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肯尼亚蒙巴萨10月6日电通讯:肯尼亚欲借鉴中国经验实现粮食自给
新华社记者宋晨 王晨曦
肯尼亚蒙巴萨港是东非地区最忙碌的港口之一。5日,几列横向排列的集装箱前站满了来自首都内罗毕的“拉费齐”(斯瓦西里语“朋友”的意思)。港口工人打开其中一个集装箱的舱门,露出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袋装大米。
这是中国提供给肯尼亚的粮食援助。鉴于肯尼亚遭遇不断严重的干旱和粮荒,中国政府决定向肯提供总价值达1.3亿元人民币(约合2044万美元)的粮食援助。“中国以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13亿人口,成就令人钦佩,”肯尼亚特殊项目部长穆鲁吉说,“我们应学习中国的农业技术和生产经验,尽早实现农业增值。”
靠天吃饭,旱灾暴露肯尼亚粮食安全隐忧
提起写有“中国大米”字样的米袋,肯尼亚副总统穆西约卡代表肯方“感谢所有协助肯尼亚共同抗旱的中国人民”。穆西约卡说,肯尼亚农业受到来自“气候变化和其他方面的严峻挑战”,一个困扰肯政府官员的难题是“如何不再依靠援助,让肯尼亚人养活肯尼亚人”。
在包括肯尼亚在内的很多非洲国家,粮食生产还处在靠天吃饭的初级生产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同时由于受到出口指向的影响,肯主要以种植红茶、咖啡、鲜花等经济作物为主,粮食生产一直居于次要地位。一旦气候变化、雨量减少,农民缺乏有效的抗旱措施,本就在低位徘徊的粮食收成必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引发粮食安全危机。
今年以来,肯尼亚及“非洲之角”地区国家遭遇60年不遇的干旱。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肯尼亚有超过320万民众面临基本粮食及饮用水短缺问题,近三成5岁以下儿童因粮食短缺而营养不良。
痛定思痛,肯尼亚决心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这次旱灾反映出肯尼亚粮食安全的脆弱性,引起了政府和各界的关注。“作为政府,如果无法养活自己的人民,那将是它遭遇到的最大挑战,”穆西约卡说。肯尼亚红十字会秘书长古莱特也多次呼吁,希望肯政府尽快制定并实施维护粮食安全的长期计划。
穆西约卡说,非洲有些国家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粮食自给,“他们能做到的,肯尼亚人一样也能做到。我们要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就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同时借助其他国家的帮助,早日为肯尼亚人提供充足的食物”。
针对肯尼亚的粮食安全形势,东非粮食委员会日前建议,肯尼亚应采用技术创新与区域国家联动双结合的方式,通过研发抗旱抗涝作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和发展能力。此外,东非地区各国还应有效利用好东非共同市场,使农业产品市场化程度加深。
联合国粮农组织等6个联合国机构3月与肯尼亚政府达成协议,于未来5年内为肯联合制定总额为30亿美元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及营养政策。新战略将有效提高战略性粮食储备,将目前300万袋的存贮量提升至800万袋。此外,还将致力于肯尼亚粮食作物多样性,使肯民众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粮食作物。
国际援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面对万里之外的灾情,中国人民感同身受。中国政府已承诺向非洲国家提供4.4亿元人民币(约合6918万美元)的援助,与此同时,中方还将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农业合作,探索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已历经千年,有着丰富的经验,中国政府会通过各种农业培训项目以及农业科技合作,将其逐步介绍到肯尼亚,”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刘光源说。
在9月下旬联合国召开的“非洲之角饥荒问题”部长级捐助国大会上,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谈到中国对非的农业发展援助时说,中国一直致力于帮助非洲国家加强粮食安全能力建设,中方将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交流和转让、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通过双边途径和联合国框架开展对非合作。
首次中非农业合作论坛2010年在北京举行,旨在增进双方对各自农业发展状况和政策的认识和了解,探索农业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方式。论坛期间出台了支持非洲农业发展的多项举措。中国政府承诺援建的1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已在非洲陆续开工建设,部分示范中心已竣工。此外,中国还向33个非洲国家派遣了104名高级农业专家帮助发展农业生产。(完)
|
|