军事部署还是摸着石头过河,战略随时仍有转变的可能。同时,缅甸也注定会遵从“纵横捭阖”的生存法则。言尽于此,美国冀望缅甸成为抗华因子的想法,则显得有些老孔雀开屏——自作多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